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天災也要往外衝 台電積極守護42萬公里電路

734期

725
0
0

去(112)年是很特別的一年,在這之前的三年裡,沒有任何颱風登陸臺灣,接著在去年下半年,一口氣來了四個颱風。當多數人緊盯氣象預報,關心能不能放颱風假的同時,台電第一線同仁早已整裝待發,不時更新的氣象預報猶如示警的狼煙,當狼煙竄起,他們從各地集結挺進風暴中心,義無反顧地支援搶修與復電工作。

從颱風搶修 看見台電超前行動力

民國112年11月24日,在台電訓練所裡舉辦的一場風災後研討會及感恩活動,經濟部次長兼台電代理董事長曾文生感性細數台電搶修復電的成果,也同感台電必須承受的壓力。當許多人無電可用而焦急催促復電的同時,台電人員在壓力下趕工的安全風險卻節節升高,可說是看不見的風險成本。

雖然有數年時間沒有任何颱風登陸臺灣,台電的搶修與復電工作卻比以往更加有效率。究其原因,跨區處的動員及跨部會的資源挹注是與過去截然不同的作法,曾代理董事長對此成果表示「非常滿意」,經濟部長王美花更特別錄製一段短片,感謝台電人員的付出與努力。

配電處處長黃銘宏指出,過往颱風災區的復電工作,通常多以各區營業處之力單打獨鬥為主,如受損嚴重,亦僅由臨近的區營業處前往支援。而去年的四個颱風,則在曾代理董事長的指示下,不僅跨區支援還超前部署,在颱風登陸前,可動員人力及機具已在前往災區的路上。

而在跨部會資源挹注方面,感受最深的是離島。10月5日上午,小犬颱風中心擦過鵝鑾鼻,實際登陸臺灣不到10分鐘,卻為蘭嶼帶來百年一見的強陣風,刷新臺灣氣象史上最大陣風觀測紀錄,氣象站風速針也在強風中「陣亡」。在強風大雨之中,多數航班停航,台電在國軍及海巡署的協助下,將人力及機具送往蘭嶼。

蘭嶼鄉鄉長謝胡源於10月5日接受媒體電訪,當時他預測小犬颱風可能會讓蘭嶼斷電達10至20天,然而台電卻提前於10月9日就恢復全島供電。「這次颱風能如此快速恢復民生用電,最主要的原因,是當時擔任中央緊急應變中心副指揮官的曾代理董事長,才得以整合跨部會資源共同投入救災。」

緊急應變中心 指揮調度展現搶修應變力

颱風是臺灣常見的自然災害,台電除了平日做好防災準備與演練之外,也有緊急應變的機制。依政府規定,台電設有特種防護團,其下有各級應變小組,從總管理處、各發電廠、各供電區營運處到各區營業處,都會視需求及時成立緊急應變中心。以配電系統為例,當總管理處及各區營業處緊急應變中心成立時,包含配電、搶修、查核、總務等各組都需有人力因應,主要工作則分為配電的災情彙整、現場搶修及對外溝通三大面向。

緊急應變中心配電組的工作主要在蒐集及分析現場受災狀況,彙整之後向上呈報,使總處應變中心能掌握最新情況,並同步送搶修組進行動員搶修。搶修組的核心為各區營業處巡修課及服務所巡修人力,如人力不足時,第二階段納入線路課人力,第三階段施工班加入支援系統,最後則是請外部承攬商配合支援搶修。各階段動員程度以配電組所提供之資訊做決策。

配電處運轉維護組組長陳垚輝表示,過往若是區營業處搶修能量不足時,由區處主動向總處應變中心請求支援,但近年作法已有所改變,在快速復電的宗旨下,配電處會依據災情及搶修進度主動調派人力支援災區搶修,「動員的概念從有需求才配合,轉變成超前部署,以人海戰術提高復電時效,那怕僅能讓民眾早一小時用電就早一小時,也是我們努力的目標。」而溝通組則是負責外部溝通,蒐集現場照片或影片,透過通訊軟體,將訊息即時傳送給地方政府、村里長、民代及媒體。

快速反應系統 維護42萬公里電路無死角

「快速搶修、快速復電、快速通報」的三快原則已在近年配電系統的持續運作與精進下展現成效。除了天災時動員能力持續強化,平日裡的事故復電時間也顯著縮短,外部溝通則讓外界在最短時間內,得知停電原因及復電情形。

