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配電人見證臺灣現代化軌跡 電力到宅 分秒不歇

697期

2301
0
3
採訪、文字—李宛澍、王舜薇、陳歆怡、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鄭元慶、王鴻俊 協助—中華民國電機技師公會、教育部國民及學前教育署、台電配電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雖然配電技術與時俱進,但始終不變的,是配電人員使命必達、分秒必爭的工作態度。去(2020)年底《牽電點燈—逐布踏實的配電大業》新書出版,以及在松菸文創園區展出的「島嶼脈動–LIGHT UP」2020台灣電力文資特展,都讓人看到配電系統的演進軌跡,也看見來電生活的幕後推手。

「沒有想過,有一天我會跟爸爸一樣任職於台電,還要爬電線桿!」在台電文化資產叢書《牽電點燈—逐布踏實的配電大業》新書(以下簡稱《逐布踏實》)發表會上,外型甜美、被暱稱為「台電學姊」的高雄區營業處郭庭均專員笑說。

郭庭均是八年級生,2019年剛考進台電。從小看著擔任台電配電外線人員的父親郭進忠,每逢颱風就要出門待命搶修線路,「爸爸是配電外線人員,也是俗稱的『外線牛』,就像辛勤犁田的牛一樣,即使刮風下雨也得出外,還必須到各縣市區處支援,常常工作到全身汗濕、雙手無力才能回家。」

電機系畢業的郭庭均曾在私人企業任職,但第一個職場並不順遂,在父親鼓勵下,報考台電配電線路維護類組。她回憶,受訓半年期間,每天練習爬電桿、自行釘腳踏釘,光是穿上沉重的護具、裝備、肩套就汗流浹背。繁重的勞動與訓練,讓身上常出現不明瘀青,手上長厚繭更是家常便飯。

「雖然辛苦,但台電制度完整,更重要的,這是一份對社會有貢獻的職業。」郭庭均說。

風雨無阻 復電捨我其誰

「配電系統在民眾生活中無所不在,平常有電用的時候很少被注意,但停電時第一個被點名、被派到現場處理的,就是我們!」配電處陳銘樹處長的一番話,道盡配電系統身處送電最前線的甘苦。

1971年進入台電的黃琨耀,在配電基層一待就是47年,直到2018年退休。「你們有遇過龍捲風嗎?我們鳳山有遇過欸!有次我一早睡醒,電話就來了,『派工!卡緊啦!有電火柱倒了十幾支啦!』原來是龍捲風掃過,我趕緊打電話給班長,召集所有弟兄,一天內就修復送電。」黃琨耀聲如洪鐘,回憶往事讓聽者也彷彿身歷其境。

他印象深刻的,還有2014年震驚全國的高雄氣爆事件。為了修復損壞嚴重的供電系統,鳳山區處連續一週、每天忙到午夜。媒體拍到他跟班長鍾進義跳進水裡搶修線路,鄰居看到後紛紛打電話給他太太問候與關心:「你先生怎麼做這麼危險的工作?」

黃琨耀說,當時自己知道安全才跳下去,況且「如果人不下水,根本沒辦法修復!」第一線工作水裡來火裡去,對一般程度的颱風、水災更習以為常,至於有時一邊搶修一邊得面對民眾連番抱怨,他則感嘆:「現代人實在用電太重,一旦沒電可用,屋子內根本待不住!」

經驗傳承 再擦亮台電招牌

資深配電人對於前線搶修都有滿腹故事,陳銘樹也不例外。

2009年的莫拉克風災重創南部,時任嘉義區處經理的陳銘樹,全權負責山區搶修任務印象太深刻,「當時阿里山在3天內下了3,000毫米的雨量,等於下了3公尺高的水,前所未見,山區路毀橋斷,輸配電線路也全部受損,不得已臨時去租直昇機進行空中勘察。」因為多處道路崩塌,不僅派出能夠跋山涉水、本領極佳的技術人員,還嘗試許多非常規工法,例如利用漂流木、大樹充當臨時電桿,或是拜託當地村民一同幫忙人力扛電纜,「我給前往災區員工的指令很簡單,一是『少一個人不要回來』,二是『電沒有送到不能回來』!」事實上,台電在阿里山區搶修一個多月,才讓所有村落臨時復電、有電可用,而後一整年搶修團隊都陸續復建,才完成全面正常供電。

雖然隨著科技進步,供電穩定度日益提升,然而一旦發生停電事故,還是必須靠第一線人員在現場拼搏。近年台電正逢退休潮,為了避免技術斷層,也讓優秀資深同仁傳承核心技術,從2019年至今,北西區處、彰化區處、屏東區處、鳳山區處、南投區處、北南區處已陸續成立施工班,強化自有施工能力與技術,以提供更可靠電力及優質服務。

