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臺灣電業文史散步─臺灣電業的跨海尋索與雜談

從《鬼滅之刃》看大正時期的東京來電經驗

698期

1423
0
2
文—高彩雯

《鬼滅之刃》動、漫畫正夯,其中一段描繪百年前大正時期東京淺草如不夜城,讓首度踏入都市的主角竈門炭治郎頭昏眼花,透露電力對人類感知乃至權力關係造成巨大改變。臺灣電業從日本殖民時期展開,而東京又是日本最早點亮的都市,不妨來趟電力的跨海尋索,也神遊昔日最時髦的娛樂區吧!

2016年吾峠呼世晴在《週刊少年Jump》上開始連載的漫畫《鬼滅之刃》,於2020年動畫版上映後造成了破天荒的轟動,同年底,漫畫單行本在日本已累積一億兩千萬本發行量,11月上映的《鬼滅之刃‧無限列車篇》電影,在隔年1月超越了吉卜力神作《神隱少女》,成為日本國片史上最賣座電影,日本人稱此為「現象級」熱潮,而這也是臺灣首部突破5億票房的動畫電影。

鬼滅熱潮 在惶惶世局點亮人性光明

《鬼滅之刃》(以下簡稱《鬼滅》)主角竈門炭治郎是位光明開朗的愛家少年,身為長子,在父親去世後,炭治郎擔起一家之主的責任,照顧病弱的母親和弟妹們。然而,某天回家時他發現全家人被「鬼」殺害,只有大妹彌豆子並未徹底死亡,卻也變身為「鬼」。為了不讓更多人被鬼殺害,為了尋找將妹妹變回人類的方法,炭治郎加入了「殺鬼隊」,展開一場又一場殺鬼戰役。

評論家分析《鬼滅》在2020年的大爆紅的可能原因:首先,日本人向來喜歡殺鬼故事,例如桃太郎殺鬼傳說,可說膾炙人口。《鬼滅》集合了冒險神話的必備情節—伴隨著年少英雄的啟蒙和訓練的歷程、與家人的親情及與夥伴的友情。在新冠病毒襲捲世界的時代,不屈服於邪惡的鬼力,即使戰到力竭犧牲,依舊堅持將人類的意志貫徹到底,也是此作動人之處。

而《鬼滅》故事中協助主角炭治郎與鬼王鬼舞辻無慘戰鬥的鬼醫珠世,藉由「血液」研究製作出可將「鬼」變回人類的解藥,讓讀者聯想到人與病毒的恆久鬥爭,也是現今全球最熱切期待的「疫苗」。

電光與高樓初體驗 炭治郎的淺草驚魂記

《鬼滅》的背景設定為1912年起始的日本大正時期(正巧和中華民國的起始年相同),從現在回溯,大正時期大約是一個世紀前,而大正天皇在位的時間,只有短短14年。

竈門炭治郎的人物設定與「火」與「炭」有關,原本與家人居住在山間,從事製炭工作,生活雖稱不上富裕,但個性如火焰般積極熱情。主角炭治郎與鬼王無慘的初次相見,則設定於東京商業區淺草。

從日夜分明的山居生活進入不夜城的炭治郎,被街上眩目的風景嚇到暈頭轉向。不論是漫畫或動畫,都描繪了淺草公園裡的繁華鬧區,鳞次櫛比的劇場和電影院,身在其中的炭治郎牽著似乎因人造燈光太亮而睜不開眼的妹妹,像是力氣耗盡地喃喃自語:「明明已經夜晚了還是這麼亮」、「好高的建築物,那是什麼?都市……都市」。電燈、高樓以及熙來攘往的人群,構成了現代都市的風貌。

對電力與歷史愛好者而言,不論是《鬼滅》中一再出現的淺草地標凌雲閣,或是周邊的路燈和整齊劃開天際的電線,還有劇場和電影院的燈光,無疑是觀賞時最大的享受,也令人聯想到東京的電力發展史,以及與臺灣電業的曲折聯繫。

