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走進都市, 尋找野生動物趣

661期

3252
3
6
文 湯蕙華  圖 林青峰

資深生態觀察家 林青峰

●曾任台北市立木柵動物園研究計畫助理


●台視『臺灣生態筆記』節目主持人


●綠色保育推動者(與慈心基金會合作)


●《赤腳阿峰》作者

都市人想看可愛的領角鴞、飛鼠、東亞家蝠,難道只能深入山林或是看動物節目頻道才看得到嗎?其實這些可愛的野生的小動物,近在咫尺的都會區就能發現其蹤影!

專職動物生態觀察已近30餘年歷史的生態觀察者林青峰老師表示,只要用心觀察,都會區處處可見這些野生小動物的身影。

善於適應環境的都市化動物

林青峰記得剛來臺北時,最令他訝異的是看到同種生物在都會跟鄉間有不同習性表現,例如在鄉下夜鷺都是白天睡覺,往往等到白鷺鷥在黃昏歸巢後,夜鷺才出勤飛行,猶如交接班般的生活作息。但夜鷺在都會卻是不論日夜都能看到,林青峰認為應該是在都市找到其生存之道,成為典型的日夜忙碌的上班族。

類似的例子不勝枚舉,像在鄉下鮮少見到的黑冠麻鷺,身形碩大的牠會大搖大擺地出現在車水馬龍的都市草地。俗稱「烏秋」的大捲尾,在鄉下都是白天活動,都市的大捲鳥卻在夜晚閃亮登場,聚集在路燈附近,等待相同熱愛趨光性的蟲子接近,一頓「吃到飽」的晚餐盛宴便開始了。

藏身公園、行道樹、路燈、電塔的動物仙蹤

除了那些動物常見的出沒之處,林青峰也提供了一些在都會觀察動物的據點,比如一般平房的屋簷可看到東亞家蝠的身影,牠們飛行時像麻雀大小,常被人以為是鳥。而電塔是喜歡制高點的喜鵲的最佳築巢據點,擅於就地取材的喜鵲,還會偷取傳統電視室外天線或晾衣的衣架來築巢。

都會的行道樹,可以常見一些鳥類的棲息,像臺北敦化綠蔭大道可見到斑頸鳩,尤其樟樹果實累累時還可吸引更多鳥類來此覓食。而行道樹更是松鼠的自然綠色廊道,因為松鼠不會飛行,只能走、跳或爬行,牠在都市間的移動,得靠行道樹來協助掩護,連結移動到公園或淺山,以免置身於車陣的險境。

在淺山有許多野生動物,例如臺北象山、富陽生態公園、貓空山區可見到俗稱飛鼠類的大赤鼯鼠、小型貓頭鷹等。在公園與樹木茂盛之處,更是飛禽最佳藏身處,例如大安森林公園,可看到屬二級保育類的鳳頭蒼鷹,臺北植物園與台大校園也都有機會見到臺灣特有亞種的領角鴞。

聽聲辨物,注意安全是生態觀察重點

提到這麼多都會小動物的出入之處,你是否躍躍欲試想走入生態觀察領域了?林青峰表示,在都會觀察生態比在深山上簡單也安全多了,「都市可說是觀察生態的入門」,不過即使在都會,做生態觀察仍有需要注意的地方,行前做好準備,才不會「趁興而去,敗興而歸」。

生態觀察除了該有準備配備以外,那麼觀察技巧該如何訓練呢?

林青峰建議先將燈關掉,避免驚嚇到動物,然後坐下來慢慢從「聽覺」觀察,若不了解其物種,將聲音錄下,可透過網路搜尋生態社團、請教生態老師等多種管道就能找到答案。或是透過拍照、筆記等多種方式來記錄動物的生存環境、覓食習性、動物作息、有趣行為,與其他生物的互動等等。

生態觀察時,觀察動物生態的心態也很重要,要尊重動物,跟動物保持適當距離,讓動物有安全感。林青峰曾看見黑冠夜鷺明明跟人不過2、3公尺的距離,卻有人湊近去追牠,會讓鳥受到驚嚇,像是故意作弄動物,這就失去生態觀察的意義。

林青峰也曾看到有人為了攝影,準備食物當誘餌來吸引動物前來,或是帶漂亮花飾來裝飾,以誘餌吸引牠走入情境來拍照,但林青峰認為,這樣的作法頂多只是替動物製作沙龍照而已,已失去生態觀察的意義。「能講故事的生態照片,都是原汁原味,這才是最棒的!」林青峰深有感觸地說著。

12
相關文章

從產地到餐桌 食在有意思

曾經美好的土地與家園,那裡有蟲鳴、有鳥啼,有甘甜的水源所種植出的鮮甜果實,還有金色稻穗隨風搖曳,在夕......

挺身為移工 以母語築一條 心靈的回鄉路

自從民國78年政府開放引進外勞後,男性移工多半從事農、漁、工等底層勞動工作,支撐著臺灣的經濟運作;女......

舞動人生 動身體真好

爽朗的笑聲、生動的手勢,黃旭徽和謝明霏一出現,空氣就明亮了起來。出身雲門舞集,兩人是跳雙人舞的搭檔,......

從博物館看門道 用建築說故事

●921大地震後『新校園運動』推手之一。 ●校園設計案作品:潭南國小、仁愛國小、親愛國小、二林高中......

以茶發現自我 共享美好時刻

李如華 ‧長虹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習茶齡10多年 ‧2013年成立基金會推動美學感知、環境教育等 ......

春日好食節 跟著食材讀臺灣

‧帶領種籽設計推出《廿四分之一挑食‧節氣食材手札》、《台灣漬‧二十四節氣的保存食》、《米丸子一口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