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人心才是科技的起點

631期

1557
0
3
文 雷漢欣 轉載自泛科學網站

「我們不能再養寵物了,特別是狗,因為我擔心……我會比牠早一步離開這個世界。」柔和的陽光灑進志村家整潔明亮的客廳,年邁的柴犬Taro趴在角落安靜地休息,志村太太輕輕撫摸躺在腳邊Paro,堅強的語氣中卻有幾分顫抖。在志村夫婦過去20年的生命中,寵物像是家人般的存在,如今他們卻因為年紀的考量,為這個重要角色找了一個未來能讓他們安心離去的替身──機器人Paro(http://www.parorobots.com/whitepapers.asp)。

從上個世紀末開始,機器已不再只是人類的工具,也是不可或缺的生活記憶,更可能是讓人投入感情的小夥伴──科技感十足的寵物機器狗AIBO、如貓頭鷹一樣擁有大眼睛的毛絨絨小精靈菲比,都曾是當時最酷炫的寵物,然而這些機械寵物所吹起的科技旋風卻持續不久。但這個世紀初,由日本產業技術綜合研究所(AIST,相當於台灣的工研院)的柴田崇德博士所研發出的療癒機器人Paro,「機器人再怎麼說都只是台機器,怎能稱得上是與人建立感情的『寵物』?更別說是『療癒』了。」你可能也對機器寵物抱持著保守態度,但獨居生活因有Paro陪伴而不孤單的平川奶奶可不這麼想:「當Paro聽到我的呼喚時,它會看著我,發出開心的叫聲,我能感覺到我們之間的溝通。是不是呀,Paro將?」對她來說,Paro不只是台機器,而是朋友。收服人心的Paro究竟是具備了什麼魔力?

成為療癒機器人的2個條件

「要能與人建立感情,一個寵物機器人至少需要有什麼條件?」時間回到1990年代,一位來自日本AIST的研究員,向李世光老師談起自己正在進行的研究。

李老師當時在心裡納悶,怎麼會研究這麼消極的問題呢?人們夢想中的機器人,都是具備自然流暢的表情動作、流暢的語言能力(並且搭配75%的幽默指數),和令人心動的美麗外貌,為了實現這天馬行空的想像,科學家大多從事突破性的研究,例如研發更實用的關節、更聰明的人工智慧、更輕巧更好摸的材料、更持久的電池等等。在人型機器人領域,日本無疑是最先進的國家,然而這位來自機器人大國的研究員,卻反其道而行地探討寵物機器人與人互動所需的「最少」行為。

過了幾年,李老師再度遇上這位日本研究員,這時他已經為上回提到的研究找到了答案,並迫不及待地跟李老師分享這個成果:「李博士你知道嗎!我們發現,機器人只要會眨眼睛,並且轉頭看向跟他說話的人,就能讓人產生連結、建立感情,無論機器人的外表是可愛動物、遠古恐龍、還是異形外星人,無論它摸起來是粗糙或光滑,這些都不重要,只要它會眨眼、會轉頭望向聲音來源,僅僅這兩個動作,人們就會感覺到與機器人建立的連結。」

原本對這題目不感興趣的李老師,聽到這個結論後倒覺得有趣,他笑著說:「『你說話時,它會盯著你看。』仔細想想,我們對另一半和孩子的要求,不也就這麼多嗎?」或許,這個研究能解釋為什麼伴侶動物能取代親人陪伴的功能;AIST更就這個結論延伸出陪伴型機器人的概念,開發了療癒人心的寵物機器人「Paro」,給予311海嘯受難者走出傷痛的力量,也陪伴那些寂寞的心靈。

毛茸茸的小海豹Paro,那無辜的雙眼眨巴眨巴的,讓人忍不住親暱的呼喚它、輕拍它的身體、搔搔它的臉,Paro體內有觸覺、光、聲音、溫度和姿態感測器,當Paro「聽」到聲音後,會抬起頭用黑亮的眼睛望著你;當它「感覺」到撫摸,會揮舞短短的前肢、擺擺尾、轉轉頭、瞇著眼睛發出「嗷~嗷~」的叫聲,像隻在享受按摩而發出呼嚕聲的貓咪。研發團隊於展覽會上帶著Paro首度登場後,整個科技展儼然成為Paro的粉絲見面會,男女老幼的觀眾在長長的人龍中耐心等候,只為獲得跟Paro近距離互動的機會。高人氣的Paro雖然魅力無窮,但只有在需要陪伴的人身邊時,這隻「療癒機器人」才能發出最大的魔力,在醫療院所裡,有Paro陪伴病人能夠更快適應新環境,也能敞開心胸提升社交行為。

Paro對人們做出小小幾個回應,就能讓死氣沈沈的療養院重現生機,讓老夫妻視為寵物疼愛,更成為獨居老太太心靈的依靠,「人們基本上都是脆弱的,所以我會跟Paro說話⋯⋯對我來說,這樣已經很足夠了。」平川太太平靜地坐在原木走廊上,躺在大腿上的小海豹對著主人發出呦呦低鳴,庭園的植栽隨著微風沙沙的晃著。

原來,Paro散發龐大療癒魔力的方式,僅僅是滿足人性最基本的小小需求。

科技始於人性,那⋯⋯人性是什麼?