淺草電氣館其實是電影院 地標凌雲閣愈夜愈美麗

江戶時期淺草已是庶民娛樂的名勝景點,標準行程是先到淺草觀音寺參拜上香,然後逛逛附近的攤販市集。進入明治時期,淺草寺境內被規劃為淺草公園,裡面的「六區」為大眾娛樂鬧區,既有上演各種傳統演藝的劇場,也有需要電力才能營運的電影院。出現在《鬼滅》劇中的「電氣館」,是日本首間專門放映「活動寫真」(無聲電影)的電影院,以「為國家普及電力知識為目的」之理由,取名為堂皇的「電氣館」,在淺草造成轟動之後,日本各地陸續成立以「電氣館」為名的電影院。

1890年年底開業,只比法國艾菲爾鐵塔晚一年完工的凌雲閣,當時被媒體宣傳為「日本的艾菲爾塔」,翌年正月, 3天內就湧入了3萬2千人次的觀光潮。12層的凌雲閣高塔,被暱稱為「淺草十二階」或「十二階」,臺北仕紳洪以南曾經在1907年遊覽東京時,寫作漢詩歌詠凌雲閣:「翹首遙瞻十二階,蟬聯高聳入天涯。登臨絕頂倚天望,都會風雲壯客懷。」

十二階由紅磚與木造組成,當時電梯可上達8樓,1樓到8樓都有賣店,往10樓以上是展望台,能盡情享受俯瞰都市風景的趣味,推理小說家江戶川亂步也因此寫出〈與押畫一起旅行的男人〉。

不知鬼王手下12鬼月的命名是否和凌雲閣十二階有關?作者並未交代。不過凌雲閣在東京大地震時倒塌,後由軍方兵工隊爆破拆除,成為代表大正時期華麗而短暫命運的絕佳意象。

值得一提的是,凌雲閣的設計者英國人威廉巴爾頓,與臺灣也有段因緣。此人因土木工程與上下水道的建設專業,在明治時期被邀請聘雇到日本,當他在青森等地調查時,結識了後藤新平,當後藤新平擔任臺灣總督府民政局長時,因彼時臺灣厲疫橫行,為了提高公共衛生水準,他建議聘請巴爾頓到臺灣規劃都市水道。巴爾頓和弟子濱野彌四郎在臺共同進行衛生調查和水道設計,可惜在臺北水源地調查之旅中不幸染疫,返日後旋即病逝。

東京電力先火後水 漸進從直流電轉交流電

大正時期的淺草,即使在夜間也是光華奪目,「電」的發明,讓人們得以享受夜景。這些電,是從哪來的?

現在東京電力公司的前身,「東京電燈」成立於1883年,初期為小火力發電的直流發電,分別在麹町、日本橋、京橋、神田及千束5處設立電燈局。最早供電的範圍是日本橋第二電燈局負責的日本郵船公司及附近銀行,但因麹町第一電燈局供應的是皇居及華族住宅用電,所以稱為「第一」電燈局。日治時期建設日月潭水力發電所的幕後舵手大越大藏,在帝國大學的學士論文,研究的正是麹町電燈局。

比起向來室內用的昏暗油燈,電燈引起火災的風險較少,街區的明亮還能降低犯罪率,可是,供應吉原遊里(遊里即風化區)的第五電燈局開張後,接到的客訴竟然包括:「電燈太亮,花魁的臉看得太清楚就不美了。」

在都市加速膨脹的20世紀初期,5間小火力電燈局,很快就無法滿足需求,恰好長距離輸電的交流發電機的技術漸趨成熟,1895年淺草火力發電所啟動,設置了兩部交流發電機。淺草的配電,大部分使用交流電,小部分仍然使用直流電,一直到1923年關東大地震後才全面使用交流電。

進入1910年代中期以後,福島豬苗代及長野縣的大規模水力發電所發出的電力,透過超長程的輸電網配送到東京,進入「水主火從」的時代。臺灣電業發展的路徑,也跟日本一樣,初始為小火力,然後進入漫長的水主火從時代。

