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從產地到餐桌 食在有意思

673期

3195
0
2
文 李順瑀 圖 施純泰、李順瑀、興大有機農夫市集、合樸農學市集

曾經美好的土地與家園,那裡有蟲鳴、有鳥啼,有甘甜的水源所種植出的鮮甜果實,還有金色稻穗隨風搖曳,在夕陽的餘暉下繪出暖秋的顏色……。那是早期臺灣以農立國時的美好風景,卻逐漸消失在工業化的煙硝中;有那麼一群人,疼惜這片土地曾經的美好,勇於站出來,想為這片土地盡一份力量。

擁有良田平原與亞熱帶氣候條件的臺灣,農業向來是我們的驕傲,1950年代,茶葉、蔗糖、蘆筍、香蕉等農產品大量外銷,透過農業經濟支持工業發展,甚至將農村勞動力轉移至工業人力;然而,工業化的代價,隨之而來的是生態環境的破壞與農村生活的凋零,其中也隱藏著食安危機。民國90年加入WTO後,就連國內市場也受到影響,在農業衰弱的體質之下,臺灣農民長期處於不利的地位。

成立過網路公司的蕭名宏,在產品開發及經營上亦有相當豐富的經驗,看見臺灣農村的凋零,他與幾位朋友便開始思考,可以運用自身所學,為農村做些什麼?無論是過去還是現在,在媒體須靠廣告營利生存、但廣告又須考量業主利益的情況下,消費者對食物的認知是經過包裝的,若媒體不受商業利益影響,消費者便可以看見食物最真實的樣貌,上下游News & Market新聞市集於焉誕生。

蕭名宏

上下游News & Market新聞市集創辦人。 數學系畢業,研究所攻讀社會學,畢業後在國際品牌ODM製作的運動用品公司擔任副總,進行產品開發與管理工作。中年返鄉,將過去所學運用在本土農產品的開發運用,希望串起產地到餐桌的上下游。

自創獨立媒體 道出農村最真實的聲音

畢業於數學系後,研究所攻讀社會學,初入社會的蕭名宏與朋友成立了網路公司,爾後又投入另一家公司的產品開發與經營,曾經遠赴海外工作,最後卻回到家鄉,成為日夜埋首於農產品中的農民之友。

與上下游News & Market新聞市集共同創辦人馮小非是研究所好友的蕭名宏,兩人於921大地震後加入重建工作,更於八八水災後成立莫拉克新聞網,蕭名宏發揮網路好手的長才,為受災戶建立募款管道,也在網站上分享既真實又令人動容的重建故事,透過媒體的力量讓農民有機會重新站起。

100年,包含馮小非在內,蕭名宏與幾位有共同理念的好友所創立的上下游News & Market新聞市集正式成立,而蕭名宏除了負責網站經營外,也發揮過去產品開發與管理的經驗,在參與農夫市集的過程中,發現臺灣有許多小型公司或農民雖然擁有品質優良的產品,但光靠自己進行銷售曝光率相當有限,因此他協助農友們透過上下游的網站打開產品知名度。

市集平台開發商品 為農產品創造更大價值

在上下游媒體平臺起步的同時,蕭名宏也同步投入開發屬於上下游自家的農產品,其中最為人所津津樂道的就是「回家李」的故事。盛產紅肉李的高雄的梅山部落,因採取天然、不施放農藥的種植方式,加上部落缺乏運輸管道,每年可以送下山販售的新鮮李子相當有限,剩餘的果實只能任其自然成熟掉落地上,果農一整年的辛勞便付之一炬。

為此,上下游團隊直接上山與農民討論解決方案,建議由上下游直接向農家購買紅肉李,並與加工廠合作,訴求不使用添加物,製作出保存期限較長的果乾、果醬、果醋等。「只有這樣才能讓果農擁有一定的收入,優質健康的農作物也能以不同面貌引起消費者的注意,才能確實幫助到農友及農村。」蕭名宏回想,當初「回家李」計畫在第一年的生產量雖然不多,但一推出就獲得相當高的詢問度,在經年累月的好口碑之下,現在就連主婦聯盟合作社等訴求健康的單位也開始與上下游合作,向其購買紅肉李的相關商品。

雖然不使用添加物的變數較多,每年作物的收成量及製成品的數量都無法掌握,但蕭名宏認為,無論是受天候還是蟲害所影響,都是天然農作物本該有的樣貌。因此一路走來,他與夥伴不改初衷,即使開發其他農產品,也堅持呈現產地與食物最真實的一面,進而縮短務農者及消費者之間距離。

當然,既然要做到「尋找都市到農村最短的距離」,蕭名宏在產品選擇上有著相當嚴格的把關,合作農友包含有機認證農家,以及友善耕作農友,在合作前先行前往產地驗證農友的耕作方式是否符合標準,更於收成時期親自前往勘查狀況,如此也為上下游的產品打響了口碑。

