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讓小水力進入尋常百姓家 能源轉型也是台電轉型

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暨應用經濟學系所合聘教授 許志義

693期

2182
0
4
口述─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暨應用經濟學系所合聘教授 許志義 採訪、整理—王舜薇

「再生能源要像燕子、麻雀一樣,飛進尋常百姓家,親民、友善、無害,如同風、光、水。」台電許志義獨立董事指出,水利萬物,如何妥善運用,想像空間無限,台電應以專業者身份,用更活潑的方式,提供社會參與綠能建置的舞台和機遇。

「救急」是小型綠能最重要的價值,發生天災、意外時,若大電網失靈,可以立即應用,前提是平時可把綠電微系統建置起來,甚至搭配儲能,在緊急需要的時候就能加以使用。微型小水力就具備這樣的價值。

台電慣有的思維是發展封閉式的大型電廠,過去比較忽略跟民間建立開放式小型綠能發電平台之互動。2年前,我開始大力鼓吹台電應該與各界利益關係人多接觸,並建立「多贏」鏈結,從台電今(109)年參與主辦民間的小水力設計競賽來看,確實「接地氣」。

台電應善盡電力「致能」的企業社會責任

我認為,在推動小水力發電上,台電應扮演四大角色:

1. 啟發者(Enlightener):發表「綠電白皮書」、短片、懶人包等,將小水力的價值和各式各樣發展模式,充分告知社會大眾與各方利益關係人。近期台電岀尋「民間綠能達人」的行動,尋求合作機會,即為良例。

2. 鼓勵者(Encourager):比如舉辦各種黑客松競賽,以創新獎金或提供創業資源,鼓勵極客(Geek)、創客(Maker)參與研發,激勵社會大眾積極投入小水力。

3. 致能者(Enabler):在啟發、鼓勵之外,這是最重要的角色。亦即,要賦予社會大眾能力(Empowerment),直接告知如何動手做,甚至提供基本模組與必要空間,這部分台電在專業上應可大大發揮,要讓民間有感,必須主動拜訪、開設數位教學工作坊、以專業賦能。

4. 串聯者(Engager):台電應該協助社區組織或民間企業形成夥伴聯盟,塑造適合的商業模式,完整揭露相關資訊,並規劃不同規模大小的認證方式,降低大眾的參與門檻。

小水力推廣應用是「能源轉型」的重要環節。台電應善用專業人力、激發在地民間正向潛能。

綠能不只是「有錢人」才可參與,應該讓庶民百姓有更多機會。為了積極回應社會各界期待,台電應針對上述4種角色,集結組織內部優秀人才,詳加分工、成立敏捷小組(Agile Team)來從事大眾綠能推廣、協助民間參與綠能設置。

在地型的小水力、小風機、太陽能等,主要痛點是維修。網路上可免費下載美國能源部編寫的小型綠能維修DIY手冊;YouTube也有許多小水力發電的教戰撇步;台電身為全國唯一獨佔綜合電業,亦應責無旁貸地扮演此類傳遞正確實用的小水力發電「致能」角色。

能源轉型也是企業形象轉型

「穩定供電」只不過是任何綜合電業與生俱來最基本的天職,當前台電更高的價值與使命是「能源轉型」及「市場開放」。其中,創造小型綠能親近民眾、友善環境的生活價值,為最重要的一環。

水是最貼近人類生活的日常事物,尤其臺灣降雨量超高,其創新創業的可行性很多。台電應盡快提供舞台與應用情境,與年輕世代建立「共贏」關係,並藉區塊鏈協助其獲得再生能源憑證(REC)。尤其對於高齡弱勢的農、漁民而言,若能以其灌溉溝渠或水源頭尾,增加額外小綠電之憑證收入,更是一大福音。

積極與社會各界建立夥伴關係,是能源轉型與電業革新的一步。事實上,全球電業皆重視小型綠能應用。當前物聯網、AI大數據、儲能應用越來越普及,日本311福島核災之後,很重視微型小水力之利用,以大約1公尺×30公分的套裝系統,在河川溝渠中串聯式地發電,畢竟在地自產綠電,比進口能源更可靠;德國人更發明可攜式20公分大小的飛盤型水輪機,在深山露營時可隨時繫於溪澗中發電,儲存用於照明與手機充電。臺灣10年前亦有小學生利用居家水龍頭自來水微型發電,並獲得發明專利,這些都是創新應用的展現。

過去台電不時強調員工為了蓋電廠、電塔需要「跋山涉水、使命必達」,但這些形象在現今看來似漸過時,相對於小型綠能發展的形象,應該「親民、簡易、普遍、因地制宜」。深植人心有感的行動,就是最好的公關,鼓勵民間參與綠能、創造大眾參與的機會,也是台電改變形象的開端。

培養本土的小水力產業團隊相當重要,否則若大家都買進口的發電設備,電力物聯網的發電數據,國人很可能有一天想拿都拿不到。其實,能源轉型也是一場「數據戰」,綠能系統的資料非常重要,必須掌握關鍵數據,才能形成公司治理有效「當責」(Accountability)的基礎。

許志義教授

美國夏威夷州立大學資源經濟學博士,專長管理學、能源與環境政策、數位匯流、競爭法、物聯網與Al大數據分析。現任國立中興大學資訊管理學系所暨應用經濟學系所合聘教授、台電公司獨立董事、財團法人中華經濟研究院諮詢委員。

相關文章

台電離岸風場逐步踏實 展現政府能源轉型決心

目前政府發展離岸風電分成三個階段:示範風場、潛力場址、區塊開發。台電離岸一期風場為「示範風場」,主要......

藝術改變我們觀看的方式

「白晝之夜」藝術總監林昆穎,首度擔綱大型藝術活動策展人,發揮他擅長的跨域與藝術協作,創造南港的美好記......

從自動化到智慧化 智慧倉儲的終極修煉

台電要追求永續經營,材料管理供應鏈e化是第一步;自動化是機械力,智慧化則猶如替機械安裝人的大腦,兩者......

擁抱創新 台電跟你想的不一樣

2019年,聯勤公關何伶華總經理帶領的創意團隊承接台電的節電系列行銷專案,從專業的研究規劃、文案發想......

發揮團隊協作戰力 與風共舞

如何提升風力發電預測的準確性,進而提高發電效益、協助電網調度,有賴跨領域的團隊協作,以及更開放的氣象......

日月潭水庫永續 是台電的社會責任

臺灣大大小小水庫共100多座,以重要性排名,日月潭名列在前。從社會責任的角度而言,台電維持水資源的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