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高木友枝典藏故事館落腳彰化高中

教者之愛打動人心 

677期

3475
0
12
文 張名榕 圖 張名榕、彰化高中

西元2014年,曾在日治時期擔任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創社社長的臺灣醫療之父—高木友枝半身青銅雕像,在臺日多個單位間,掀起一場激烈的文物爭奪戰,包括臺北市立美術館、臺灣大學醫學院都表達收藏意願,奇美博物館甚至開出3,500萬元高價,極力爭取這座由已故的國寶級雕刻家黃土水創作的作品。然而,雕像主人—高木友枝的外孫媳婦板寺慶子,卻決定將這座珍貴的雕像連同兩百多件歷史文物,無償捐贈給彰化高中圖書館,進而催生了「高木友枝典藏故事館」。

彰化高中圖書館呂興忠主任是故事館的幕後推手,起因則是教育部推廣的青年國際參與活動,「有些學生搭飛機像搭公車一樣司空見慣,有些學生卻因為家庭因素,從來沒有出過國,我想讓他們開開眼界。」於是呂主任每年向宏碁施振榮、台灣博林孫金泉、全漢鄭雅仁等企業家募款,贊助20位弱勢家庭學生參與日本踏查。

為了讓此行更有教育意義,呂主任要求學生們必須以出發前的文獻,探討結合國外的田野調查,自行規劃與參訪地區相關的研究計畫,沒想到竟意外串起了彰化高中與高木友枝的緣分。

為醫之前 必先學為人

2011年,呂主任和學生選了臺灣現代文學之父—賴和的一篇文章做研究,畢業於臺灣總督府醫學校(臺大醫學院前身)的賴和,是一名熱衷抗日運動的醫師文學家,下筆批判殖民者不遺餘力,立場如此鮮明的賴和,卻特別為高木友枝撰文,紀念這位「不一樣的先生」,這勾起了彰化高中師生的好奇心,著手研究高木友枝與臺灣的歷史淵源。

彰化高中師生找到高木另一個學生林糊的文章—《高木校長的卓見》,描述苗栗事件後,日本警察大力掃蕩起義人士,醫學生也是被舉報的對象,當時高木友枝不僅以「學園自治」的主張保護學生,還嚴肅地訓誡學生,告訴他們「想革命不是不行,但要看清時勢、認識社會、縝密規劃,還得抱持必死的決心,就算失敗也要面帶笑容慷慨就義。」身為殖民者卻講出這樣的同理話語,讓臺灣學生心中十分震撼。高木友枝「為醫之前,必先學為人」的核心思想與平等開放的教育理念,深深影響了賴和、蔣渭水、杜聰明等學生,他們習得的不僅是頂尖的醫學技術,更重要的是為人處世的道理。

自1902年來臺後,高木友枝發揮其在傳染醫學方面的專長,消滅每年奪走上千條性命的鼠疫,同一時期也兼任總督府研究所所長,為學術界做出貢獻。1919年,更進一步擔任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創社社長,負責日月潭水力發電計畫,直到1929年退休返日前,都致力於興建臺灣的基礎建設,也被後世譽為「臺灣電力工業的奠基者」。

關心這片土地的高木友枝,不僅曾多次赴原住民部落行醫,也不畏官方壓力,出席臺灣同化會及文化協會等帶有反日色彩的活動,更曾以地方特色為主題創作許多短歌,可說是位「非典型」殖民者。高木友枝亦曾以平假名寫下手稿,意譯為「善惡且交由他人評斷,我已為臺灣島竭盡全力。」不難看出他對臺灣的深厚情感,為感念將人生三分之一時間奉獻給臺灣的高木,彰化高中師生決定向他的後代致意。

相見不恨晚 跨國結為忘年之交

2011年,在相關人士熱心牽線下,呂主任帶領學生前往東京,拜訪高木友枝的外孫板寺一郎及外孫媳婦板寺慶子,高齡九十歲的板寺一郎是法學部退休教授,對於踏查團的來訪又驚又喜,認真與學生討論賴和的文章,並聊起外祖父的趣談軼事,透過彰中畢業生—京都大學法學博士張登凱的翻譯,雙方跨越年齡與語言的隔閡,相談甚歡。

