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臺歐日組國際隊 打造台電第一座離岸風場

696期

3221
0
3
採訪、文字—陳文姿、王舜薇、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王鴻俊、羅友辰,海域風電施工處 李德軒、張鎮麟 協助—Jan De Nul Group、營建處、海域風電施工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台電的第一座離岸風場要在新技術、新市場中,展現國營事業的企圖心、以自身的經驗為風場打前鋒。這對未曾有過海上風電施工經驗的台電而言,是不小的挑戰。

2016年,台電成立70年來首度組織的離岸風場專門施工單位──「海域風電施工處」,以104人的團隊規模,擔綱現場監造的任務。

2018年,比利時海事工程商楊德諾(Jan De Nul)、攜手日商日立共同承攬這項工程,臺灣本土公司也紛紛加入工程行列。

這裡面有許多臺灣第一的新嘗試,也有學習、傳承與挫折。不論如何分工,這是一個團隊,新風場將因他們的努力與合作而誕生。

迎向新能源 台電人才有備而來

「坦白說,我等這個計畫很久了。」海工處第三檢驗隊經理林俊昌說。台電離岸風電一期於2014年進入環評審查,是外界第一次看到這項計畫。但早在2008年,當時在營建處的林俊昌已看到先期的可行性研究,並預期它將在臺灣能源結構裡扮演重要角色。他決心去英國攻讀再生能源,論文題目就是離岸風力。

8年後,台電開始準備離岸風電施工,林俊昌自願轉調至海工處,一償宿願。由於他對外文與專業的掌握,在常需要英翻中、又中翻英的離岸風電工作中,身兼文件與契約的轉譯、解讀跟釐清的角色,同時擔任第三檢驗隊經理、負責風機電力、電纜、變電站等電力相關的監造工作。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的海上施工於2020年展開。不過,說到離岸風電海事工程的開端,應該往前一點,推到2015年的離岸風電海氣象觀測塔。

打造海氣象觀測塔的過程跟離岸風電頗有相似之處。打下基樁與設氣象塔,都由國內團隊施工完成。當年在再生能源處擔任課長的蔡殿豐全程參與安裝過程,後來再度進入海工處,擔任第一檢驗隊經理,負責土木、管排等檢驗。

蔡殿豐曾待過新天輪、馬鞍及和平碧海等山區水力電廠,他回想,「那時候的養成訓練很嚴格,工作交給你,你就要負責做到好。」曾參與利用直升機工法施工的他笑說,加上離岸風電後,「海、陸、空」經驗都具備了。

總是身先士卒的蔡殿豐在地質調查階段就親自上船,留下標準流程,讓後續的檢驗員有所依據。參與離岸風電的感想,他說,「遇到很多問題、很多挫折。但在這之中,經驗慢慢累積。我學到很多。」

「這是新領域,不僅自己要學、還要帶新人,挑戰很大。」林俊昌道出海工處中階管理人員的特色。他期盼繼續參與離岸風電二期計畫,「相信我會更加駕輕就熟。」

海工處新生代 衝勁十足挑大樑

海工處成立之初即招募新血,近半數是6年年資以下的新人。活躍在離岸風電監造第一線的他們年輕、熱情,但未必缺乏經驗。

海工處第三檢驗隊工程師曾昱弦在2016年台電首度招募的海事工程考試中脫穎而出,加入海工處團隊。曾在貨運輪上工作、擁有船員證的他,是台電員工少見的海事人才。

海工處工程管理組工程師張鎮麟年紀輕輕,卻擁有參與臺灣三座離岸風場的資歷,以卓越的工作能力,在2018年、2020年分別參與海上地質調查與打樁船的監造工作。

張鎮麟指出,合約中有要求承包商必須提供施工與設計相關資料,海工處也在每一個施工現場留存紀錄、照片與影片。這些資料對未來的風場營運都會有所幫助。

在這次風電監造現場任務中,工程管理組派出不少人力支援。工程管理組林師伃工程師說,「一開始是部門長官鼓勵我們有機會可以到現場去看看,畢竟前面準備這麼久,就是為了海上施工。」

