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尋找行走的發電機 傳遞愛的能量小故事01—一生感恩 甘之如飴

吃苦當吃補的黃蔡柑香

700期

1057
0
2
文—洪鈴雅 圖—林口發電廠

人稱「阿柑姨」的黃蔡柑香,在台電服務近45年後,於今(110)年3月退休。離開了工作近半世紀的林口發電廠,她滿心歡喜、感恩。她樂於助人,不求回報的善行被紀錄成文章,在「尋找行走的發電機」徵稿比賽中,獲得了「最佳作品獎」,台電月刊帶大家進一步認識她。

回想起年輕時,林口一帶紅土飛揚,沒什麼工作機會,但隨著發電廠的建立,她與其他技工進來「做工」,從清理油污、洗螺絲、油漆等……任何雜事到她手上,她不嫌麻煩,反而甘之如飴,後來才有機會到供應組協助各項勤務。

林口發電廠位於臺灣北部海濱,廠區廣闊,海風強勁。每次分送公文或執行勤務,阿柑姨總得騎機車,頂著強風奔波。但是對她而言,外派勤務就像在玩大地遊戲,能從中找到工作樂趣。阿柑姨笑著分享,自己很幸運,跟現在考試應聘的時代背景不同,早期是做工模式,能留在台電工作的女生不多。她一路走來,很感謝公司的疼惜,直說:「有林口發電廠,真是太好了!」

對阿柑姨來說,林口發電廠不只是一份工作,她同時見證了發電廠的轉變。民國94年起,發電廠更換為高效率超超臨界(Ultra-supercritical)發電機組,新建場區增加了卸煤碼頭與煤倉,能以密閉式輸送帶與地下輸煤廊道,直接將燃煤送入廠內燃燒。「新廠區很漂亮,運作方式也跟之前不同,我們還有碼頭,你一定要來看看!」阿柑姨說,經歷過早期燃油、燃煤機組到最新廠房,她對發電廠的進化感到無比興奮、驕傲。

感恩化大愛 我們都是一家人

懷抱著這份感恩和樂天知命的態度,阿柑姨拉拔大四個孩子,她認為取之於社會,也應回饋社會。民國80年,她看到弘化懷幼院急需外援的報導,立即親訪育幼院,發現院區地處偏遠,很缺乏物資、人力,便主動募集資源,號召志工為孩子們打掃煮飯。

在善念加善舉的身教薰陶下,家人也十分支持她的行動。記得有一回除夕,因為掛念院童們的年夜飯沒著落,她先在家裡做好了飯菜,兒子則不辭路途遙遠,開車送去。或是當她擔心院童沒機會接觸外面的世界,在旅行社工作的女兒就協助規劃行程,帶孩子們到角板山、杉林溪、月眉、大溪等地郊遊踏青。就像家人一般,陪伴彼此成長,直到這幾年,志工人力較充足,她才放心去協助其他弱勢團體。

這份行善號召力或許是家中遺傳吧,阿柑姨說,由於父親曾捐地蓋媽祖廟,她有時回去拜拜,順口問有沒有人要跟她一起當志工,總是有人響應。而林口發電廠在民國100年成立了「林口電廠志工團」,讓她跟同仁有機會投入更多單位服務,例如:愛維養護中心、台灣天主教安老會、唐氏基金會、脊髓損傷潛能發展中心、愛恆啟能中心等……。她回憶,某次在安養院中,遇到一位老婦人,身體健康也很健談,但一問起孩子有沒有來看她,竟然就哭了起來。阿柑姨體會到「這個社會需要幫助的人很多」,無形的陪伴也是一種行善。

30多年來,阿柑姨默默行善的動力源於「感恩」。她謙虛地說,自己只是轉化這份力量,為他人服務。退休後,她仍熱忱鼓勵年輕同仁多參加志工團活動,莫因善小而不為。有時間的出人力,小額捐款累積起來也能發揮很大的力量,阿柑姨沒有停止號召:「做善事要團結,大家一起來就能做很多好事!」

台電人善行佈告欄

主角:黃蔡柑香(林口發電廠供應組退休)

事蹟:照顧弘化懷幼院院童,30餘年不間斷;也與林口發電廠志工團一起參與養護中心、唐氏基金會、啟能中心等慈善活動。

得獎作品:李鳳春執筆,將黃蔡柑香的善行寫成〈沛雨柑霖,功在台電。十步香草,愛在人間〉一文,於「尋找行走的發電機」徵稿比賽中獲「最佳作品獎」。

相關文章

台電浮世繪—一路相伴 安心前行

......

全MIT產業鏈 締造綠能里程碑

目前全臺灣最大、世界第46大的的地面型太陽光電場正式啟用!總裝置容量150MW(15萬瓩)的台電台南......

嘉南平原上的綠能新芽 義竹智慧變電所誕生

克服許多困難,義竹變電所在南區施工處團隊及合作單位的共同努力下,成為台電公司第一座智慧變電所,綠能轉......

《世界電力新聞週報》選讀01—拜登新政上路 潔淨能源轉型玩真的

台電公司跟上Podcast風潮,今(2021)年1月起,製播《世界電力新聞週報》節目,以聲音陪伴聽眾......

「聲態系」電力新知來了 台電Podcast給你全世界

Podcast成為現代人吸收資訊的新興媒體管道,台電公司製播的《世界電力新聞週報》,在百家爭鳴的節目......

電力地政不簡單 鑑往知來文物展

「輸供系統地權專業交流研討會」是台電公司輸供電系統的年度地權盛事,輸工、供電單位從事地權業務同仁及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