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當職人放電時01】 魏志驊與您講一段傳奇故事

《興達人物誌-戲說華哥》

725期

715
0
0
文|陳茵茵  圖|魏志驊、楊宗燁

「尋找行走的發電機—當職人放電時」,以Podcast形式播出,希望藉由聲音敘說的方式,挖掘台電更多動人、有趣的故事。其中,在興達發電廠擔任採購課專員的魏志驊的《興達人物誌—戲說華哥》在眾多作品中脫穎而出,榮獲迷倒眾生獎,他透過幽默風趣的口吻,以一人飾演兩角的對話型態,用具接地氣的臺語方式進行全程表演,細說一段關於興達發電廠的傳奇故事。

故事的主人翁是民國110年退休的興達發電廠同仁張中華,人稱「華哥」。華哥除了抗壓耐打的精采事蹟外,最讓人欽佩的是與在地的關係聯繫,以及退下職場舞台後仍持續扛起社會責任默默耕耘的精神。

魏志驊表示自己剛進入興達發電廠時,當時的華哥是台電工會54分會常務理事,憑著過人的EQ與智慧,與鄰里鄉親交流如魚得水;也曾在民國96年時針對興達發電廠部分土地稅稅目提出變更申請,有效節省逾百萬元的稅金。陳年鹽灘地爭議是好幾任縣長都無法解決的燙手山芋,華哥在任職期間持續為此事奔走,最終得以順利解決,重新活絡近131公頃的土地,供給發電廠作為開發用地。

鹽民們的記憶 發電廠與美麗溼地

供電與綠能是否能夠達到完美的平衡?高雄興達發電廠為台電唯一廠區內有溼地和環保設施的生態電廠,同時肩負著供應全臺電力以及保護溼地環境的任務。走進高雄永安區鹽田社區,早在民國74年,鹽業跟著產業進行轉型,經濟作物空間漸漸轉變為溼地保育型態,也意味著興達發電廠深耕地方超過40年,電廠與在地特色早已密不可分。近出海口的鹽灘地造就豐富的紅樹林生態資源、一片片的魚塭就像鑲在地上的鏡子、保育類候鳥黑面琵鷺、遊隼、和其他常見的紅隼、小燕鷗及琵嘴鴨等都是永安溼地的常客。鹽田變溼地伴隨著最美麗的純樸街景,這是屬於鹽民們記憶裡最深刻的印象。

因此台電特地成立生態保育研究團隊,持續對生態保育進行研究,民國107年,行政院將永安溼地列為國家重要溼地。興達發電廠身負生態保育與供電的雙重身分,再加上「尋找行走的發電機-當職人放電時」的活動出現,不禁讓魏志驊開始反思,台電為社會做了哪些事情。除了最基本的穩定供電以外,環保也一直是台電不斷在耕耘的議題,因此魏志驊想藉由以Podcast的方式,透過不同的平台管道為台電發聲,也為華哥記錄他的精彩人生故事。

記憶中的講古與新風格的穿插

魏志驊表示當初在設定要以華哥的故事為主軸時,苦思很久,既想要加入華哥本人的口述,也想要呈現有趣的說書人方式,在選擇與取捨之間面臨困難。

他想起以前小時候在廣播電台聽到的《吳樂天講古》節目,趣味生動的表演方式讓他記憶猶新,便決定以此作為呈現方向,同時穿插臺語順口溜,使民眾收聽更覺有趣。他表示:「就像電音三太子,也是由傳統宗教信仰加上新的舞曲元素,沒想到迸出有趣的全新滋味,所以我也想嘗試看看。」

《興達人物誌—戲說華哥》在魅力表現、故事內容、傳達想法這三者都獲得評審高標準的肯定,不負眾望地獲得「迷倒眾生獎」。談到作品中不滿意的地方,魏志驊說道:「故事雖然想藉由華哥的故事,討論台電對於民眾所做的努力,無奈此次投稿有時長的規定,過於艱澀的議題較難做到深入淺出的效果。」不過魏志驊也不氣餒,有進步空間就代表下一次的作品呈現可以有明確的方向前進。

相關文章

【當職人放電時02】 王亭懿闖蕩國際 讓世界看見新生代台電人

「尋找行走的發電機—當職人放電時」,以Podcast形式播出,希望藉由聲音敘說的方式,挖掘台電更多動......

【電の寫真】電力有愛 保育無礙

台電環境白皮書中將「營造生態共融」列入六大策略面向之一,在穩定供電的前提之下,各電廠多年來均致力與周......

【引電尋蹤06】 深耕環教獲國家肯定 大甲溪發電廠實踐永續精神

過去在大甲溪河畔上不時能見到五彩斑斕的蝴蝶、成群悠游的魚兒,為了守護大自然,大甲溪發電廠用心復育生態......

【電の寫真】臺灣工業的起點 昔亞洲最大水力發電計畫在日月潭

日治時期,臺灣電力株式會社在1930年代規劃了全臺最大的水力發電計劃「日月潭水力電氣工事」,規劃以濁......

【引電尋蹤05】大觀發電廠定期放流魚苗 維護日月潭水域生態平衡

水天相映的日月潭,不僅是臺灣著名的旅遊景點,自日治時代在此建造電氣工程後,日月潭也成為臺灣重要的水力......

【電の寫真】 未來發電新主流 燃氣混氫邁向淨零

台電興達發電廠內共有五部複循環機組,在邁向淨零排放的目標之下,規劃作為混氫發電示範基地,透過升級改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