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台電技術經驗化作養分 小水力未來成長可期

人物專訪:鄭建山

739期

412
0
0
文、圖|柯宗鑫、林政群

水力發電在臺灣擁有百年發展歷史,曾是國內主要電力來源,雖從民國55年起,因經濟成長而轉向火力發電,但近年來,由於政府大力推動淨零排放,水力發電成為能源轉型中重要一角,尤其具備發電穩定、零污染、對環境生態影響低,以及建置面積較小等優點的「小水力」發電,成為國內零碳電力能源新選擇。

根據台灣小水力綠能產業聯盟(簡稱小水盟)評估,國內六大水系濁水溪、高屏溪、淡水河、大甲溪、曾文溪與秀姑巒溪,蘊藏6GW的龐大發電潛力。近期小水盟促成的成功案例眾多,像是亦為小水盟成員之一的經一綠能股份有限公司(簡稱經一綠能),在彰化二水建置的N20小水力發電廠有2部裝置容量828kW機組,共計1,656kW。經一綠能副總經理鄭建山表示,「另外還有規模較小,由韋峰能源公司建造屬於自來水公司系統的臺東利嘉淨水場小水力發電機組,容量為130kW,以及由恆水創電公司建造的位於宜蘭安農溪畔的安農萬富微水力發電廠,容量為100kW。其它經一綠能目前仍在積極規劃及建置中的小水力設施,還有花蓮玉里、雲林六合、臺南南化淨水場等案場。」

鄭副總經理指出,「雖然小水力發電的優點不少,但投入規劃以前,大致上仍會考量三大條件:一、須掌握完整氣象水文資料,以評估該區域的開發潛力,加上近來因為全球天候異常變遷,流量統計部分就會參考3至5年的數據,以減緩異常氣候的影響程度;二、躉購費率是否符合效益,以現階段來看,無論是售予台電或直接賣給民間業者,每度至少約4.2元以上較能吸引業界投入;三、現場地理開發條件,通常以河川下游較容易開發,上游大多位於偏僻交通不便的地區,因此並非優先選擇。」

發展大小水力設施 台電、民間應分工合作

台電在集集攔河堰南岸渠道增設多部小水力機組,從集集攔河堰南岸沉砂池小水力機組開始,發完電的水會重新排回原水道,再往下游至另一部小水力機組進行發電,且不影響原本的水源供應,堪稱是國內小水力結合的最佳案例。鄭副總經理表示,「事實上,美國、印尼都有類似的案例,如美國田納西河谷管理局(Tennessee Valley Authority),就是利用電廠流出的尾水進出規劃小水力設施,差別在於規模大小。規模大者即具備商業價值,若裝置容量較小,則可供發電廠內部用電(如輔助照明)使用。」

未來遍地開花的小水力發電,是否能運用於配合台電的電力調度?鄭副總經理說明,「根據台電的《再生能源發電系統併聯技術要點》,只要總裝置容量500瓩以上,就需要裝設遙控監視設備,接受台電配電調度中心的指示。因此,主要是看裝置容量的規模大小而定。」

不過,他也認為,台電擁有龐大資源優勢,不妨專注於建設中大型水力設施,發電效益更高,小水力部分可交由民間業者開發,彼此分工協力,一方面促進國內技術發展,另一方面推動相關產業成長,一旦產業量能與技術升級水到渠成,就有機會輸出海外,將臺灣小水力產業推向國際舞台。

目前國內小水力電廠其機組控制系統採用的軟、硬體設備大都是從國外進口,而經一綠能的N20發電廠,除了配電(控制)盤向國內知名電機大廠採購國內生產製造的硬體設備外,其中機組控制系統端流程和監控畫面軟硬體部分,則是經一綠能與國內廠家合作自主開發的SCADA(Supervisory Control And Data Acquisition,監控和資料收集)系統。鄭副總經理談到,「這是實現電廠無人化管理的重點,我們可透過SCADA系統,從遠端進行監測、操作控制等作業,展現臺灣系統軟體的研發實力。」

分享台電百年經驗 產業成長再添助力

「除非是枯水期過於嚴重或發生異常氣候現象,基本上小水力是可以實現長期穩定供電的目的。」針對未來小水力的發展,除了在規劃階段須面對較為繁瑣的行政作業流程之外,鄭副總經理另指出,「目前小水力民間企業的普遍課題,主要仍在於技術層面、營運管理經驗等尚嫌不足的情況。」

儘管民間企業藉由導入國外廠商設備的交流機會,已有機會獲取自我升級的空間,但談起水力發電廠的技術與管理,作為業界翹楚領頭羊角色的台電,仍具備重量級的影響力。鄭副總經理特別建議,「台電內部規劃的訓練課程,或可考慮適度對外開放,讓產業界有機會接受台電訓練,除可協助企業強化技術水準,輔導廠商在營運管理層面具備各種突發狀況的應變能力,且透過交流的機會,也能進一步開拓彼此的視野,將有利於小水力產業的未來成長與茁壯。」

人物專訪 鄭建山

經一綠能股份有限公司副總經理

曾任台電營建處副處長,服務台電長達41年,期間參與工程包含明潭抽蓄發電計畫、水力發電計畫、水力發電復建計畫、水力發電更新計畫、木瓜溪流域水力發電計畫、離島發電計畫、火力發電計畫開關場、太陽光電發電第一期、風力發電計畫、業界能專川渠水輪機開發暨示範驗證計畫等項目。

相關文章

智慧電表整合用戶大數據 創造精準用電永續未來

隨著近年來國內積極發展再生能源,我國正值能源永續與數位化的雙軸轉型迭代階段。智慧電表的布建與普及,將......

連續時間帶有利彈性運用  擴大推廣尚待時間發酵

我國近年再生能源發電量穩定成長,在太陽光電有所成果的利基之下,台電去(112)年11月正式推出「批次......

為OECM目標提前布局 建構電力場域生態數據庫

自台電公布《台電環境白皮書》以來,被列入六大策略之一的「營造生態共融」,成為台電規劃電力場域融合周邊......

因應電網穩定需求 增設儲能提高虛擬慣量供給

在電網中具備彈性調度效益,可穩定供電發揮關鍵作用的「慣量」,本屬於水力、火力等發電機組的產物;但近年......

推動綠能市場正常發展 再生能源供應量成關鍵

因應國際淨零排放趨勢,為解決國內企業龐大綠電需求,臺灣亦積極拓展國內綠電交易市場,而為滿足中小企業採......

強化「韌性管理」 從負責到當責的企業文化轉型

肩負全國穩定供電重任的台電,每逢天災事故停電時,皆展現團隊合作的力量,迅速恢復供電,但如今面臨淨零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