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走讀口湖 海角的一方秘境

709期

1126
0
1
文|洪啟軒   圖|林政群

雲林縣口湖鄉,看似不起眼的海岸鄉村,美麗靜謐的自然景色卻吸引多部電影在此取景。除了美景之外,「民主先聲」的故居和故事鐵花窗也值得探訪一番!

歷經16年的心血結晶「臺澎海纜」終於完工運轉,臺灣與澎湖的兩地電力終可流通。其中位於雲林縣的口湖鄉,即是這條線路的上岸口。

此處也曾是多部臺灣電影的取景之處,包含以《大佛普拉斯》、《同學麥娜絲》聞名的黃信堯導演,便曾以口湖為主題的《帶水雲》入圍金穗獎最佳紀錄片,更奪下99年臺灣國際紀錄片雙年展「評審團大獎」;蔡銀娟、李志薔導演的《候鳥來的季節》主角的雞設定在口湖鄉成龍村。究竟口湖鄉的魅力何在?是什麼吸引著鏡頭駐足於此呢?

美味佳餚與百年廟宇:台子村漁港

天台宮:雲林縣口湖鄉台子村台興路86號

地藏庵:台興路55號

全年無休

第一站不妨來到台子村漁港,品嚐道地的美味佳餚。口湖鄉瀕臨海邊,台子村漁港位在「雲林最西邊」,淺海養殖發達,以當地出產的鮮蚵、文蛤最為出名。海邊候鳥頻繁往來,街邊不乏海產店,坐下來叫一盤九層塔文蛤最是對味。三兩親友舉杯品味,更有年節鬧熱氣氛。

吃飽喝足,來到超過百年的老廟「天台宮」參拜。廟宇既莊嚴又古色古香,可以誠心祈求主神天上聖母保佑一整年的好運。再往遠走一點,則有特色小廟「地藏庵」。這本原為陳氏眷屬的嬸婆廟,日治時期請來地藏菩薩坐鎮,此後兩尊神明便供俸於此,是臺灣歷史的記憶足跡。此地年年有著沿向港邊舉辦的活動「燒王船」,以祈求整年平安。

水鳥美景盡收眼底:成龍濕地

雲林縣口湖鄉省道台17與鄉道雲144交界處

全年無休

第二站便是離漁港不遠的成龍濕地,《候鳥來的季節》就以此為主要場景,是賞鳥愛好者年年必來的朝聖之處。佔地50公頃的成龍濕地,本來是農民耕作的農地,但因為地勢偏低、長年超抽地下水等問題,引發地層下陷、海水倒灌,最終成為廢耕的濕地,也因此成為候鳥的樂園。現今每年五、六月,政府會舉行成龍濕地國際環境藝術節,吸引遊客前來。

根據野鳥協會觀察記錄,成龍濕地擁有黑面琵鷺、綠頭鴨、彩鷸、水鶇、短耳鴞等罕見的野鳥足跡。尤其入冬之後,東北季風增強,在濕地棲息的雁鴨便逐漸增加,相當適合拍照、攝影,美麗的風景與自然景觀盡縮眼底。夕陽西下之際,水天一線,更是令人嚮往不已。

生態園區鐵馬行:口湖遊客中心、椬梧滯洪池

雲林縣口湖鄉光明路163號

週一至週日09:00 - 17:00(每個月第二週週二休館)

隸屬於雲嘉南濱海國家風景區的口湖遊客中心,以濕地生態園區為特色,入口廣場有大魚裝置藝術為顯著地標,除此之外還有小小的生態池,可用販售的魚飼料與烏龜、錦鯉互動。內部餐廳走復古懷舊路線,販售的鰻魚飯也值得一嚐。

在遊客中心後方即為椬梧滯洪池,服務中心具備免費wifi、充電服務以及租借腳踏車等貼心設施,只要出示個人證件,便可以一邊騎著鐵馬,一邊觀賞湖畔風光。椬梧滯洪池原本是台糖農場的甘蔗林,因颱風受海水倒灌而讓樹林意外形成湖泊,反倒吸引水鳥駐足,生態多樣且風景秀麗,有著「小日月潭」的美名。