板寺一郎開心地向師生介紹家中珍藏—刻有「昭和已巳年 黃土水謹作」的高木友枝銅像,經踏查團隨行的美術學者東京大學鈴木惠可博士解說,板寺夫婦才知道黃土水竟是臺灣國寶級藝術先驅,感到十分欣慰。臨別時,板寺夫婦面帶笑容與踏查團合影留念,記錄雙方首次交流,這卻也是呂主任最後一次見到板寺一郎。

2013年底板寺一郎與世長辭,膝下無子的板寺慶子決定將先人文物全數捐出,呂主任決心為彰化高中爭取高木友枝銅像,他擬定一份文物典藏計畫,在隔年的日本踏查中交給板寺慶子,學生們也特地獻唱日本歌謠「紅蜻蜓」,在長笛與小提琴的悠揚樂聲中,板寺慶子忍不住紅了眼眶,並請呂主任靜候消息。

傳承先人精神 保存珍貴史料

三個月後傳來了好消息,由於板寺慶子在與踏查團相處的過程中,感受到呂主任等師長關懷弱勢學生、平等同理的教育精神,恰如當年的高木友枝一樣,因此拒絕出售銅像,轉而選擇彰化高中作為銅像的落腳處,期待「先人的精神可以在此得到傳承發揚」。

從此以後,彰化高中師生每年都會利用日本踏查的機會,特地去探訪板寺慶子,她開心地說好像多了很多孫子、孫女一樣,陸續整理出包含相片、書信、手稿等200多件文物,贈予彰化高中,2018年底「高木友枝典藏故事館」正式開幕,她也特地來臺參與系列活動,並受陳建仁副總統邀請前往總統府,表達對她跨海捐贈寶貴臺灣史料、文物的感謝。

呂主任自己也難以置信,當年小小的起心動念,卻促成意義深遠的臺日交流,說到文物未來的典藏計畫,他表示史料最珍貴的不在物體本身,而是有沒有確實傳達背後的意義,只要有優質環境可妥善收藏,無論借展或是交由國家收藏,都可再行商討。

最後,呂主任認為日治時期是臺灣不可抹滅的歷史,無論對殖民的看法如何,我們都應該感謝並尊敬所有對這塊土地有貢獻的人,尤其是擔任過臺灣電力株式會社社長的高木友枝,他守護學生、建設臺灣,對任何人一律平等相待的原則,或許就像台電一樣,無懼黑暗,哪裡需要光明就往哪裡去。

相關文章

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 根植生活 奔跑吧!太陽能車DIY

位於高雄地區的國立科學工藝博物館,占地19公頃,為亞洲同類型展館中面積最大,也是國內首座應用科學博物......

光與電的傳遞者 影印機的日常不尋常

影印機在日常生活中處處可見,政府機構、辦公室、便利商店等,到處都可見其身影,申辦各種手續需要複印證件......

國立臺灣科學教育館 電流探險王 打開「電」的神秘黑盒子

博物館不只是一個靜態的展示場地,更是動態的教育推廣中心,藉著舉辦各種活動、營隊、工作坊提升社會大眾知......

極簡風木圍籬 為台電魚木添詩意

臺北市羅斯福路三段283巷內,一棵臺灣少見的加羅林魚木恬淡的佇立在轉角,每年4月初黃白花朵在枝頭盛開......

「一日台電」 百萬點閱 打破不瞭解 看到臺灣未來的希望

由資深藝人邰智源主持的網路人氣節目《木曜4超玩》於107年與台電合作拍攝了《挑戰臺灣蜘蛛人!一日台電......

開展記事 勢Power!電力泉源展

台電、中研院GIS中心與成大科教中心合辦,於2018年12月18日開展的「勢Power!電力泉源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