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日月潭水庫永續 是台電的社會責任

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特聘專家 姚長春

690期

2071
0
5
口述─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特聘專家 姚長春 整理─林欣誼

臺灣大大小小水庫共100多座,以重要性排名,日月潭名列在前。從社會責任的角度而言,台電維持水資源的永續,讓日月潭減少淤積、維持蓄水量,值得肯定。

以臺灣的天然條件,能再新建水力電廠的機會很少,因為沒有適當場址,加上水庫的興建與環保衝突,開發亦受到限制。抽蓄水力電廠能重複利用水資源,在當今能源轉型階段,既有的兩座抽蓄電廠配合調度需要,運轉次數、頻率均有所增加,且發揮效能;但若要再增設抽蓄電廠,得考慮是否有適當條件、投資與績效是否划算,以及對生態環境的負面影響,這又回到了環保的問題。

臺灣山高水急 水庫清淤大挑戰

早期為了各種需求,蓋設水庫可說是「必要之惡」,蓋與不蓋都是兩難;而水庫依據需求有許多類型,比如台電蓋水庫,主要為了發電;水利會所屬的如烏山頭水庫,是為了農業灌溉用水;自來水公司開發的水庫則為自來水用;水利署的則為了水資源的各項運用。

單目標水庫即只有一功能,多目標水庫如石門水庫兼具多功能,以灌溉為主、供應自來水為輔,同時兼具發電、防洪、觀光;翡翠水庫的目標為供應大臺北地區公共用水,但也附帶興建了發電廠,兼發電功能。

一般大眾往往以為,水庫在颱風時放水,會造成下游淹水嚴重,其實這是誤會。所有水庫皆依照操作規定,原則為平時盡量蓄水,進水量過多才會為了水庫安全放水,經過適當的調節,反而能降低下游洪患。依據現行《水利法》,「防洪」即使不是水庫的營運標的,也是它的任務與責任。

然臺灣水庫最大的問題,即先天條件不好:山高、河川陡、水急,加上地質脆弱,遇上強降雨便容易沖刷地表,造成土石流與淤積。臺灣在九二一地震後,地質更加脆弱;氣候暖化造成的極端氣候,乾旱對水庫供水造成問題,颱風暴雨則讓集水區沖刷及水庫淤積更加嚴重。

日月潭水庫營運管理的特性

臺灣大大小小水庫共100多座,以重要性排名,日月潭名列在前。日月潭為離槽水庫,本身的集水區面積小,僅約17平方公里,因此另於濁水溪上游蓋武界壩,透過引水道把水引過來。離槽水庫好處是可在大雨沖刷、溪水濁度高時,把取水口關掉,減少泥砂進入,所以日月潭完工至今80餘年,淤積仍不嚴重。

每個水庫依水文、地理條件不同,有個別的清淤方式,一般在槽水庫淤積較嚴重者如石門、曾文水庫,有採「異重流」方式水力排砂,即依照水的混濁度、含泥砂量、比重不同所形成的清水、渾水分層,利用颱風洪水時排出高濃度泥砂。另一方式是設法在河川的上游攔阻挖一條水道,英文叫「by pass」,讓泥砂「繞道」不經過水庫,石門、曾文水庫也參考日本等國外經驗,以此方式進行減淤工程,但所花成本甚高。

日月潭為離槽水庫,颱洪期間並無適當條件可作水力排砂,而採挖土機陸挖、抽泥船抽砂的方式清淤。但機械清淤影響觀光,造成民眾觀感不佳,且挖出來的泥砂含水量高,無法做建材,運到哪、及外運造成的環境影響也是問題。因此台電目前試驗「發電兼排砂」是較先進的想法。雖然尚在試驗階段,另有機組磨損成本高與下游民眾反映等難題,但這是正確且值得努力的方向,若現在不做,未來淤積更嚴重,恐將更難處理。

其實若純以發電角度來講,台電並不需急著做清淤,因目前淤積並不影響發電;然而從社會責任的角度而言,台電身為國營事業,有義務這麼做,維持水資源的永續,讓日月潭減少淤積、維持蓄水量,這樣水庫或許還能用上100年或更長久。臺灣天然資源匱乏,能源大多仰賴進口,而「水」是自有的,我們必須好好保護水資源的永續,而這並非光靠水利署、林務局、水保局等個別單位可以做到,需要大家放棄本位主義,共同努力。所以我很肯定台電目前認真處理的態度。

打造日月潭環教場域

最後,我想建議台電可依《環境教育法》規定,或可參考硬、軟體及執行均較完善的「翡翠水庫環境學習中心」,在日月潭水庫規劃成立完整的環境教育場域,並透過審查委員的意見輔助,充實較完備的內涵,申請取得政府的「環境教育認證」。雖然日月潭從集水區、蓄水域、電廠到風景區分屬多個單位管理,權責歸屬複雜,但台電為「日月潭水庫」的管理機構,可認真考慮主導做這件事,規劃以發電為主軸、水資源或水庫為輔的一套環境教育內容。

其中,硬體方面可設立場館,含展覽空間、放映室、教室等(大觀發電廠已有展示館及簡報室),展館陳設可設計建置水庫、發電機與水壩的模型,展示電廠如何引水、發電,及抽蓄電廠的運作流程等,並設手搖的發電機及可操作自導的影音資訊讓民眾體驗,同時搭配相關影片介紹。此外,也建立針對不同參訪學習對象的導覽行程,參觀取水口、發電廠、水壩等指標性景點,內容涵蓋集水區的維護、淤積處理、水庫生態調查與發電原理介紹等等,讓觀光兼具教育意義。

目前台電達到的供電穩定度於世界排名在前,做得相當好,希望在此既有良好基礎上加以保持、精進;個人的觀察是近年台電專業方面的世代交替有斷層現象,老一輩師傅(技術人員)退休後,新進人員的經驗不夠,面對許多書上沒教但實務上會遇到的狀況,應變處理能力較不足,因此也建議台電可加強年輕一代在營運管理、維護技術上的培訓。

姚長春顧問

現任中興工程科技研究發展基金會特聘專家、臺灣大學水工試驗所兼任研究員。泰國亞洲理工學院工程碩士。專長為水資源開發規劃設計施工、水庫操作營運管理。歷任臺北翡翠水庫建設委員會管理局工務主任,中工會、土水學會、技師公會、翡管局諮詢委員與顧問。

相關文章

讓小水力進入尋常百姓家 能源轉型也是台電轉型

「再生能源要像燕子、麻雀一樣,飛進尋常百姓家,親民、友善、無害,如同風、光、水。」台電許志義獨立董事......

擁抱創新 台電跟你想的不一樣

2019年,聯勤公關何伶華總經理帶領的創意團隊承接台電的節電系列行銷專案,從專業的研究規劃、文案發想......

發揮團隊協作戰力 與風共舞

如何提升風力發電預測的準確性,進而提高發電效益、協助電網調度,有賴跨領域的團隊協作,以及更開放的氣象......

企業與社會良性溝通的正思維

企業與各年齡學生溝通、結合,進而產學合作,不僅互利雙贏,對企業來說也是善盡社會責任的體現與努力。......

組織文化革新 成就美感與創意

企業社會責任必須從組織內部的革新和溝通做起,對外才能傳遞所相信的價值。台電公共藝術的耀眼成績,正是主......

期待台電大數據處成立 邁向循證數位治理

大數據分析必須結合數據領域的專家、年輕人的創意及經驗老道者,才有可能問出正確的問題來,經過長時間的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