機器人Paro的大眼睛,訴說著科技填補人類心靈空洞的故事,也映照出科技產品應該具備的感動能量。在經濟部「科技新美學」計畫的推動下,科技之島台灣於2000至2006年間,在四大國際設計競賽的獲獎數已有顯著的成長[1],其中曾有評審表示:「相較於西方國家,台灣的設計比較重視技術的創新,而西方國家比較在意美感。」從設計競賽的結果中可以看出,美感所代表的人文元素,已經是科技產品不可或缺的基礎,海豹Paro就是個好例子。領導台灣科技發展方向的李老師不禁想問:「人性是什麼?人性該如何研究?我們是否可以從人類歷史中找到人性的演變?」

我們在這裡討論的人性,不是指某些正向、柔軟的良好品行;而是指每個人類與生俱來的共同性質、讓地球上多元的人類在族群、語言的隔閡之下,仍然能互相理解交流的天性。想要找到地球上70億人身上的共通點?追溯我們共同祖先的歷史或許是個好方法,就讓我們一起搭上時光機,到智人與尼安德塔人相遇的那一刻吧。回到四萬五千年前歐洲,粗壯魁武的尼安德塔人已主宰這片土地長達30萬年;在數千年後,卻因為人類祖先——智人從非洲南上的入侵,被逼向滅絕。究竟智人與他的表親尼安德塔人有什麼樣的差異,可以讓他們在演化的戰場中取得壓倒性勝利?

「四肢發達頭腦簡單」一直是尼安德塔人在許多人心中的印象,也被普遍認為是尼安德塔人主宰地位被聰明靈巧的智人取代的原因。這確實是上個世紀初,考古學家發現第一副完整的尼安德塔人遺骸後所得出的結論;然而更多的證據顯示,科學家一直以來都低估了尼安德塔人的心智發展。

最近的研究發現,尼安德塔人的大腦體積比智人更大,且擁有能夠抽象思考、使用符號的高度認知發展,也會使用各種功能的工具,科學家為尼安德塔人繪出了更清晰的輪廓,也為他們愚笨野蠻的形象翻案,但一個新的疑問也就此誕生:「既然尼安德塔人又聰明又強壯,為何存活下來的會是智人呢?」

「即便是阿諾史瓦辛格這樣的硬漢,與尼安德塔女性赤手空拳對打後,只會有慘敗這一種結果。」李老師生動的描述尼安德塔人與智人體格上的差異。的確,在智力相當的前提下,武力肯定不是智人得勝的原因。

有些科學家認為,族群大小才是存亡的關鍵,歐洲大陸上的尼安德塔人與智人在共同生活的幾千年間互相交配,族群較小的尼安德塔人基因庫,因為與智人的混血而逐漸稀釋直到消失。美國亞力桑那大學的考古學家孔恩(Steven L. Kuhn)跟史汀納(Mary C. Stiner)解釋了影響兩者族群大小的原因,他們認為智人社會中男女有分工,男人負責獵捕大型動物,女人負責採集果實、種子;而尼安德塔人的女性與小孩都要參與狩獵。智人的勞務分工造就了較穩定的食物供應和育兒環境,而促進了族群的成長[2]。智人族群的人數增加、彼此的連結更加緊密後,又會刺激新的發明產生,延續並累積知識。「即使個體強壯又聰明,還是不如團隊合作。團隊合作、交換、交流學習,都是促進族群進步原動力,而這些行為來自於人與人之間的互動。」李老師說,「由此可見,互動、交流是人類社會延續下來的重要條件,也就是人性的基礎。」

當我們為了探索人類的共通點,穿越時空找到了人性的原點後,才發現,其實日本科學家已經為我們解釋了一切,Paro就是他們的答案。

俗話說「科技始於人性」,科學家從心理學、考古學、生物學、遺傳學、分子生物學⋯⋯等角度解讀人性,尖端科技才能以此為基礎而感動人心。科學可以探討人性原始的本質,科技可以滿足人性單純的需求,然而由各種人所交織而成的多元社會,其衍生出的複雜難題,例如世代斷層而產生的產業危機,諸如此類的社會問題也能仰賴科學來解答嗎?

參考資料

1. 陳玲玲,前瞻工程科技之未來性產品概念設計規劃案報告。

2. Kuhn SL, Stiner MC. 2006. What's a mother to do? A hypothesis about the division of labor and modern human origins. Current Anthropology 47(6): 953-980.

相關文章

愛他,也愛自己,了解他,也接受他

對多數家庭而言,家有青春期子女都是人生一段狂風期。青春期孩子正面臨身、心鉅大的變化,現實生活上卻也得......

被忽略的嬰孩心理需求

十年前左右,一位朋友希望捐助與小孩有關的非政府機構,我想到未婚媽媽之家,便建議她去看看。 那是未婚......

婚姻治療中的「怨」偶到「願」偶

婚姻出了問題,有沒有辦法找專人協助呢?一般人對於婚姻心理治療的印象,比較像是輔導,許多面臨困難的夫妻......

認識憂鬱

對全世界的影迷來說,2014年8月11日是值得哀悼的一天。好萊塢喜劇泰斗羅賓.威廉斯(Robin W......

青少年所需要的親子關係

黃心怡 一位真心看懂青少年並能貼近父母心的資深心理師,經常受邀演講、帶領專業訓練課程,亦在《......

解讀「老年失智症」

隨著人口結構的老年化過程,老化過程以及老年疾病逐漸得到大家較多的關注。我們身體的各個器官,由幼兒時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