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拼如期如質完工 也兼顧環境 台電人走入部落搏感情

698期

1748
0
2
採訪、文字—王舜薇、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鄭元慶、陳伯義 協助—交通部鐵道局、交通部臺灣鐵路管理局、台電輸變電工程處南區施工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台電因應南迴鐵路電氣化,配合大武變電站(台電命名鐵武C/S)新設的鐵塔中,有6座位於南加津林山區的私人土地上,與地主協議購地及與當地部落互動,皆有賴台電人發揮同理心溝通,才讓工程圓滿達成。

不論是開車或搭乘火車,臺東縣大武鄉大竹村的「加津林」部落,對尋常遊客而言欠缺停駐逗留的吸引力。這個緊鄰台九線、位於加津林溪出海口北側河階地的部落,清代稱為「鴿子籠社」,日治時期改稱「加津林」,排灣語為「接近」之意,9成以上居民為排灣族人。

南迴線火車每天穿越橫跨加津林溪兩岸的高架鐵道,從部落居民頭上呼嘯而過,然而加津林部落距離最近的大武火車站,還需要20分鐘車程。相對偏僻的地理位置,卻讓臺鐵相中為鐵武C/S的設置地點。

台電此次新設的7座鐵塔中,有6座位於南加津林山區的私人土地上,分別要與6個地主協議購地,一開始碰壁不斷,直到台電人員與部落彼此建立互信,才逐漸破冰,最終圓滿達成。

時任南施處處長的張耀宗(現任台中供電區營運處處長)笑說,跟部落談用地、取得部落對環評的同意,處處都要「搏感情」。定期辦烤肉活動、贊助部落祭典、當地學校教具和獎學金,能拉近人際關係,也取得信任感,「有時候也需要買檳榔跟喝幾杯啦!」

在此工程案中,南施處除了要配合用戶端即臺鐵的既定條件,與重大交通建設時程要求,還要發揮溝通能力與部落協商,相當考驗相關人員的經驗與決策能力。

真情溝通 與部落凝聚共識

來到加津林部落,一坐下來,聊起對於台電的處理方式是否滿意,加津林部落頭目吳文良及其表兄吳東隆,都露出五味雜陳的表情。

「剛開始我很反對,因為高壓鐵塔蓋下去,土地不可能增值,再來是地上物要清除,也會有損失。」吳文良說。地主們多年來配合臺東縣政府造林政策,種植紅豆杉、七里香等樹種,領取相關補助。現在鐵塔來了,要徵用他們的地,代表往後造林補助也將終止。

「雖然這是國家重大建設,但我們也不能把祖先給我們的土地廉價地賣出去,斷送在我們手上。」身為退休警官的吳東隆隨即補充。除了經濟損失,從祖先傳承下來的地,要拱手讓位給國家建設,恐怕才是他們心中最大遺憾。

土地蓋鐵塔已是事實,說起這個決定,言語中似乎仍有些許不甘,不過,兩人旋即指指身旁台電南施處的地權專員黃志雄,異口同聲地說:「後來確實是看到台電的誠意,才讓事情有圓滿結果。特別是這個年輕人,鍥而不捨,照三餐來拜訪,願意一起互利共贏,真的是大功臣!」

氣氛轉換後,吳東隆娓娓道來從反對到妥協的轉折:「一開始台電派來談地權的人,似乎認為我們這邊是不毛之地,被收購應該要很高興,讓村民難以接受。後來是南區施工處前任副處長陳武昌,帶著當時負責規劃設計的蔡子越經理及交涉用地的黃志雄一起來,也找包商一起坐下來好好協商,談出雙方都能進一步討論的條件。」

吳文良特別讚許前南施處蔡子越經理:「她很有同理心,有考量到地主的難處,一一說明我們心中的疑慮。看到台電派來的人這麼有誠意,我也願意幫忙協調村民的意見。」

兼顧環保與開發 考驗台電人智慧

「鄰避設施」到哪裡都不討好,在第一線承擔溝通工作的人, EQ高是必備條件。現任台電輸供電事業部策劃室資深策劃師的蔡子越,回顧當初協調的過程,仍直呼:「現在看到順利完工通車,有點不敢置信,因為真的太緊湊、太難做了。」翻翻手上厚厚一疊跟本案相關的資料,她又搖搖頭感嘆,「那時候的壓力很大,光是地權、環評就糾葛了非常久,加上後面的工程招標、發包、施工,環環相扣,不斷被時間追著跑!」

蔡子越回憶,環評委員認為鐵塔原規劃路線對部落造成景觀衝擊,要求台電另外規劃隱蔽路線,等於花了三、四年好不容易取得的塔基地權,必須重新協商。經過絞盡腦汁思考,她與地權部門一同討論出解方:將原本規劃設置在山稜線上的鐵塔,盡量移動到可被稜線林木隱蔽的位置,但仍位在同一地主的土地範圍邊界,避免重新取得土地的難題;這樣的努力,最終也被環評委員接受,並肯定台電的付出。

由於鐵塔都在原住民保留地上,取得部落同意開發,成為推動工程的主要關鍵。「部落在意的是變賣祖產、無法跟子孫交代,也想要更好的價格,對施工安全與環境影響也提出疑慮。我就是都如實跟頭目解釋清楚,什麼是台電可以盡量做的,什麼是法規上不允許做的。」蔡子越說。

