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回望電廠歲月 迢迢睦鄰路

699期

1454
1
5
採訪、文字—王舜薇、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陳伯義、王鴻俊 協助—鹽田社區發展協會、台電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環境保護處、興達發電廠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南部施工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走進高雄永安區鹽田社區,經過小巧的紅磚平房彩繪牆、紅樹林茂密的濕地賞鳥區和大片魚塭後,你會突然看到紅白條紋的巨大煙囪倏地冒出,這樣明顯突出的存在,背後有著電廠與地方從對立到共榮的千絲萬縷。

「『經濟學臺灣、抗爭學永安』,這句話你們聽過嗎?」109年底甫退休的前興達發電廠公關課專員張中華面對採訪,單刀切入興達發電廠與地方的早期緊張關係。

興達發電廠在70年代初期開始運轉,剛好也是臺灣社會環保意識提升、各地反公害抗爭風起雲湧的年代。學機械的張中華在民國68年進入台電,先在恆春核三廠任職,不久後就調任興達發電廠。他回憶,從70年代後期開始,永安鄉(今永安區)居民就不斷抗議興達室外煤場因東北季風產生煤塵逸散,污染環境,並在當時發動圍廠、堵路等抗爭行動,要求台電賠償損失。

積極溝通 興達發電廠的綠色行動

任職技術部門的張中華,住在單身宿舍、後來又成為永安女婿,對於社區的感受直接且深刻。「煤場選址不佳,太靠近民宅了,導致抗爭不斷,當時電廠跟地方的互動,很不好。」

興達發電廠為了平撫民怨,設置了防風柵欄,後續在96年興建完成4座室內煤倉,並計劃興建外海卸煤碼頭,以實質有效地化解煤塵散逸問題。

張中華回憶,民國93年左右,因為外海卸煤碼頭施工,引起當時高雄縣政府和台電之間的摩擦。「縣府認為台電放置重件在茄萣漁會港邊,占用到高雄縣政府土地,又有環境污染、擾民等問題。」當時的台電高層遭受縣府責難,一時工程停擺。

不久後,張中華旋即接獲調任公關課的公文,投入地方溝通事務。他回憶,因時任高雄縣長楊秋興先生,係產業出身之地方首長,與產業界素來互動良好,且在歷次選舉活動中均有深切的交流與情誼,總經理令即成立特別工作小組,積極與縣府溝通協商,表達台電公司願盡最大努力去達成國家法規與縣府要求,「且工作小組向縣長報告,台電與縣府都是為國家及全民服務與做事,請縣長包涵,幸賴縣長鼎力協調襄助,最後工程得以順利進行完成。」張中華說。

解決陳年鹽灘地爭議 確保電廠開發用地

如今興達發電廠正緊鑼密鼓進行改建更新計畫的新廠區用地,也歷經漫長而曲折的溝通協調過程。此處曾是富饒的「烏樹林鹽田」,自日治時期起發展製鹽業,炙烈的陽光,成為曬鹽最好的天然資源,曾名列臺灣六大鹽場之一。高雄富商陳中和接手後,成立「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戰後改隸屬於臺灣鹽業公司。

民國70年代後,製鹽業逐漸沒落,產生大片閒置土地。民國74年6月,台電向當時仍為國營事業的臺鹽購入135公頃鹽灘地,其中4公頃興建地方道路(即興達路),其餘131公頃原計劃作為填埋煤灰的用地。造型典雅華美的烏樹林製鹽株式會社辦公室,則被指定為市定古蹟,目前也由興達發電廠維護管理。

不料,這片鹽灘地卻因臺鹽未處理好鹽民地上物補償問題,造成土地遲遲無法使用。「鹽民不滿意補償,以前電廠大門前一路掛滿抗議的白布條,上班看了就很不舒服,我們也知道抗議對象應該是臺鹽,但台電卻變成抗議目標。」張中華說。

