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當職人發電時06】當信仰遇上基礎設施  

轉換身分 用智慧請土地公搬家

730期

633
0
0
文|陳茵茵 圖|楊雅雯

「尋找行走的發電機-當職人放電時」,以Podcast形式播出,希望藉由聲音敘說的方式,挖掘台電更多動人、有趣的故事。其中,台中供電區營運處楊雅雯以《廟公給力,台電省力》為主題,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最佳作品獎」。楊雅雯以劇場形式「開場、主軸、結尾」的三幕式表演,運用聲音表現,講述一段臺中市北區錦平社區土地公廟與台電結下的不解之緣。

多年前,臺中市北區錦平社區裡的土地公廟因為道路開闢而拆遷,而社區卻沒有經費,只好借用變電所旁的台電土地搭建臨時廟,這一放就是二十年。台電長年派員跟地方溝通遷廟,卻總是無功而返,而接辦此案的台中供電區營運處課長林奕騰,借助本身擁有服務竹山宮廟30年的經驗,設身處地站在里民的角度與民眾溝通。民國100年12月,福德正廟遷至臺中市北區柳川東路入火安座,惟與廟方之間的協調,始終在費用方面未獲共識,致使變電所遭占用部分仍無法順利拆除。最終憑著林課長努力不懈的毅力,多次溝通協商後獲得里民正面回應,在民國110年7月,辦妥拆遷,變電所也恢復原貌,皆大歡喜。

變電所被占 將心比心與地方協調

林課長以「讓大家有更好的拜拜環境,不然土地公伯在小環境中也委屈。」的角度,開始與當地民眾進行溝通,讓信眾也換個角度思考。身為竹山宮廟總幹事,他借助自己的宗教背景,讓談了多年未果的土地公廟遷移事宜有所轉機,再加上他閱歷豐富,因此相當熟悉人情世故,也能快速地聚集社區向心力。土地公搬家本來就涉及信仰問題,再加上變電所是嫌惡設施,當地民眾早已經有「怎麼不是變電所遷走」的觀念,更認為台電是「乞丐趕廟公」。

林課長發現,民眾不願搬遷的主因除了臨時廟宇已經占地十幾年,民眾早已習慣以外,最重要的還是搬遷的經費不足,尤其是談到金錢的問題,社區的里長、鄉民等都一致認為台電是要花老百姓的錢,因此更加不情願。林課長建議由廟方的管理委員會以籌措資金方式,找福地安奉,順利達成任務,過程中每一個單位都態度融洽,也翻轉民眾對台電人員的刻板印象。

凝聚共識 將故事落於文字與聲音

《廟公給力,台電省力》作品在聲音表現上相當豐富,參與者不僅有負責撰寫腳本的楊雅雯、獻聲旁白的黃慧茹、後製剪輯的林家賢、故事主角林奕騰,更有更有扮演里長的陳炳志跟村民阿婆的姬維麗等同仁,因此在分工上必須精確執行。其實作為腳本撰寫人的楊雅雯成為台電人的時間不到一年,在考察歷史脈絡的同時,楊雅雯與部門同仁不斷地溝通、協調、凝聚共識,最終與同仁們一起融入台電大家庭。上台發表感言的她非常感動,並表示:「非常謝謝這次Podcast活動的舉辦,讓我可以很快地融入大家,也看見每一位同仁擅長技能與特質。」

《廟公給力,台電省力》從團隊成立到錄製完成,成軍不到幾周的時間便繳出完成度相當高的Podcast作品,因此獲得評審高標準的肯定。作為台電人,常常要面對的問題不僅是技術上的克服,在與民眾溝通的時候,也要設身處地為眾人著想,如何創造雙贏、甚至是多贏的局面,正是台電人在職場上發光發熱的最佳詮釋。

相關文章

【當職人發電時07】「新開室變成開心事」  魅力職人說出幸福職場關鍵

「尋找行走的發電機-當職人放電時」,以Podcast形式播出,希望藉由聲音敘說的方式,挖掘台電更多動......

【電の寫真】矗立歷史中的電力場域

本期介紹台電現有資產中,已被政府指定為古蹟或歷史建築,從日治時期留存至今仍保存良好的三處電力場域:粗......

【引電尋蹤11】融入金門人文風情 以行動展現低碳島多元特色

金門是行政院環境部與地方政府大力推動低碳島計畫的縣市,身為能源供應者的台電也積極響應減碳,已於民國1......

【電の寫真】 一滴水發5次電

常見的水力發電方式大致上可分為慣常水力、抽蓄水力兩種模式。 以大甲溪流域為例,一滴水從山間流出隨著......

【引電尋蹤10】 百年風華 綻放人文與環境交織的永續之花

緊鄰新店南勢溪的桂山發電廠,背山面河的自然地理優勢,擁有許多在地生態資源,是紫斑蝶、青斑蝶、黃蝶、鳳......

【當職人放電時05】逆境中活出璀璨光輝 何欣茹舞動生命奇蹟

「尋找行走的發電機—當職人放電時」,以Podcast形式播出,希望藉由聲音敘說的方式,挖掘台電更多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