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守護大地 擁抱無盡春天

環境教育在臺灣

665期

1966
2
15
採訪、攝影/集思創意採訪團隊 協助/環境保護處、發電處、業務處、綜合研究所、萬大發電廠、大甲溪發電廠、蘭陽發電廠、宜蘭區營業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這是一種奇異的寂靜。那些鳥雀到哪兒去了呢?從前每逢清晨,知更鳥、雲雀、鴿子、鷦鷯,及其他幾十種的鳥,同聲唱出了黎明的合唱。現在都悄然無聲了;田野、森林、沼澤上,都是一片沉寂」這是1962年,美國作者瑞秋‧卡森在《寂靜的春天》一書描述大地遭受人為破壞後的春天場景。

當時的坊間雜誌報紙幾乎未見「環境保護」一詞,第一次有人提出警示,以嚴密的數據和豐富資料指出人類不加選擇地濫用農藥、殺蟲劑和除草劑等化學合成製劑,將危害野生生物或直接威脅人類的健康和生存。

這本書促使大眾普遍關注農業與環境污染,督促美國政府於1972年禁止將DDT用於農業上,被認為是20世紀最早、也最具說服力的呼籲保護生態平衡之作,可說是國際上環境教育的開端。

世界環境教育開步走 臺灣立法全球第六名

當世界各地氣候異常,全球氣溫持續上升,空污問題嚴重,環境教育已成為世界各國關注的議題。科學家檢測關鍵氣候暖化原因在於工業革命以來人類大量燃燒化石燃料所致。自聯合國環境與發展會議於1992年由155個國家簽署《聯合國氣候變化綱要公約》(United Nations Framework Convention on Climate Change,UNFCCC)以來,接續永續發展的理念與行動計畫之後,緊接著於2005至2014年啟動了永續發展教育十年(UN Decade of Education for Sustainable Development),鼓勵世界各國包括學校與社會教育的機制與策略,納入永續發展的思維,並且制訂國家層級的永續發展教育計畫。

因應全球對環境教育的重視,臺灣推動環境教育也加快腳步,在民國100年正式施行《環境教育法》,是全球第6個針對環境教育專門立法並推動的國家,躋身環境教育先行者的行列。103年美國環保署長都特地前來參與由我國環境保護署舉辦的「第一屆全球環境夥伴會議」。

國內推動環境教育之特色

環保署綜合計劃科科長周國鼎表示,國內《環境教育法》主要有三大特色:

環境教育基金:

為穩定及充實基金,每年從環境保護基金至少提撥5%預算金額,加上《環境保護法》的罰鍰收入,及人民事業團體的捐助等。

4小時環境教育:

全國各機關、公營事業機構、高級中等以下學校及政府捐助基金累計超過50%之財團法人,每年都安排所有員工、教師、學生參加4小時以上環境教育活動,目前每年至少有超過370萬人參與,並另外鼓勵民眾參與環境教育志工。

環境教育講習:

對於違反環保法律,處以停工、停業及罰鍰新臺幣5千元以上之案件,除原有的處分外,將令其接受1至8小時的環境講習,連大企業老闆都不能例外。

國家環境教育獎 鼓勵大家一起來

正面鼓勵具有激勵效果,環境教育亦是如此。環境保護署自102年設立的國家環境教育獎,針對推動環境績效優良的學校、社區、團體、民營事業、機關(構)、個人六種對象給予獎勵,各縣市先辦理初選後,再推薦第一名參加複選,選拔過程相當嚴謹。獎項分為特優獎及優等獎,其中團體及社區特優獎獎金高達100萬,個人10萬,其他組則頒發獎座。周科長觀察,歷年來參加環境教育獎的機關團體報名均相當踴躍,「在現今各行各業工作忙碌的狀況下十分難能可貴,通常同一機關的某單位得獎後,會激勵其他單位跟進報名,形成對環境教育良好的互動與競合。」

今年邁入第6屆的國家環境教育獎,將歷屆特優及優等獲獎者及其事蹟公開與於網站上,從以下幾個得獎案例中就可看出環境教育的多元性。

例如:嘉義縣番路鄉民和國小建置「溼地生態園」,將廚房污水變水源,並打造蝴蝶蜜源區、設計課程與教材,讓學童認識昆蟲生態;臺東縣鹿野鄉永安社區發展協會結合當地特色成立梅花鹿園區、鹿寮工坊,並認養茶園設計特色有機農業環教課程,成為永續發展社區的典範。

屏東縣社頂部落發展促進會在墾丁國家公園的培力下,持續十多年舉辦生態旅遊,從居民出發帶動遊客一同打造低碳生態村;臺灣積體電路製造有限公司六廠不斷研發創新節水製程,並與臺南官田水雉園區、曾文水庫集水區遠鄉小學等單位合作推動生態教育;嘉義縣生態保育協會蘇銀添總幹事投入環保活動30年,持續推廣濕地生態教育,並與中央研究院合作成立鱟復育實驗室。許許多多的環境教育推手促進了環境再生及更多的可能性。

周科長認為環境教育攸關人口密度與人民素質,「雖然現在國內民眾環保概念已提升不少,但是還有許多進步的空間」,期望未來國內不須再舉辦「淨灘活動」─因整體環境回復其該有的原貌。當我們置身自然環境,想聽蟲鳴鳥叫,欣賞百花盛開,享受小確幸的生活之際,莫忘時刻關懷自己所處的土地環境,進而學習如何保護環境,才能讓寂靜的春天永遠只存在於書本之中。

什麼是環境教育?

環境教育是指讓人類能夠從不同角度來認識及欣賞生態環境,促使人類對環境和道德的覺察,增加保護及管理環境所需要的技能,培養對環境正面的價值觀和態度。而在當代的「環境」定義中,也包含了歷史人文及社會經濟環境。

相關文章

水陸並進 從「能源轉型」展決心

配合政府2025年非核家園政策,台電除已著手興建100MW(百萬瓦)彰濱太陽光電場,也同步推動自有物......

空地變綠金 政府民間攜手打造綠能家園

近年來在中央能源政策推動下,各縣市太陽光電廠均有豐碩成果。過去認為難以克服的太陽光電場址問題,經過政......

永續再利用 太陽光電下一步

「節能減碳」已成為一種普世價值,亦是邁入先進社會的重要指標,其中「太陽光電」則是讓臺灣社會得以邁向低......

台電環境教育腳步永不停

民國75年,台電領先其他國營事業成立環境保護處,早期工作涵蓋公害防治、自然生態保育、管末處理、環境教......

打造綠色搖籃 希望在此萌芽

推行環境教育需要善用自然及軟硬體資源,對台電來說,人們口中的智慧未來已是現在進行式。當環境教育場域與......

山中的綠色奇蹟—萬大發電廠

沿著霧社投83線前行,途中經過霧社水庫、原住民部落和低矮的日式房舍建築群,梅樹與櫻花林從緋紅轉綠,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