拖了23年,土地一直未使用,因為地勢低窪,下雨積水、或者接收附近魚塭排水,久了就變成魚蝦優游的濕地,吸引鳥類前來,意外形成豐富生態,吸引賞鳥與保育人士前來遊賞。

「外界不知道,台電一年要為這塊地繳5,700萬元的地價稅,因為沒有依照目的事業用地來使用,遭處以懲罰性稅率,我們認為不合理,也只能承受。」然而,歷經好幾任縣長,都未能解決鹽民補償,台電也就遲遲無法利用該地。

張中華在95年正式調任公關課後,第一個挑戰就是處理這件「燙手山芋」。「剛調任公關課第三天,在鹽田活動中心開協調會,結果股長、主辦、鄉長等人上台講不到幾句話,就被鄉民轟下台。大家都說解決不了,我不相信,就把資料都調出來仔細研究。」

電廠當時與社區關係緊張,「甚至有居民看到台電的人,就三字經開罵。」張中華靠著分析問題、理性溝通,一步步讓鄉民信任,還特地與公關課同仁北上台電總管理處,說服董事會補編列補償鹽民預算,爭取在地立委認同。

保存在地特色 電廠與社區共榮

經過一年多溝通、斡旋,最後立法院通過補編列1.24億元,由高雄縣政府發放鹽民,終告解決。

「這件事一定要做,出了這筆錢,可以保住臺灣能源轉型的『救命寶地』。」因為靠近海、有冷卻水,又接近永安中油天然氣接收站,加上台電的地權完整,可以建設燃煤、燃氣機組。「當時已耳聞核能發展不順,社會上也一直出現非核家園的意見,所以處理好這塊地至關重要,今天才有新建燃氣機組的用地。」張中華臉上滿溢成就感。

走進緊鄰興達發電廠、人口僅約400人的鹽田社區,方正巷弄、大片的彩繪牆和社區小花園,相當吸睛。這裡過去曾是鹽工宿舍區,彩繪古厝的主題也與鹽業、漁業相關,刻畫鹽民辛勞挑擔採鹽,或者魚躍鹽田的意象,滿溢濃濃的生活感。

「我們這邊的公共建設經費就是三個來源:台電、中油和區公所。」鹽田社區發展協會陳賢民理事長表示。為了興達發電廠的更新改建案,他曾北上三回,在環評審查會中發言,支持電廠在地方的發展,「電廠很有誠意跟社區溝通,也會以經費支持各種社區活動。」

舉凡石斑魚節、推廣鹽業文化、台電球賽等地方活動,都有興達發電廠的參與和支持,里民生活已與電廠密不可分。同樣地,興達電廠深耕地方超過40年,已是重要的一份子,更是地球公民的一員,在兼顧環保和穩定供電下,往能源轉型之路踏實邁進。

相關文章

電力物聯網與數位轉型 迎向電力通信新世代

通信系統固守穩定供電之外,更要實現工業4.0,物聯網時代新的通信需求,可以結合更多創新技術和服務應用......

增氣減煤生力軍 興達發電廠供電與環保雙躍進

依循「增氣減煤」政策,興達發電廠啟動燃氣機組更新改建計畫,將新建3部新型燃氣複循環機組,預計114年......

老電廠脫胎換骨 多管減排展新機

興達發電廠不僅採用最先進的燃氣複循環機組,5部既有燃氣機組也正進行熱元件升級,相關工程正緊鑼密鼓進行......

環島鐵路電氣化最後拼圖 幕後電力工程大揭秘

臺灣環島鐵路電氣化的最後一塊拼圖—南迴線,終於在109年12月23日全線加入電氣化通車行列!台電配合......

拼如期如質完工 也兼顧環境 台電人走入部落搏感情

台電因應南迴鐵路電氣化,配合大武變電站(台電命名鐵武C/S)新設的鐵塔中,有6座位於南加津林山區的私......

特快列車與心靈列車的交會 回顧鐵路電氣化歷程 台電一路相伴

南迴鐵路自民國81年起營運,在屏東與臺東間勾勒出海天一色的美麗弧形,讓乘客心馳神往。新、舊列車的交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