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挺身為移工 以母語築一條 心靈的回鄉路

671期

1998
0
3
挺身為移工 以母語築一條 心靈的回鄉路

自從民國78年政府開放引進外勞後,男性移工多半從事農、漁、工等底層勞動工作,支撐著臺灣的經濟運作;女性移工則多進入家庭擔任看護或幫傭,代替缺席的父母親、兒孫來照顧家中的老弱殘病者。二十多年來移工已成為臺灣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角色,卻鮮少有人去關心他們的生活處境。

出身記者的張正早期任職於《臺灣立報》時曾接觸到外勞、外配等議題,因為意識到東南亞移工議題有其重要性,但自己的了解卻十分有限,於是赴暨南大學念東南亞研究所試圖進一步探究。對於東南亞文化及移工問題有更多了解後,一心追求公平正義的張正深感移工處於相對不公平的位置,且得到資訊的管道相對有限,於是便想善用自己的媒體專長為東南亞移工盡點心力。

95年,張正在《臺灣立報》總編輯成露茜的支持下創辦了以移工為主要讀者的《四方報》,開辦了越、泰、印、菲、柬五國語言版本,在手機網路還不發達的當時,《四方報》成為東南亞移工獲取資訊與交流連結的主要媒介以及撫慰心靈的重要精神支柱。

開辦東南亞主題書店 鼓勵移工讀母語書

103年,張正舉辦了「第一屆移民工文學獎」,讓身在異鄉的移工們有機會分享自己的生命故事。其中一位文學獎得主Erin受訪時提到,「我很喜愛寫作,因為閱讀和寫作能讓我自由!」 她的話讓一心想幫助移工的張正意識到,「讓移工有機會讀他們看得懂的母語書」可能會是幫助他們心靈得到自由的好辦法,於是便透過在印尼工作的友人購買了許多印尼文的書籍帶回臺灣想分送給移工。

後來張正留意到,市面上的書店都尚未設立東南亞書籍專區,於是他在友人的鼓勵下,於104年在新北市中和聚集眾多緬甸僑民的華新街附近,開辦了東南亞主題書店「燦爛時光」。

移民工文學獎起跑 以母語表心聲

移民工文學,是以新移民(外配)與移工(外勞)為主體,所創作出來的文學。移民工文學獎的舉辦是為了鼓勵並留下這段可貴的歷史,並期望藉由移工文學,呈現異地漂流、兩個故鄉和雙重血緣之移民子女等文學風貌。除了中文,移工可以用印尼文、菲律賓文、越南文、泰文等母語書寫,經主辦單位初選、翻譯後再進行評選。107年更擴大了徵件範圍,除了臺灣之外,亦接受來自香港、澳門、新加坡、馬來西亞等國家的移工投稿。

大量舉辦講座 讓臺灣人認識東南亞

目前「燦爛時光」共有約一萬多本東南亞書籍,但是因為店內借書是採用只借不賣、僅收取押金、還書就歸還押金的方式,營運方面主要藉由承辦移工文學獎等政府補助案、民眾捐款以及講座的收入來達到良性循環。

張正說,從開店以來,「燦爛時光」每年平均會舉辦三百多場東南亞主題的演講,來聽講的多半是對於東南亞文化、旅遊及移工議題有興趣的臺灣文青,聽眾人多時不但二樓講堂爆滿,甚至連一樓藏書空間也擠得水洩不通,以電視直播的方式觀看講座,「這幾年來,有大量的東南亞文化、社會知識在這個空間交流激盪,連曾任總統府新南向辦公室主任的黃志芳都曾到此演講。」

雖然來到「燦爛時光」的東南亞移工相對來說並不多,但只要來到這裡,移工們都會受到相當溫暖的對待,店員也會請他們協助辨識東南亞書籍之種類、詢問他們東南亞相關問題,使得移工們感受到被重視的成就感。令張正印象深刻的是,曾有一位在三重安養院上大夜班的看護工安娜,曾經連續一段時間假日上完大夜班、隔日早上又加班到十點後,都會專程坐一個小時的捷運到「燦爛時光」沙發上睡覺,「因為她感覺到在這裡她是被接納、被尊重的,就像回到自己的家一樣。」

