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回望島嶼水力發電的百年身影 川流電湧台電文資特展

682期

1764
0
2
文 張名榕 圖 杜勝仲、公眾服務處

「川流電湧2019臺灣電力文化資產特展 JUST FLOW」於今(108)年9月6日至29日,在臺中的文化部文化資產園區盛大展出,透過精心打造的九大展區,以及超過百項的珍貴歷史文物,引領觀眾深入探索猶如「島嶼引擎」的水力發電,是如何在一代代台電職人的手中運轉不息,百年來持續不斷地照亮臺灣。

9月6日的開幕儀式中嘉賓雲集,包括台電楊偉甫董事長、台灣電力工會丁作一理事長、文化部文化資產局邱建發副局長、以及共同主辦單位的臺中市楊瓊瓔副市長等嘉賓到場共襄盛舉,並在兩位策展人許哲瑜、郭中元介紹下,一同見證水力發電的百年歷史。

楊董事長致詞時表示,水力發電是臺灣電力的源頭,中臺灣更是重點地區,全臺灣共有41座水力電廠,估計每年約發80億度電,可以供給200萬個家庭使用,由此可見水力發電的重要性。由於去(107)年台電在松山文創園區舉辦的電力大地特展,引發了熱烈迴響,台電決定此次移師臺中,讓中部地區的民眾也能近距離了解這些珍貴的文物及歷史。

楊董事長希望藉由這次展覽,讓「台電人」為社會默默付出的努力被大家看見。「台電是百年企業,也是個使命必達的大家庭,每個台電人的終身職志就是為臺灣持續、穩定地供電,希望藉此展覽讓大家了解水力發電得來不易,一起珍惜用電、珍惜水資源。」

文資局邱建發副局長表示,台電自1905年設立水力電廠以來,不僅促進臺灣工業發展,也對人文歷史的保存有著出色貢獻,台電的許多資產都具有被列為古蹟與歷史建築的資格,也感謝台電成立文化資產專職單位,與政府攜手合作,保存珍貴的歷史文物。楊瓊櫻副市長則說,藉由展覽可以看到多元的電力應用方式,提供小朋友寓教於樂的最佳學習管道。

結合水力機械美學 體驗震撼與光榮

川流電湧展分為九大展區,包括「發電時刻」、「川流其境」、「電力器事」、「電力世代」、「身歷其電」、「藍曬川廊」、「電力拾味」、「電湧映像」、「蓄電補給」,充分利用文物、模型、影像、圖片、音效等媒材,讓觀眾深入淺出地理解水力發電的相關知識。

策展團隊將文物當作載體,希望讓看展的台電人感受百年大業的光榮與喜悅,由衷替自己感到驕傲,另一個目的是重現水力電廠的獨特美學,「水力電廠是結合現代主義跟機械美學的空間,而且就在我們眼前持續運轉,如何把那種震撼感呈現出來,就是展覽的目標。」策展人許哲瑜認真地說。

進入主展場前,必須先經過一段爬坡道,策展人郭中元表示,創意發想是來自參觀花蓮銅門發電廠時,要經過一座高聳的吊橋,他們走得膽戰心驚,卻是台電人員每天必經之路,既然不是每個人都有機會接觸真實的電廠,透過這個爬坡道,不僅能讓觀眾體會電廠人員的工作環境,也象徵策展團隊向台電人員致上的崇高敬意。

爬上坡道後會進入「川流其境」,這裡有兩座「壓力鋼管」造型溜滑梯,水力發電是利用水往下流,經過壓力鋼管衝擊水輪機,轉動水輪機帶動發電。觀眾在此可以化身一個個水分子,經過象徵壓力鋼管的溜滑梯,用自己的體重乘以發電量換算成總發電量,顯示在前方的電子看板,從玩樂中學習水力發電原理。

猶如時光倒轉的「電力器事」展區,展示共一百件台電人員實際應用過的電力用具,在白色展台上一字排開,規模與質感都令人驚嘆,包括高壓電塔上的絕緣礙子串、1911年的壓力計、1953年的舊式電話機組、1968年的電流量測儀器、1973年的保護電驛、陳舊的電弧防護衣、防毒面具等,通通記錄著一世紀以來,上萬名台電人員辛勤工作的歷史軌跡。

郭中元表示,百年台電有太多珍貴的文物史料,要挑選出一百件展品絕非易事,團隊先用文物尺寸與年代做分類,再以工業設計的型態與材質做篩選,最終挑出百件具代表性的展品,用「數大便是美」的方式集中擺放於展台,吸引觀眾注意力。團隊也特地編排工作物件指南,讓觀眾搭配閱讀觀賞,詳細了解每項展品背後的故事。