周圍的湖光山色美不勝收,在鄉間小路上騎乘腳踏車輕臨微風,迎接燦爛的金黃色陽光,湖邊更有許多觀景涼亭提供旅人駐足、欣賞,可說是療癒的放鬆之旅。尤其「水中步道」是網美朝聖打卡之地。

臺灣報業、政界第一人:李萬居精神啟蒙館

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復興路188號

週一至週五08:00 - 18:00(週六、日休館)

看夠了自然風光,也該來補充人文氣息。位於梧北村的「李萬居精神啟蒙館」,維護了先賢故居樣貌,將貧困農家子弟一舉成為「民主先聲」的遺跡保存下來,提供來者緬懷、追思。李萬居(1901-1966)曾留學上海,最後負笈法國巴黎大學,學成後加入重慶國民政府,返臺後組織臺灣同盟會,是當時臺灣少見的知識分子。民國34年隨陳儀返臺,擔任《臺灣新生報》董事長一職;36年二二八事件後,自辦《公論報》,高舉民主自由思想。35年起當選第一屆臺灣省參議員,並且擔任副議長。42年後又連續四屆當選議員,與郭雨新等黨外大老被譽為「五龍一鳳」,實是跨足臺灣報界與政壇的第一人。

李萬居原住於茅草屋,後因生活改善而改成磚造平房。逝世後因地方人士奔走、文建會協助、學者專家設計營造,始得雲林民主聖地重現光榮,成為具有教育與文化意義的精神啟蒙館。展場內除了介紹李萬居的生平與事蹟,也做一般社區活動的空間使用,散發濃厚的鄉里純樸氣息,值得特地前來朝聖。

故居北邊則有古井,當地稱為「藥店口」,過去是當地居民的主要用水來源,常有民眾挑桶前來取用水源。根據耆老敘述,該口古井據聞是荷蘭人開挖而成,水質甘美。除此之外,傳說藥店口古井可測天象,只要變天井水便會混濁,添加神秘色彩。

老屋顏新美學:梧北鐵花窗

雲林縣口湖鄉梧北村復興路175號

全年無休

既然已至梧北,就不能錯過椬梧社區的鐵花窗。該社區由「鐵作藝術家」曾文昌率領的「永燊達金屬團隊」打造,打破過去對於鐵窗只能用於「防盜」的傳統印象。一面面藍色的鐵花窗由10個不同的「手」來描繪故事模樣,有的寫上「平安保佑」,有的紀念阿嬤柑仔店「民國56年」開張,一個一個鐵花窗,都承載著社區故事的重量。

加工出口年代的家庭代工,或者務農者種植花生、稻米的景色,又或者是口湖鄉的物產:蝦子、蛤蜊,全都在師傅的巧手下,化成一幅又一幅精彩絕倫的鐵花窗藝術品,內容不僅細緻,更因簡單線條而生優雅容貌,同時傳遞先賢耆老在臺灣土地打拚、戮力的人生舞臺。每個鐵花窗旁都有故事簡介,提供遊人理解、觀賞,並追憶古早年代的氣味。過年不妨走走,一同探賞口湖之美。

相關文章

【文化台電】尋覓電力之境—竹仔門發電廠

竹仔門發電廠已有112年的歷史,在民國92年被內政部列為國定古蹟,也是全臺灣第一座產業古蹟,百年來在......

【文化台電】光與電的追逐 彰化初春一日遊

擁有終年日照充足的彰化,不僅是全臺灣的農業大縣,同時也是臺灣綠能重要城市之一,結合這些優勢發展了農電......

來澎湖FUN電一下

日治時期(1913年),澎湖就有了一座發電廠,電廠位置在馬公市區,使用火力發電,建有兩根大煙囪,最初......

路上觀察學特輯12—開啟Y字路陰陽眼 層層透視臺灣魅力

「Y字路」在臺灣,常稱作「三岔路」。2017年,日籍作家栖來光出版了《在臺灣尋找Y字路 台湾、Y字路......

解密台電X檔案—回瞰台電清明上河圖

20世紀初,臺灣鐵道完成南北縱貫線,不只便利運輸、形成全島生活圈,又因其貫穿臺灣南北地區的特性,「縱......

旅人行腳—舊東西線‧能高越嶺道東段紀行

今(2021)年3月,台電公眾服務處邀請我繪製舊東西線─能高越嶺道東段的插畫地圖,因此有緣在1位保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