配電系統百年流變 見證臺灣現代化歷程

「我們必須記得過去,我們的今日也才會被後代記得。」王耀庭副總說。自2016年開始,台電展開文資保存歷程,由專業團隊清查各部門、各電廠的文物,並推動文資叢書出版。

《逐布踏實》專書即在這個背景中誕生,娓娓道來台電配電歷史。1905年,第一座發電廠「龜山水力發電所」、第一座變電所「古亭庄配電所」設立,臺北市區民眾紛紛申請點燈,數量節節升高,變壓器、電線桿、電纜等「來電」的基礎設施,開始成為民眾的日常風景。

電力抵達家戶前的最後一哩路,有賴配電施工班建置相關基礎設備。1950年代,政府推動「農村電氣化」,將電力普及到非都市區與山區,當時尚缺乏現代化吊車的台電配電施工班,必須依靠人力,將沉重的水泥電線桿搬運至鄉間豎立,或者以水牛引拉人力車運材,任勞任怨地投入工作,也讓配電人員冠上「外線牛」的稱號。

早期電表成本昂貴,電力公司以各戶燈泡盞數來計算電費,但卻有不少民眾私接電源,違規行為猖獗,還迫使經濟部頒布《處理竊電規則》因應。1955年,第一顆大同公司製作、學習日本東芝技術的國產化電表問世,開始廣泛裝設,到1962年全臺實施電表計費,順勢化解偷電問題。

島嶼脈動文資展 電力文史人驚豔

電業文資保存是台電近年塑造軟實力的重要方向。「島嶼脈動–LIGHT UP」2020台灣電力文資特展,展出近200件珍貴電力文資展品,全靠幕後具文史魂的台電人默默付出。

2019年剛退休的彰化區營業處員工蘇張銘,有感於電業的成就不易,20多年來專注於蒐集台電相關文史資料,從老照片、辦公用品、獎狀、公文、契約書、郵票、股票、愛國獎券、電費單等,應有盡有。「只要跟台電有關,從大正時期到民國60年代的文物,都想要收藏!」他的用心,讓我們得以一窺日治時代的電費單,以及戰後早期台電配電人員艱辛工作的畫面。

配電處配電規劃組林鍵宇專員是參與策展與專書出版主要成員之一,他接到的任務,是協助策展團隊了解台電配電系統的工作內容與歷史,並且陪伴團隊到各個施工現場,也包括陪伴策展團隊前往台電綜合研究所,檢視電表組庫房所蒐集的各年代電表,「策展的團隊會以外觀美感、與一般民眾的角度去挑選展品,我們則是從電力專業角度提供諮詢。」林鍵宇說。

展覽期間,配電處動員近60位同仁排班導覽,林鍵宇為此還事先提供同仁行前教戰手冊。「為了做專書,訪談了不少配電前輩,於是知道了很多文物的故事與歷史,再化為導覽的素材。」林鍵宇印象深刻的是,有一些來觀展的長輩,因為從中觸發自己早年生活的記憶而感動落淚,他也觀察到,年輕人反而更喜歡在老文物區駐足聽故事,且女生比男生對電力文資更感興趣。

回味起籌備展覽的點點滴滴,林鍵宇的眼神發亮。現在的他,跟蘇張銘前輩一樣,會不由自主地蒐羅台電相關文物,例如日治時期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的舊股票,「拿到後還去查詢上面看到的名字,發現每一個都大有來頭,例如臺灣電力株式會社首任社長高木友枝。」

在追求「更快、更自動、更有效率」的現今,回望配電技術的演進,讓我們看到臺灣邁入現代化的歷程,看見點亮生活的幕後推手,也更會珍惜「度度皆辛苦」的每一度電。

相關文章

特快列車與心靈列車的交會 回顧鐵路電氣化歷程 台電一路相伴

南迴鐵路自民國81年起營運,在屏東與臺東間勾勒出海天一色的美麗弧形,讓乘客心馳神往。新、舊列車的交接......

智慧配電 迎接綠能新時代 配電系統再進化

能源轉型政策下,台電正展開一波電力大革命,配電系統陸續導入各種智慧科技應用,提升全民用電品質。......

為下一代學習福祉 化不可能為可能 班班有冷氣 台電卯足全力拼達標

為改善校園電力,各路團隊齊出力,打破本位主義,緊密溝通協調,把不可能的任務化為可能。「全國公立中小學......

45樓高的海上風機這樣建成 海事工程防疫 台電積極迎戰

2020年9月,因新加坡鎖國而延後抵臺的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終於傳來臺灣今年度第一部風機......

臺歐日組國際隊 打造台電第一座離岸風場

台電的第一座離岸風場要在新技術、新市場中,展現國營事業的企圖心、以自身的經驗為風場打前鋒。這對未曾有......

友善環境 與漁民共好 許諾綠色風機的永續未來

在台電擘劃的遠景裡,離岸風電與海洋共生、與漁民共好是可行的。例如,讓風場成為海洋牧場,增加漁業收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