帶動社會各界的對話 農業就在你我的日常中

上下游以自己開發的產品盈餘支持新聞部門,媒體才有足夠的公共性,以符合新聞倫理、自主獨立的方式進行報導,做好媒體應有的監督角色,從上游的產地、農友,中游的零售商、市場或餐廳,乃至下游的消費者,將所有元素齊聚一堂,才能真正找到問題的根源。

與夥伴在產地、農友、消費者,甚至公部門之間努力多年,蕭名宏也看見臺灣農業的問題,「有越來越多人開始探討農業,但很可惜的是,大多數人將它看待為一個產業。」蕭名宏認為,農業的價值其實還包含了生態、自然、農村生活與經濟等更多元的面向。

近年來,農業議題中也不免與「地方創生」這個名詞扯上關係。「其實上下游新聞在四年前就開始做這個專題,我們應該先深入了解這個來自日本的模式是否適合臺灣,以及可以參考之處為何。」蕭名宏認為,透過上下游這個平臺去引發討論,將讀者、記者、消費者、生產者,甚至包括公部門齊聚一堂,共同進行討論,「農民不曉得消費者怎麼想,公部門也需要了解農民的聲音。」先了解地方創生的意義,以及相關辦法在地方上該如何運作,透過報導、引發對談的方式進行討論,甚至不將範圍侷限在產業上,進而創造更多元的想法,各界的作法才能串聯在一起。

上下游News & Market新聞市集目前透過三個平臺(新聞、市集與副刊)去帶動社會的對話,「產品本身會說話,背後有它想傳達的意義與故事,如果透過我們可以讓各界對彼此理解加深,使農村更適合居住,臺灣農業也將發展更好。」蕭名宏與夥伴們一路走來也不時回頭檢討,在經營中也發現,只透過網路媒體說話,不免產生同溫層的現象,因此上下游也開始思考以面對面對談的方式進行討論;甚至過往大多舉辦於北部的座談會,未來也將在中南部發生,不僅要讓長期關注農業議題的人發聲,也要帶領過去不在這個領域中的人們知道,農業與我們息息相關,它就存在於你我的日常中!

水花園有機農夫市集

在熱鬧的臺北公館商圈,每週六自來水園區有來自臺灣各地、經農委會核定有機標章驗證的農友前來設攤,販售各式有機蔬果農作物、自然農法或無毒農特產品、健康環保天然用品等,以友善大地、公平交易等信念,共創一個相互支持的有機農夫市集。

臺北市中正區思源街1號(臺北自來水園區水霧花園,捷運公館站4號出口)

每週六10:00~17:00

興大有機農夫市集

在中興大學教授所發起的興大有機農夫市集中,總能看見獲得有機認證的農友們熱情地向消費者傳遞有機耕種的理念。市集會不定期地舉辦活動,邀請身負長才的農友或熟客主持,成為逛市集的另一收穫。

臺中市南區興大路145號

每週六08:00~12:00

合樸農學市集

合樸農學市集為一群生產有機或無農藥殘留的生鮮、加工品農友共同舉辦。消費者可以親自瞭解購買的食物是如何被生產、製造,進而建立一個互助互信的交流平台。

臺中市西屯區西屯路三段西平南巷6-6號

每月第二個週六09:00~14:00

微風市集

在高雄微風市集中,透過農友們親自說明有機栽種的生產過程,讓消費者能安心購得新鮮實惠的農產品。而農友們更特別合資購入農藥檢測機,每場市集都有負責人員檢測蔬果,徹底執行無農藥的管理,讓微風市集的商品增加品質保障。

鳳山婦幼館(鳳山區光復路二段120號)

新客家文化園區(三民區同盟二路217號)

每週六07:30~11:30

蓮池潭物產館(左營區翠華路1435號)

每週日07:30~11:30

大統和平店(苓雅區和平一路218號)

每週日08:30~11:30

相關文章

被戲劇療癒的風箏少年

六月的初夏午後,天空中仍不時飄著雨,淡水捷運站附近巷弄中的老公寓二樓,一位紮著馬尾、蓄著短鬍的男子,......

馬國鳳教授顛覆地科界 證明地底水壓可誘發地震

「理論和應用絕對不可切割!」陽光燦爛的午後,國際知名的地震學家,同時也是中央大學地球科學系教授的馬國......

彭仁鐸的同理心哲學

「心地好一點,霸凌少一點」粉絲頁與網路平台自民國104年成立至今,已走過近四年的歲月,一路走來,這座......

挺身為移工 以母語築一條 心靈的回鄉路

自從民國78年政府開放引進外勞後,男性移工多半從事農、漁、工等底層勞動工作,支撐著臺灣的經濟運作;女......

舞動人生 動身體真好

爽朗的笑聲、生動的手勢,黃旭徽和謝明霏一出現,空氣就明亮了起來。出身雲門舞集,兩人是跳雙人舞的搭檔,......

從博物館看門道 用建築說故事

●921大地震後『新校園運動』推手之一。 ●校園設計案作品:潭南國小、仁愛國小、親愛國小、二林高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