超級規劃師後藤新平 電力知識豈止略懂

談到直流和交流電的爭論,電力史上最有名的「電流大戰」莫過於發明之王愛迪生和特斯拉的對槓,而在日治時期的臺灣,這場爭論的主角是臺灣總督府民政長官後藤新平。後藤雖是公衛專家、醫學博士,但熱愛閱讀,對電力竟然不只是略懂。鶴見佑輔在《後藤新平傳》中,轉錄了土木局長尾半平記下的軼事。

臺灣總督府及總督官邸與民政長官官邸,初期由南門外總督府製藥所(今臺灣博物館南門園區)裝設的4部蒸汽發電機提供電力,並使用直流發電機。但在龜山水力發電所完工後,直流發電改為交流發電,在古亭庄設立變電所,總督府及民政長官官邸隨之改採交流電用的設備。

當總督府電氣技師編列了預算,向後藤新平報告要換掉原來的直流式電扇,卻遭到後藤新平嚴厲斥責,說沒有更換的必要。技師私底下抱怨:「醫生或許也能當政治家,但直流跟交流不能通用啊。」此話傳到某秘書官耳中,他和後藤新平打小報告,後藤立刻回應:「當然可以通用啊,能用converter(換流器)不是嗎?」後來屬下還是以不利財政為由,說服了後藤新平更換交流式電扇。只是,聽到這件事的長尾半平,讚嘆後藤新平身為政府長官,竟連電力知識都知之甚詳,傳記作者也評價後藤不愧是擘劃臺灣電氣事業的人物。

都市魔窟與少年之心

回到《鬼滅》提供的靈光。(編按:以下劇透,慎入!)最後的大戰中,鬼王幻化出的無限城,原來就在東京的地底。無限膨脹的現代都市,在現代化早期被比為「魔都」、「魔窟」,「人」在其中異化,只能將生命貢獻給華麗而自戀的「都市」,都市之鬼王也並不感謝人類的犧牲。就像裝飾城市夜晚的「電光」,遠從福島或群馬長野新潟等地的水力發電所發出的電力,迢迢遠渡送到城市,配電網如血管般密集,供應都市之工商與民生日用,城市中人往往感覺理所當然。

與此相對,無私的炭治郎滿懷熱情,感謝一切給予,面臨戰役時投以「全集中」的澄徹心神,且能理性思索戰略,和夥伴共同成長(竟還願意傾聽與超度「惡鬼」)。這樣的勵志成長故事,或許是現在面臨病毒威脅的人們都迫切需要的吧。

作者簡介

高彩雯

東京大學亞洲文化專攻博士課程修畢,現為中日文譯者,熱愛文史與探索謎題。譯有《山口,西京都的古城之美:走入日本與臺灣交錯的時空之旅》、《臺灣日式建築紀行》,共著《現代日本的形成:空間與時間穿越的旅程》。

相關文章

解密台電X檔案-有滋有味重讀勵進月刊

台電長年出版《台電月刊》、《台電工程月刊》、《源雜誌》等民眾較耳熟能詳的刊物,但你可聽過更早期的《勵......

豆知識補給站-稻草堆上的鮮味 臺灣草菇興衰史

春夏是草菇的產季,走一趟傳統市場就可以找到新鮮的草菇,用草菇燴豆腐就是一道有著滿滿春夏味道的美食。這......

路上觀察學特輯02-漫步速寫臺北城 平凡巷弄風光乍現

在臺北移動,你用的是什麼節奏?試試看跟著達人林思駿邊走邊看、邊看邊畫,在這座城市的尋常房舍之間,挖掘......

節令生活─春飯 春菜 有春的料理

「客家小炒」原是為了處理過年做為祭祖供品的豬肉而誕生,可以一再回鍋,滋味更雋永。在沒有冰箱的年代,如......

路上觀察學特輯01─菜市場浪溜嗹 採集南洋風土滋味

植物學家王瑞閔(胖胖樹)在菜市場裡買的是記憶、紀錄的是歷史,菜攤上的植物、香料和食材,是東南亞飲食文......

小鎮風情畫─甜蜜五分車 南臺灣的冬季風物詩

曾經是糖業王國、五分車王國的臺灣,如今僅存虎尾仍殘留過去的光景,看著小火車穿梭在田間,聞著臺灣最香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