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07─天賜糧源執行長鍾雨恩

看見土地 好好吃米

691期

2037
1
8
文─王舜薇 圖─劉子正

10年前從臺北返回花蓮富里接手家業的鍾雨恩,除了有機米契作的推廣與創新,還跟一群在地夥伴推動「穀稻秋聲」音樂節與農民市集,成為富里年度盛事。相較於談論「地方創生」,他更想呼籲:用吃飯支持有機農業!

往鍾雨恩辦公室的大片窗戶看出去,富里「美人山」如同身懷六甲的女人安詳仰臥,山腳下的稻田,在清風吹拂中緩緩舞動,鬆弛了凝視者的思緒。「這裡是都蘭山與海岸山脈最高峰『新港山』的交會處,在我眼中,是海岸山脈最美的稜線」鍾雨恩說。

富里地理環境狹長,不若鄰近的觀光大鎮玉里、池上景點林立,「這裡沒有顯著的地標或景點,卻有一種日常、低調的美。」這也是在美人山下辦音樂節的用意:遊客先需穿過尋常小巷,才知別有洞天,視線在山谷間豁然開朗。

返鄉務農也是社福工作

每天坐擁這片美景,本來不在鍾雨恩的人生規劃裡。童年在富里度過的他,上小學後搬到臺北就學,寒暑假才回富里探望祖父母。2010年,剛從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畢業,本想繼續留在臺北,在政治領域發揮,沒想到剛退休返鄉務農、成立有機米品牌的父親卻突然生病,身為家中獨子,在反覆考慮後,返鄉接手家業。

「誠實說,當初要不是爸爸生病,我也沒有想要立刻回來。不過社福所的老師得知我的狀況,鼓勵我返鄉,因為經營農業,也是一種做社福的方式。」雖然童年時經常在田間跑跳,但關於農事的一切都得從頭學起,用唸研究所的精神吸收資訊、社福專業培養出細膩的溝通協調能力,順利讓他跟農民建立起信任關係。外地求學累積的視野,也為他的返鄉之路注入新的靈感。

「天賜糧源」的辦公室與碾米加工廠,座落在永豐村,約莫兩個足球場大的腹地,過去曾是私人糖廠。1960年代,富里廣種甘蔗,糖廠是地方的經濟中心,但不到10年之後,因糖業開放進口的政策,快速沒落。

停止糖業生產後,這塊地曾荒廢多年,直到2012年鍾家開始承租這個空間活化,才再現生機。2014年左右,一位擅長綠美化的東富禪寺師父,建議鍾雨恩除草整地,將門「打開」。「整地完,我看到完整的美人山稜線與稻田相映,當時就想,要是能在這裡辦野餐、市集,推廣有機農作,感覺一定很幸福!」

斜槓青農做夥 打造社區型年度盛事

鍾雨恩並不是唯一這樣想的人。富里水稻機械化程度高,很多在地青農過著「斜槓」生活,務農之外還開民宿、咖啡店、辦旅行體驗活動,他們組成「富里983」,以富里郵遞區號為名,作為對地方的集體認同感。

剛開始,這群青年跟花蓮農改場提案舉辦農民市集,還被質疑「誰會大老遠跑來富里參加?」鍾雨恩和夥伴靈機一動,想出於秋收前,舉辦音樂會的策略,吸引外地人前來。

「我們資源有限,不想只是單純花錢辦活動,因此投入很多心力,跟參加擺攤的農友,與有意願演出的音樂人溝通我們的理念。」出身東部的歌手舒米恩、 紀曉君,以及董事長樂團、客家歌手林生祥都曾是表演嘉賓,去年底,甚至還邀來了喜歡單車騎行花東的金曲歌王陳昇。

除了支持土地與文化的歌手獻聲,音樂節的主體,其實是社區居民。在地國中小生擔任迎賓志工、青壯年擔任巡守隊和交管,不分老少一起出動,各司其職,還有上百位外地志工遠道而來。

「我們沒有專業的包袱,所以更可以很野!」鍾雨恩回憶。當年為了董事長樂團在壓軸表演「眾神護臺灣」一曲,特別去六十石山腳的媽祖廟擲筊,獲得媽祖同意後,找來兩位神將來表演助陣,「這些在地的東西,可能在其他地方的音樂節登不上檯面,但這就是我們的特色。」

今(2020)年因為新冠肺炎疫情,原本猶豫是否如期在秋初舉辦,數百萬元的籌辦經費,也要從頭找起。6月中旬,鍾雨恩跟夥伴們對外宣布:今年邁入第6屆的音樂節將於10月底如常舉辦 !他們興高采烈討論邀演的夢幻名單,「我們最希望五月天來啦!」藉由音樂節跟市集,和消費者與遊客直接互動,無須多言,美景和友善環境的食物,就能讓土地的價值深植人心。