台電主管願意給予員工現場參與機會的善意,事後證實是極佳的遠見。這要從海上基礎安全訓練說起。

依規定,登上離岸風電工作船的人員都必須先取得國際風能組織(GWO)的海上基礎安全訓練證書。但由於疫情因素、許多已受訓的人員無法配合上船。於是,擁有相關專業、且上過課程的同仁紛紛當上救火隊,負責履約管理的林師伃,也因此意外成了離岸風電一期工程中,參與現場監造唯一的女性。

林師伃回想登船的那天,從岸邊踏上運輸船時有些許忐忑,在登上工作船Aegir後隨即忙著掌握現場的設備與施工,「好像沒有時間緊張。」因為防疫,第一次上船就延後了16天下船,她也坦然面對,「也不可能游泳回來,就是不要想那麼多。」

山中水牛到海中蛟龍 技術留台電

面對首度的離岸風場工程,去哪裡找一群禁得起惡劣環境、願意忍受長時間工作、更有豐富經驗的施工人員?台電看上在破碎的山區道路中,重建因地震與土石流而受損的電廠、有「山中水牛」稱號的青山施工處同仁,組成海工處重要班底。

海工處機械組陳世枰經理就是其一,從明湖、明潭、鯉魚潭、谷關、一路到青山施工處,逐工程而居,如今即便在狹小的風機機艙裡,也不減其俐落的身手。

他感受最深的是,山區道路中斷,還能預估搶通時間,海事施工卻要看老天臉色。天氣不好,船無法出港,再怎麼著急都沒用,天氣好就要抓緊工作,「寧可前面多做,也不能錯過施工期。」

畢身精華奉獻給施工現場的台電人員懷著一身本領,即將邁入退休階段。海工處黃賢能副處長說,「當務之急是將我們的專業知識、施工經驗教給年輕人。讓他們取代我們這些『老傢伙』,成為台電的生力軍。」

黃賢能坦承,過去隧道施工的經驗在離岸風電工程幾乎用不上,但工程涉及的結構概念、學理、測量;工程管理相關的預算、工期,都是一致的。

楊德諾:有備而來 向臺灣展現實力

2017年,離岸風電一期進入招標階段,由於臺灣過去從未有過類似的海事工程,台電需要國際專業團隊的協助。隔年,楊德諾與日立得標,三方合作正式起跑。

1938年成立的楊德諾,是歐洲海事工程專家,年營業額達 20億美元,主業務是海底電纜、天然氣與石油供應管線、離岸風場,以及其他相關海洋工程。在臺發展多年,曾承攬林口、麥寮港池浚挖工程,以及海洋風電的水下基礎工程。

楊德諾專案執行長Jan Kop表示,這次與台電簽署的是所謂的統包工程(EPCI),亦即設計、採購製造、運輸及安裝都由楊德諾負責。除了要對抗颱風、地震外,彰化海底地質的挑戰也很高。不過,楊德諾有堅強的團隊、喜歡挑戰。將以這項指標性的工程向臺灣展示實力。

Jan Kop進一步解釋,颱風的風速、強風伴隨而來的浪高,地震、及地震可能引發的土壤液化,這些都在設計考量之內。這解釋了水下基礎的基樁,為何要深入海床底下60公尺以上。換算成地面的建築,幾乎是20幾層樓的高度了。

