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認識憂鬱

631期

1110
0
4
文 陳震宇 策劃 洪素珍(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對全世界的影迷來說,2014年8月11日是值得哀悼的一天。好萊塢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Robin Williams)因憂鬱症侵襲,疑似在住所選擇以輕生方式結束一生。這個消息格外令人震撼,因為在銀幕上,那些跟著他開懷大笑或熱淚盈眶的當下,更是無數觀眾記憶中永難忘懷的美好時刻。曾幾何時,「憂鬱症」這三個字,竟成了人生最大的殺手,成就、地位、光環……即使擁有這些引人欣羨的條件,照樣擋不住它的逆襲。

世界衛生組織的統計指出,到2020年,憂鬱症可能成為僅次於心臟病的世界第二大疾病,保守估計,目前全球憂鬱症患者超過3億人。憂鬱症對我們的影響,並不只是一般認知的只是情緒低落,或者是有自殺的危險,它同時也會影響到日常生活、工作、人際關係以及周遭親近的親友,所以這是一個值得大家重視的疾病。

是焦慮?還是憂鬱?

張女士從3年前開始出現容易疲勞,精力變差,常常莫名奇妙心裡覺得煩躁,以及每天身體出現多處不舒服或是疼痛的現象。但是身體的不舒服在門診吃藥治療後,並沒有明顯改善。最近一個月,她發現自己的記憶力變差,常常忘記東西,和忘記自己要做的事情,也常常因為一些小事情發脾氣,當她去看內科門診時,由內科醫師轉介到精神科求診。經由醫師門診會談,同時發現她的食慾變差,思考變慢的現象,對於許多事情失去興趣,而診斷為憂鬱症。在她接受抗憂鬱藥物治療兩週後,這些症狀有初步緩解,在規則藥物治療後,這些症狀已經消失。她又可以恢復原有的正常生活,也沒有覺得記憶力變差,可以開始規劃一些想做的事情。

憂鬱症發作時,很多人就像是換了一個人。憂鬱症常常出現的症狀是心情低落、食慾變差、失眠及失去興趣等,但是有些人身上出現的是以身體症狀或是焦慮為主要表現的憂鬱症。我們大多認為壓力引發憂鬱症的現象,事實上憂鬱症是一種腦部的疾病,因為腦裡面的血清素、腎上腺素等神經傳導物質的量或是功能改變,以至於出現如:對冷熱變化敏感、腸胃變化、食慾變化、排泄(大小便)型態時間變化不同等症狀。

許多病人就診時都會問一個類似的問題:「醫師,我的病到底是焦慮?是憂鬱?還是自律神經失調?」其實焦慮或憂鬱都是代表了神經系統失調會出現的多種不同症狀,也就是可能會指是出現焦慮或是憂鬱,也可能同時出現焦慮、憂鬱與其他相關自律神經失調的症狀。這在臨床上是常見的共病現象,那麼到底該診斷為何種病?因為目前臨床診斷是依照表現的症狀為主,原因還無法確定,所以會同時有兩個或是三個不同的診斷同時存在,就如同有高血壓,也同時有糖尿病一樣。雖然醫學界積極進行研究,但是仍然無法明確的確定致病病因,或是那個腦部區域出現問題,以至於無法清楚告訴病患,憂鬱症是如何造成的。

憂鬱症的治療

憂鬱症的三大治療目標:減除臨床症狀、預防復發、恢復角色功能與生活品質。對於憂鬱症的治療有何方法呢?目前常說的有效方法包括:藥物治療(抗憂鬱藥與其他藥物)、心理社會治療、電氣痙攣療法(當藥效不足或高度自殺危險時,才加上此治療)。

藥物治療主要以抗憂鬱藥來治療,而抗憂鬱藥治療的目標為提升大腦內可使用的單胺類神經傳導物質(包括血清素、甲基正腎上腺素、多巴胺等)到穩定平衡狀態,目前每種藥物的一般療效至少可達七成。尤其是憂鬱症的急性期時,最重要的就是吃藥的療效,此時吃藥的效果也最明顯。藥物治療的目標是讓憂鬱症狀消失,此期間若接受適當及足夠劑量的抗憂鬱藥物治療,則憂鬱症狀大部分在一個月到一年左右呈現明顯緩解,平均到達有效的期間為三個月到六個月。目前研究發現,藥物治療在憂鬱症狀消失後,仍然需要持續九到十二個月的時間,如此憂鬱症復發的機率是最低的。

藥物治療之外,還有那些治療對於憂鬱症有幫助呢?