用有機米創造善循環

市集、音樂節成功為地方行銷,但回到種米、賣米本行,鍾雨恩仍舊苦惱,「大家都不吃米了,米賣不出去,怎麼辦?」

根據農糧署統計,1981年國內每人年食米量約90公斤,但去年大幅下滑到只剩45公斤,食米量砍半,最直接衝擊的就是種米的農夫。更不要說有機米的前景,幾乎越來越黯淡。

「政府一直鼓勵種有機,但是吃米的人少,農夫就無法生存,有一天可能會回到原本的慣常農耕做法。」

最近的新冠肺炎疫情,卻讓訂單逆勢成長,比往年要多了近3成。對此鍾雨恩「一則以喜、一則以憂」,喜的是在家自煮、願意買有機米的人增加了,憂的則是在多數人因疫情生計困窘情況下,逆勢成長顯得矛盾。

唸社福的他,一直找尋機會將農業與公益結合。近年推動的「大米缸計畫」,跟行銷公司「裏物」合作,招募企業認購有機米,並捐贈一定比例給在地社福團體,吸引多家建設公司參與。「以前捐米給弱勢的概念就是『有得吃就好』,但大米缸更要『分享最好的東西』,所以捐贈有機米。」

針對小家庭與個人訂戶,則利用「嘖嘖」募資平台推出小量認購方案,「訂戶付3公斤的錢,拿到2公斤的米,送1公斤的米出去。」至於跟餐廳、通路合作推廣有機米食,更是絞盡腦汁,希望吃米人口增加,又能兼顧友善土地和公益的理念,「想吃好米首先要有人願意種植,也要有人願意吃,才會形成正向循環。」

塑造農村新價值

鍾雨恩的父親去年不敵病魔辭世,讓鍾雨恩即將面對新挑戰的開始。「市場一直在變,雖然務農著重經驗傳承,但創新的東西,也必須要接觸」。近期「天賜糧源」與工業研究院合作進行節能型稻殼炭化技術,將碾米加工後的大量廢棄稻殼燃燒碳化,形成富含鉀元素的生態材料,可用於改良土壤品質。

另外,也曾有綠能業者來洽詢在碾米廠進行太陽能板發電可能性,「做有機,跟環境有很大的關係,如果能用友善環境的方式取得電力,也比較符合我們的理念。」不過,礙於老建築不符合現行建築法規,目前執行上有困難,鍾雨恩也期待未來法規上能有解套空間,「蓋新建築會破壞既有美好景觀,不是我想要做的。」

返鄉10年,鍾雨恩跟「富里983」的夥伴群,努力塑造農村的新價值,讓更多人看見富里。雖然目前富里的青農,大部分仍是家中迭遭變故,需要接收家業、或照顧長輩才返鄉,但也有部分來自外地的都市移民,看到農村生活的魅力,而來到富里。「天賜糧源」新招募的員工中,就有幾位是花東新移民,因為嚮往東部生活而來此工作。

「不一定要在都市生活」的價值漸漸受到重視,鍾雨恩最近跟「富里983」的夥伴也開始相揪爬山、從事戶外活動,造訪東部健行聖地嘉明湖、瓦拉米、安通越嶺古道等,故鄉的精彩探索不完。望著讓他安心的夥伴,鍾雨恩笑說,「有一群人一起努力,就算一時失敗,也沒有關係!」

鍾雨恩小檔案

1985年生,現為天賜糧源股份有限公司執行長。

2010年,文化大學社會福利研究所畢業,返鄉花蓮富里推動有機米契作與地方創生。

2015年,組織「富里983」地方青農,舉辦首屆「穀稻秋聲」農民市集與音樂會。

2016年,獲選農委會第三屆「百大青農」,多次入圍農糧署「精饌米獎」。

2018年,推出「大米缸計畫」,結合有機好米推廣與公益行善。

相關文章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08─音樂製作人陳玟臻

2018年臺灣有一張標榜「活體」專輯的音樂作品問世─「小島大歌」,飽含濃濃海島國家原住民部落風格,包......

旅人行腳─漫遊老萬華 品嘗新味道

新舊交替的案例每天都在萬華地區上演,只要多用點心,就能發現以歷史文化慢釀的好味道,不論是一杯咖啡、一......

豆知識補給站─渴望光明 也思念黑暗 人造光的演進史

美國作者珍.布羅克斯(Jane Brox)所著《光明的追求》,以萬年為尺度,描繪人造光的演進軌跡。然......

財經線上─開「錯」會,扼殺時間與金錢

會議不一定具備生產價值,如能廢除不必要的會議、排除毋須與會的人員、重視開會結論,才能提高會議生產力,......

台電秘境遊─ 電力樞紐化為獨角仙樂園 中寮開閉所復育環境有成

獨角仙全身是堅硬革質,因雄性成蟲頭部有一雙犄角突起而得名。每年6~8月份是獨角仙的大發生期,當雄蟲爭......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06─數位外交協會理事長郭家佑

「臺灣走出去」、「臺灣No. 1」如何可以不只是口號?今年才29歲的年輕女孩,用她口中「最簡單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