「我非常確定,我們的風機能在嚴厲的氣候挑戰中存活」他自信地說。

在這次共同承攬合約中,楊德諾以水下基礎為主,負責組裝製造、安裝、電纜及陸上工程。日立則負責21部風機的製造、組裝及安裝工作。

Jan Kop表示,楊德諾看重日立的專業、對再生能源的投入、以及日立與臺灣本土業界長久而穩固的連結。除了合作施工,在運維期間雙方也會合作掌控發電狀況。

強強聯手 走過萌芽期

示範風場的設置時間較早,考量臺灣本土風電產業鏈尚在萌芽階段,政府並未強烈規範開發商必須採用國產設備。不過,台電離岸風電一期仍有不少本土廠商參與。包括星能公司負責的陸域輸電土木工程、中興電工規劃電力設備與大城變電站、宏華營造則負責潮間帶水平導向鑽掘施工等。

Jan Kop說,特別值得一提的是銘榮元公司。離岸一期共21部風機、84支鋼管樁,其中有4支鋼管樁就來自銘榮元。楊德諾以高於市價甚多的行情進行這項採購,主要是提供在地業者參與的機會,也代表楊德諾對臺灣的承諾。在本土供應鏈積極趕上國際品質規範之際,對於銘榮元的好品質感到滿意。

對於政府打造臺灣成亞太風電中心的布局,Jan Kop提醒,國際市場看重的是品質與價格競爭力,此外,人才也很重要。楊德諾已經與中山大學、成功大學等校合作,提供風電課程、培育未來的人才。但綜觀來說,目前碼頭的使用成本仍然過高,恐會影響競爭力。

原定2020年施工的苗栗、彰化、雲林三座風場,均未能躲過新冠疫情風暴。台電離岸風電一期雖未能如期在2020年底前完成全部風機,但水下基礎全數完成、風機完成二部,在國內今年施工的三座風場工程中進展最顯著。

Jan Kop難掩遺憾地說,許多材料都要來自外國,加上各國船隻防疫管控,進度確實受到影響,特別是風機安裝船在新加坡遇到鎖國,延後10週才抵臺。「這一延遲,導致東北季風來臨前沒有足夠的時間完成全部風場。只能說今年的局勢遠超出工程能掌握的範圍了。」

因為疫情,Jan Kop已經一年沒有回家,而他更掛念的,是許多跟他一樣無法回家的外籍員工。尤其是5、6月時疫情緊張,許多工作人員受困在船上,無法下船、也難以回家。楊德諾為了協調員工權益,跟能源局、荷蘭辦事處、比利時辦事處等開了許多會議。

即便疫情引發許多不便與阻礙,文件作業流程更加複雜,Jan Kop仍大方稱許臺灣控制疫情的成績單,讓團隊在臺灣繼續安心地工作。

他說,等天氣好轉,楊德諾將全力投入,意料之外的全球疫情風暴,凡走過必留下經驗,不論對外商和臺灣本地廠商而言,都是一場硬仗。

相關文章

為下一代學習福祉 化不可能為可能 班班有冷氣 台電卯足全力拼達標

為改善校園電力,各路團隊齊出力,打破本位主義,緊密溝通協調,把不可能的任務化為可能。「全國公立中小學......

配電人見證臺灣現代化軌跡 電力到宅 分秒不歇

雖然配電技術與時俱進,但始終不變的,是配電人員使命必達、分秒必爭的工作態度。去(2020)年底《牽電......

45樓高的海上風機這樣建成 海事工程防疫 台電積極迎戰

2020年9月,因新加坡鎖國而延後抵臺的風機安裝船Taillevent,終於傳來臺灣今年度第一部風機......

友善環境 與漁民共好 許諾綠色風機的永續未來

在台電擘劃的遠景裡,離岸風電與海洋共生、與漁民共好是可行的。例如,讓風場成為海洋牧場,增加漁業收入;......

白晝之夜 解密電力修護處 藝術狂歡夜未眠

台電位在南港的電力修護處,破天荒首度解密,在10月3日跨夜舉辦的「2020 Nuit Blanche......

與藝術通電 與群眾來電 台電×白晝之夜策展團隊細說幕後

「2020白晝之夜」台電展區精彩落幕,背後是電力修護處、公眾服務處和策展團隊攜手,歷經數月的琢磨與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