真實的認識與理解 有助於消除歧視

從《四方報》到「燦爛時光」,張正努力協助東南亞移工得到應有的尊重與公平的對待,而他也發現,多年來的努力其實已可見到成效。除了媒體對移工的報導顯著增加之外,過去許多臺灣雇主擔心員工沒力氣會好心炸豬排給員工吃,讓穆斯林有苦難言,「但是現在,大概有八成臺灣民眾知道印尼移工大多是穆斯林所以不吃豬肉,雇主也會特別聲明不會給印尼移工吃豬肉。」

以往臺北車站假日時總會聚集許多印尼移工,於是不時就會有臺灣人抗議「外勞攻佔臺北車站了!」張正觀察到,以前這種言論出來,網路聲量風向大多是1:1或罵移工的偏多,但是這五、六年下來,「網路聲量風向大概已變成7:3」──超過半數的臺灣人都能同理外勞,知道外勞沒休假、沒錢、沒地方去才會去臺北車站聚集,甚至還會有人為他們說話:「逃跑外勞是違法的,但他們沒偷沒搶、做臺灣人不願做的事,你可以抓他,但不需要這麼兇!」

喜見東南亞移工在臺灣的待遇已逐漸在改善,張正期許每一位臺灣人都能「學一句東南亞話、讀一本與東南亞有關的中文書,或去認識一個東南亞人」,把東南亞移工當作一個有平等地位的人來對待;「經過真實的認識後,對移工的誤解與歧視可能就會漸漸消失了。你將會發現,他們也只是一個像我們一樣的人。」

走讀移工的臺灣生活

臺北車站

臺北車站五鐵共構的便利交通,使其 成為缺乏個人交通工具的移工最大的 聚集地。北市府從2017年開始在臺北 車站旁的行旅廣場舉辦「臺北開齋節 歡慶活動」,讓穆斯林得以與親友團 聚慶祝。

臺北清真寺

臺北清真寺是大臺北地區穆斯林的信 仰中心,也是印尼移工的心靈寄託所 在。

國立臺灣博物館

103年起,臺博館開始召募「新住民 服務大使」,在博物館內進行東南亞 語的導覽服務,期望讓移工了解臺灣 的自然與人文之美,這些新住民服務 大使也成為臺博館與東南亞各國社群 相互溝通的重要橋樑。

臺北101金融大樓

不少移工表示,當工作辛苦、身心疲 憊時,只要看到遠方的101大樓,就 會重新燃起希望、期許自己像101大 樓一樣屹立不搖,是撫慰東南亞移工 心靈的重要精神地標。

臺北安康市場

臺北安康市場是早期越南人在臺北的 心靈寄託,許多移工都會來此尋找道 地的越南食材。現已關閉,數十個越 南攤子散佈至周圍地區。

臺北中山北路三段聖多福教堂

提供英語彌撒的聖多福天主堂是菲律 賓移工假日的聚集地,教堂周圍一帶 則逐漸形成了「小菲律賓區」商圈。

臺中東協廣場

東協廣場是中部最大的移工聚集地。 13層樓高的大樓中有近800家東南亞 商店,販售各類東南亞日常用品與食 材;發薪後的假日常擠滿了來自全臺 灣的移工。

臺南火車站

臺南火車站一帶是南部移工的重要聚 集地,附近的臺南公園是南部移工週 末活動的主要去處;而富北街、西華 街、國賓大樓一帶則聚集了許多小吃 店和卡拉ok、Disco Pub等,是移工 們抒解壓力放鬆身心的地方。

相關文章

馬國鳳教授顛覆地科界 證明地底水壓可誘發地震

「理論和應用絕對不可切割!」陽光燦爛的午後,國際知名的地震學家,同時也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的馬國......

彭仁鐸的同理心哲學

「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粉絲頁與網路平台自民國104年成立至今,已走過近四年的歲月,一路走來,這座......

從產地到餐桌 食在有意思

曾經美好的土地與家園,那裡有蟲鳴、有鳥啼,有甘甜的水源所種植出的鮮甜果實,還有金色稻穗隨風搖曳,在夕......

舞動人生 動身體真好

爽朗的笑聲、生動的手勢,黃旭徽和謝明霏一出現,空氣就明亮了起來。出身雲門舞集,兩人是跳雙人舞的搭檔,......

從博物館看門道 用建築說故事

●921大地震後『新校園運動』推手之一。 ●校園設計案作品:潭南國小、仁愛國小、親愛國小、二林高中......

以茶發現自我 共享美好時刻

李如華 ‧長虹教育基金會執行長,習茶齡10多年 ‧2013年成立基金會推動美學感知、環境教育等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