一般漢人對於去到原住民部落,刻板印象是要「一直喝酒」才好說話,但蔡子越直言,「這只是片面的印象,如果沒有誠意,也不是所有人都願意花時間陪你坐下來談。一定要設身處地為對方想,了解他最在意是甚麼,才能啟動溝通,不能在還沒有建立互信前,就抱持先入為主的想法。」

例如環評現勘前兩天,媒體爆出負責鑽探的包商在塔基用地上濫伐,砍掉位於6號塔址的一片相思林,不僅有違反原住民保留地開發辦法之嫌,負面訊息也衝擊台電形象。蔡子越為此特地前往部落與吳文良頭目長談,說明台電在工程面推動的難處,也盡可能與包商曉以大義,賠償族人損失的權益,居中協調的辛苦都由自己承擔。

團隊合作 以誠意穿針引線

現任供電處副處長的張涵曦,曾在105年1月至107年11月間,擔任南施處副處長,他對曾經是下屬的蔡子越讚譽有加,「身為女性,卻相當勇於任事,又有細膩的特質。」

張涵曦回憶,當時負責督導與部落溝通的工作時,每次在部落召開說明會,都會與同仁從南施處位於高雄楠梓的辦公室開2.5小時的車前往。即使為了配合族人作息而利用夜間召開說明會,必須犧牲自己的休息時間,也不以為苦。「成功的說明會,參加的人一定要夠多、充分交流且氣氛要平和,才算是完成應有的程序。」

召開說明會的同時,振興部落經濟不可少,採購紀念品、飲料餐點等,都與當地業者合作,同仁也常自掏腰包購買農畜產品。為了在會議過程營造融洽氣氛,張涵曦還「惡補」排灣族的招呼語。「結果,上場前被一位部落婦女調侃糾正,說我講的是屏東的『北排灣』而非臺東當地『東排灣』的語言,趕緊請她教我正確的本地用語,當晚說明會上,就依照她的指導主持開場,結果話一出口,全場鼓掌,當下吃了一顆定心丸!」時至今日,張涵曦都還記得這句族語。

取得部落的信任,是協商工作往前推進的關鍵。吳文良雖然讚許台電的用心,仍不免感嘆:「電氣化工程本身,對於在地部落,實際幫助非常有限。」火車對於主要靠自有車輛移動的此地居民而言,確實較少利用,反而自從南迴線電氣化工程啟動後,部落必須承受夜間施工的噪音等影響。吳東隆也期待台電,待工程結束後,可以把邊坡土地與植被復舊。

重大工程難免影響當地人的生活,南施處除了努力降低施工對社區的干擾,也持續舉辦敦親睦鄰活動,例如發放獎學金、贈送教具、贊助部落祭典等。此外,工程也帶來臨時就業機會,例如加津林部落的居民拉甲呼咪撒.該伊,本來在民宿工作,因為這項工程而進入台電的工務所擔任行政秘書,「我很喜歡啊!」她笑咪咪地說。

統包工程整合介面 確保施工順暢

除了與部落溝通取得用地及支持電力建設外,推動此案最重要的關卡即是工程招標。為了在取得環評許可後,可立即開工施作,南施處採取大統包發包策略,並以最有利標擇優廠商,可以有效整合施工介面、提升品質並縮短工期。

在台電已25年資歷的蔡子越,身為輸變電工程處第一位在施工單位擔任工務段經理的女性,長期累積的經驗與敏感度,是準確與快速決策的基礎。她強調,團隊合作中「人和」也很重要:「若沒有主管的全力支持,以及同僚夥伴一起承擔配合,加上合作多年的包商也挺我,以及台電台東區營業處、花東供電區營運處等友軍在地方事務上大力協助,可能也做不到。」

雖然已調離南施處,蔡子越跟部落的情誼仍然緊密。逢年過節她還是會記得去探望頭目及吳東隆警官,與家人至東部旅遊,也會順道拜訪打招呼。如今完工通車,是否覺得很有成就感?她淡淡一笑,「還好啦,很開心能如期通車,我就是真誠扮演好穿針引線的角色。」

相關文章

老電廠脫胎換骨 多管減排展新機

興達發電廠不僅採用最先進的燃氣複循環機組,5部既有燃氣機組也正進行熱元件升級,相關工程正緊鑼密鼓進行......

回望電廠歲月 迢迢睦鄰路

走進高雄永安區鹽田社區,經過小巧的紅磚平房彩繪牆、紅樹林茂密的濕地賞鳥區和大片魚塭後,你會突然看到紅......

環島鐵路電氣化最後拼圖 幕後電力工程大揭秘

臺灣環島鐵路電氣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南迴線,終於在109年12月23日全線加入電氣化通車行列!台電配合......

特快列車與心靈列車的交會 回顧鐵路電氣化歷程 台電一路相伴

南迴鐵路自民國81年起營運,在屏東與臺東間勾勒出海天一色的美麗弧形,讓乘客心馳神往。新、舊列車的交接......

智慧配電 迎接綠能新時代 配電系統再進化

能源轉型政策下,台電正展開一波電力大革命,配電系統陸續導入各種智慧科技應用,提升全民用電品質。......

為下一代學習福祉 化不可能為可能 班班有冷氣 台電卯足全力拼達標

為改善校園電力,各路團隊齊出力,打破本位主義,緊密溝通協調,把不可能的任務化為可能。「全國公立中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