快速搶修靠的就是人力與物力的機動性,機動性愈高,搶修速度愈快。配電處推動專責維修部門多年,從都市到鄉間甚至偏遠山區,均會考量地理環境因素而有不同的規劃。目前全臺各都會核心區的區營業處轄下均設置數個巡修課,巡修人員隨時待命,人口較少的區域則由數個服務所共同籌組一個巡修聯合值班中心,同樣有輪值人員日夜待命。而更偏遠的山區,例如阿里山或梨山,僅僅是去一趟就要花上數小時,因此仍由駐地的服務所同仁兼任搶修工作,才能兼顧搶修效率。

快速復電是透過饋線自動化監控系統,於線路跳脫時傳送訊息至台電各區處配電調度中心, 配電調度中心透過饋線自動化系統判讀訊息後,先採取故障區間隔離及轉供,再由巡修員到現場進行事故搶修。不過,並非所有線路都已安裝自動化設備,因此,尚未完成自動化監控的線路仍需靠用戶透過台電24小時專線「1911」進行通報,再由台電指派人力到現場巡查及修復。

快速通報系統則是利用通訊軟體向外部傳遞即時訊息,從總管理處到區營業處,建立不同窗口的群組,讓中央到地方以及媒體都能快速了解電力事故發生的原因及後續復電情形。陳組長表示,為能即時對外說明澄清,「我們建立了通報中央政府、縣市政府、地方民意代表及村里長的群組,這些群組大多由台電區營業處及總管理處組建,也有應縣市政府要求而建立的通報群組。」猶如龐大的根系層層深入,台電利用即時通訊軟體,力求將訊息快速、正確向外傳遞,展現事故搶修復電過程的透明度。

電纜地下化降低故障頻率 復電時間較長

去年小犬颱風重創蘭嶼,使得原本蘭嶼電纜地下化的5年計畫壓縮為2年。

電纜地下化確實可將天災造成的電力事故大幅降低,但相較於架空線路,地下化纜線的事故點不易判別。當故障訊號傳送到台電配電調度中心會產生警告,調度人員透過自動化監控系統判斷故障區間後通知相關巡修搶修人員,再由第一線巡修同仁前往事故地點搶修,若是架空線路,目視搭配檢測儀器可較容易查出故障點,但地下化線路就困難得多。

首先是無法目視找出正確的故障點,甚至人手孔遭降埋後都必須透過偵測儀器才能找到孔位,「由於近年推動路平專案,大量人手孔都埋在柏油路面下,雖然台電的孔蓋在降埋時都有放置定位標示器,但要找出故障點附近的人手孔,仍要花上不少時間。」黃處長指出,找到故障區間附近的數個人手孔後,還要逐一開挖路面、打開孔蓋才能確認故障點,修復、更換設備也較為不易,若是在交通繁忙的路段,搶修或維護時也會造成交通壅塞。

地下線路目前最常見的故障成因,除了設備老(劣)化損壞外,其次就是蟻害,當然也會怕淹水。以蟻害來說,近年馬祖北竿就因此停電兩次,台電成立專案小組,調派台北南區營業處一班人力,由配電處帶領前往北竿地區進行線路總體檢,將逾2公里的電纜全數更換為防蟻電纜,維護成本相當高。

黃處長表示,電纜下地雖然讓地上空間景觀整體有所提升,但事故復電時間長,建置成本也高。他以日本為例,日本電力公司均為民營企業,電纜下地比例只有6%,遠遠低於臺灣的42%。地下化的成本,以及近年配電處投入提升電網韌性的成本,其實這些投入都轉化為平抑通膨的成本,社會效益更遠超過帳面金額,有穩定社會的作用,這也是台電做為國營企業,考量國家社會整體利益的行動與責任。

相關文章

企業減碳殷切  台電推小額綠電提升競爭力

由於國際供應鏈開始逐步要求上下游提供相關碳排放資料,因此國內許多企業積極找尋綠電來源。然而綠電交易制......

臺灣再生能源憑證獲國際青睞 上路7年發出400萬張

淨零排放浪潮襲來,企業對綠電需求若渴,臺灣再生能源憑證(T-REC)制度自民國106年上路至今,國家......

日夜待命 傳遞光與希望的使者

現代化文明生活中,人們對電力的依賴愈來愈深,電力的穩定與日常生活的穩固隱然形成一種難以察覺的連結。尤......

維持日常生活運轉 巡修零死角 守護每一吋線路

不管是平日巡檢或發生災害,最早動員的就是巡修人員,他們24小時輪班,全年無休地維護著逾42萬公里的配......

維護每個小確幸 城市巡修員的日常修煉

配電巡修工作在保險業的職業分類中,風險等級與第六類的消防人員相當,如有可能接觸高壓電工作,則會被列為......

分進合擊.共創淨零 台電首本《電力淨零路徑報告書》

因應國家淨零排放路徑,台電不斷朝向2050年「電力淨零」的目標積極邁進。台電與歐洲在臺商務協會從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