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佛洛伊德與榮格的科學理念之爭

634期

3584
0
6
文/策劃 洪素珍(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完美的科學理論?

通常一個科學理論的建立,是先有大量的觀察資料後,歸納出其共通之處,然後提出假說理論,再以新的觀察資料驗證,如果理論可行,還可以預測未出現的數據,越是精準,就越是好理論。但也有些天才是透過靈感提出理論,然後加以印證,像愛因斯坦的相對論,以及佛洛伊德的理論也是,他們是拿出了理論的武器後,才開始進行科學戰鬥的驗證工作。

佛洛伊德拿著他的性理論對個案進行檢驗,都可以有效解釋。他假設,人的心靈裡有股驅動生命能量流動之力,這股驅力是生命的本質力,是生的本能,他叫它力比多(libido)。

佛洛伊德大膽地下定論,人的生命驅力就是性,比諸其他力量,大得太多太多了,幾乎無可避免地會影響人的一生與精神狀態。當然,所有的科學家都想提出一個完美理論,能解答所有的問題和現象。佛洛伊德似乎提出一個超完美理論,可以解釋一切心理現象,也許有人不同意,但在他的邏輯之下,幾乎無可辯駁。然而,科學理論之所以是理論,就在於可以被檢驗。幾乎所有理論都有適用範圍,激進的科學哲學家會說,「什麼都能解釋的理論,就等於什都沒說,不然就是以話術包裝的偽科學。」科學理論需要可證偽,要敢於提出大膽預測,如果預測失敗,就必須認輸退場。愛因斯坦提出相對論指出,大膽預測太陽光發射後,到達地球會有四度的偏角,之後科學家利用日蝕的機會觀測,不多不少,偏角就是四度,於是偉大的相對論被證實了。假設有一天,有人以相同或者不同的方法重覆檢驗相對論,若得到不同的觀測結果,這時候理論就必須重新被檢視,進行修正或者乾脆被放棄,以更新更準確的理論替代,這是科學的進步。

但佛洛伊德的理論卻無法被證偽,他的理論指向性,不管出現何種象徵,他都說跟性相關。這既無法證實,也無法證偽。頑固的教條主義往往無法被證偽,總會提出很多特設的保護性輔助理論,以堅守理論本體的權威。比如馬克思主義者堅持共產主義是科學,但馬克思言之鑿鑿地說共產主義革命一定先發生在英、美等資本主義發達的國家,這是他理論的核心預測,是可被檢驗的。但事實上,革命卻先在壓迫農奴的俄國點燃,然後擴展到農業中國,然後到東歐等,這些都不是工業先進國,反而是落後的農業國。馬克思理論的核心隨俄國革命成功後就破產瓦解。然而擁護者卻死不放手,仍堅持理論沒錯,以革命發生在農業國家只是歷史階段的過渡而已……等等理由辯護。一個已然預測錯誤的理論,不僅不被放棄,還東拼西湊地被百般維護,這是政治,或者是形而上學,不是科學,佛洛伊德理論也與馬克思理論有著類似的問題。

榮格發現集體無意識

佛洛伊德堅持「科學」,但卻想超越科學的典範限制,隱隱顯露出唯我獨尊的大師傲氣,這是反權威性格的榮格與他產生齟齬的最根本關鍵。榮格認為那是信仰,不是科學。事實上,佛洛伊德也一再要求榮格把性的精神分析理論當作信仰堅持到底。當榮格就精神分析實務上,個案常會出現一些無法用性解釋的象徵,甚至神靈的意象,與佛洛伊德討論時,所得到的卻都是:「那只是性欲潛抑的變形」的回應。榮格並不滿意這樣的泛性論,他認為應該更深入這些古老意象的象徵意義,甚至要與之對話,進行無意識的交流時,佛洛伊德卻譏之以像在進行二流的薩滿巫術。然後加以勸誡:「千萬不能放棄精神分析,也不能棄捨性的理論。」這樣的「諄諄善誘」顯然也是政治,不是科學。

榮格在內心百轉千迴後,選擇了對科學的信仰,放棄了政治權力。他相信精神分析理論,相信個人無意識理論,但這無法解釋全貌。那些分析所出現的古老意象、神神鬼鬼等人類共同記憶,分明就表明在個人無意識之下更深處,還有屬於人類集體所有的幻想,也就是應該還有集體無意識的存在,它們不是性的變形,而是亙古以來人類的種種生命記憶的積累。

榮格信仰精神分析,但是終於選擇「背叛」他的「國王」,「吾愛吾師,吾更愛真理」這句話,聽在榮格耳裡一定感觸良多。他戰戰兢兢地寫下《轉化的象徵》(Symbol of transformation),論述集體無意識的象徵時,據說是在痛苦異常的情況下完稿的,因為這等於宣告與佛洛伊德徹底決裂。而不意外地,佛洛伊德隨後出版的《圖騰與禁忌》(Totem and Taboo),如同對榮格集體無意識宣言的絕望回應,書中強調討論原始人類種種「弒父」的象徵,不就是在批判王儲榮格對他這位父王的謀殺與王位篡奪嗎?

榮格與佛洛伊德分道揚鑣了,同行於一條精神分析的道路上,但一個專注於個人無意識,另一位卻認為集體無意識更加重要。雖然在分析的技術上,不見得有太大差別,可是對象徵的詮釋,常常有南轅北轍的觀點。這完全是因為榮格不再侷限於性的理論的緣故,而有了精神分析(Psychoanalysis)與分析式心理學(Analytical Psychology)兩大學派的分庭抗禮。

洪素珍

諮商心理師。

英國杜倫大學(University of Durham)教育學院心理諮商博士。

現任國立台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

專長領域:戲劇治療、沙遊治療、創傷治療、性侵害及家庭暴

力心理治療、兒童遊戲治療。

12
相關文章

日本築地市場的海鮮故事

日本近世飲食最大的改變就是由吃河魚轉變成海魚。江戶時代因為近海漁業的發展,海魚成了日本料理當中的主角......

為何細菌是迷人的小東西

人有很多種。有的人想用自已的專長幫助別人,於是讓自已變成醫生工程師,應用自已的專業能力來改善別人的生......

民俗植物訴說的「出臺灣說」?

十八世紀西方船隊首次在浩瀚的太平洋島嶼上接觸到南島語族時,無不驚訝於其優異的航海能力與精緻的農業,而......

大熊貓由葷轉素的心路歷程

大熊貓(Aliuropoda melanoleuca)吃竹子,但是牠並不是從一開始就是吃素的。 大......

滑iPhone也能研究科學?

「噹~現在空氣品質不佳,請注意氣喘」,我朝手上的 Apple Watch看了一眼,身旁的阿嬤拿著iP......

福衛五號光學酬載MIT

福衛五號預計明年第一季委由Space X的鷹隼9號火箭(Falcon 9)發射至太陽同步軌道,從離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