運動:當處在憂鬱低谷時,仍需勉強自己做少許的活動量,等待憂鬱症狀改善後,再逐漸增加運動量。養成運動習慣,好處多多,能提升腦內啡活性,能放鬆、提升活力、改善憂鬱、減少憂鬱的復發。

轉念:當憂鬱症狀較緩解後,建議積極學習好的想法,也就是以正向及理性的想法取代負向及不合理的想法,自然能減少不必要的鬱卒心情。而以上學習轉念的方法,建議的方法如下:參加個別心理諮商或團體心理治療、平時蒐集與建立自己好的想法資料庫、從閱讀或生活點滴中不斷的學習好想法。平時有了轉念的能力,每天省思,時常運用於日常生活中,對於正向情緒幫忙可不小。

適當的壓力處理:超過負荷的壓力,尤其是負向的壓力,會造成身體疾病的惡化,容易罹患身心症,也是某些人憂鬱症發作或復發的重要因素。

學習減壓的建議如下:壓力前的階段,從學習選擇適當而正向的壓力入門;壓力中的階段,量力而為的原則下,做出最好的努力;壓力後的階段,就需要抒發壓力後的情緒。

學習減壓是一個重要的觀念,也是每個人每天的重要功課,更重要的是,平時就要能找好適合自己的一套減壓方法。

信心:憂鬱症病友在初期難過時,最常見的疑惑是「我會好嗎?」。急性期的憂鬱症病友要面對諸多的痛苦,包括憂鬱的痛苦症狀、錯誤訊息、親朋對於憂鬱生病的不了解、頓時失去了一切原本努力的目標,這些雪上加霜式的痛處,遠遠勝過一般身體疾病的病人所承受的,結果造成信心完全喪失了。親友與醫療人員的了解與支持,能提升憂鬱病人的信心。

耐心:「我什麼時候才會好呢?」這是憂鬱症病友在治療當中最常問醫師的話題。要有永不放棄的耐心,才能治好憂鬱症。

憂鬱症是可以治療的疾病,不要因為憂鬱的症狀或是週遭人的誤解,讓自己放棄治療的機會,雖然治療過程中,有可能出現起伏的現象,只要堅持下去,就可以回復原來自在的生活。

憂鬱症明確的定義,是指一個人情緒低落,以及對本來感興趣的東西突然間變得沒有興趣。這兩個症狀是先決條件,但仍要再合併其他相關症狀來做判斷,如:

1. 睡眠障礙,睡眠時間可能變得需要很長或很短。

2. 食慾改變,吃東西可能變得吃很多或很少。

3. 體力退步。

4. 注意力無法集中。

5. 對事情變得猶豫不決、三心二意。

6. 不適切的罪惡感。

7. 對未來有無望感或感到無助。

8. 容易生氣或憤怒。

9. 出現死亡念頭。

一般臨床上醫師做診斷時,需要在兩個先決條件有至少一個,再加上以上9項症狀符合4項條件以上,同時這些症狀的時間需要持續兩個星期以上,醫師才會判斷罹患憂鬱症。

陳震宇

台灣精神醫學會專科醫師、台灣老年精神醫學會理事,曾任台灣心靈健康資訊協會理事長、2007年台灣心理治療與心理健康年度聯合年會召集人、玉里榮民醫院老年精神科主任,創立昱捷精神科診所,從事精神疾病治療20多年,多年的臨床經驗,陳醫師深切關心「人」的身心健康議題,也在《心靈園地》(全球華人最大專業精神醫療及心理衛生網站)擔任主編。

相關文章

被忽略的嬰孩心理需求

十年前左右,一位朋友希望捐助與小孩有關的非政府機構,我想到未婚媽媽之家,便建議她去看看。 那是未婚......

婚姻治療中的「怨」偶到「願」偶

婚姻出了問題,有沒有辦法找專人協助呢?一般人對於婚姻心理治療的印象,比較像是輔導,許多面臨困難的夫妻......

人心才是科技的起點

「我們不能再養寵物了,特別是狗,因為我擔心……我會比牠早一步離開這個世界。」柔和的陽光灑進志村家整潔......

青少年所需要的親子關係

黃心怡 一位真心看懂青少年並能貼近父母心的資深心理師,經常受邀演講、帶領專業訓練課程,亦在《......

解讀「老年失智症」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年化過程,老化過程以及老年疾病逐漸得到大家較多的關注。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由幼兒時期......

員工協助方案(EAPs)淺釋

員工協助方案(Employee Assistance Programs, 簡稱EAPs),是美國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