置身虛擬電廠 賞藍曬圖專業美學

知曉了水力發電的概念,欣賞完充滿人文情懷的古物,不禁令人好奇深山峻嶺中的水力電廠,究竟是什麼樣貌?為滿足觀眾好奇心,策展人將虛擬電廠搬入展場,架起四面投影空間,將空拍機從高空鳥瞰電廠及水庫的壯闊景色投影到螢幕上,讓觀眾飽覽水力電廠身處大自然中的迷人樣貌,隨後鏡頭一轉,觀眾瞬間置身於電廠控制室內,儀器上的指針與數字快速跳動,搭配各種機械音效,從中徹底感受到台電精準高效率的工作環境。

虛擬電廠旁設有小型的天輪發電廠發電機模型,手工製造的模型有精密的轉動軸、水輪機及水道,透過現場志工解說,清楚得知水資源如何透過物理學及機械運作,成為源源不絕的電能。展覽看板更詳細列出全臺41座水力電廠圖表,畫出每座電廠的建築特色,同時說明水力發電四大種類,包括川流式發電、水庫式發電、調整池式發電及抽蓄式發電,展現台電因地制宜的水力發電模式。

另一處呈現台電專業的展區是「藍曬川廊」,策展團隊將過往的發電廠建築、機械設備的藍曬圖複製放大,從空中吊掛形成氣勢磅礴的深藍色廊道,電力配線圖、水槽竣工圖、建物配置圖通通一覽無遺,從藍曬圖上精細的剖面與工整的字跡,不難想像當年台電人員按圖索驥,兢兢業業完成工事的用心。郭中元表示,這些文資檔案不是專業設計人員畫的,卻散發出自然的美感與人情味,也讓藍曬川廊成為展覽中拍照打卡的最佳景點。

代代傳承人文精神 台電最寶貴資產

水力電廠通常位於人煙稀少的山林之中,靠著一群離群索居的台電人員辛勤維護,才得以永續供電,川流電湧展為了讓觀眾認識這些無名英雄,特地找了一百名不同世代的水力電廠員工入鏡拍照,將「百工圖」高掛於「電力世代」展區,百位職人有些穿著全套工作服,有些則與日夜相伴的儀器、機械一同合影,他們臉上綻放的笑容,就象徵著熱愛工作與堅守崗位的台電精神。

台電人堅守崗位的特質到退休後依舊不變,展場的導覽員幾乎全是台電的退休人員,今年八月甫退休的萬大發電廠陳武力前廠長就特地前來擔任導覽志工。在台電服務39年的陳前廠長,看到百工圖時心中十分感動,「這些人就代表台電水力電廠的菁英們,一直在深山裡辛勤工作,技術與精神代代相傳,把電廠維護得很好,因為有他們,臺灣河川才能永續地發電。」陳前廠長說。

談及歷史人文,還有一處別具特色的展區「電力拾味」,紀念台電人口中「永遠的孫老總」孫運璿先生,他將自己喜愛的東北菜引進員工餐廳,為員工提供平價美食,讓許多人印象深刻,而水力電廠因遠離人煙,員工家眷常常共食,形成關係緊密的生活圈,策展團隊串連這些屬於台電「食」的記憶,將一道道佳餚美饌投影在一張大圓桌上,象徵台電人如同大家庭,團結一心的深刻情感。

美食串起人與人之間深厚的情感,也是最容易留下美好記憶的載體之一,此次展覽特地將台電最受歡迎的紅豆、五葉松及清冰冰棒,重新設計包裝,打造活潑創意的新造型,欣賞完精采的展覽,不妨來上一支冰棒,一邊觀看「電湧映像」播映的紀實影片,咀嚼好滋味的同時,更回味台電百年來為臺灣電力發展作出的卓越貢獻。

相關文章

傳承 展望 球隊文資特展二三事

「3、2、1~台電球隊文資特展,傳承與展望!」,高亢的聲音伴隨著多位重量級貴賓,除教育部體育署長官蒞......

「川流電湧JUST FLOW」─2019台灣電力文資特展

......

「光與綠音樂會」 衝出台電高人氣

趁著秋高氣爽好天氣,台電首度前進中臺灣舉辦「光與綠音樂會」,於今(108)年9月22日週日下午,邀請......

優良員工提案專題 主變壓器與IMB開關設備間循環電流改善

林口發電廠更新擴建為三部全新設計,高效能、高效率與低污染排放的「超超臨界鍋爐機組」,每部發電機滿載出......

打造低碳綠能示範島 金門智慧電網展示場揭幕

台電「金門智慧電網展示場」於今(108)年7月30日揭幕,楊偉甫董事長在致詞時表示,智慧電網建置是國......

綠能引擎加速 儲能系統的種類與原理

全球能源轉型時代來臨,各國無不積極發展綠能政策,綠能科技更被視為未來經濟成長的趨動引擎;另一方面,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