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讓改變發生 寰宇計畫INSEAD課程分享

684期

1052
0
2
文、圖 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 蔡繼義

去(107)年很榮幸能夠獲得長官的推薦,參加寰宇計畫的評選,並瀏覽了主辦單位人力資源處用心提供的14個國外知名機構所開設的47項課程,經過一番考慮及評估,挑選了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所開設的高影響領導課程,最後通過遴選獲得到國外研習的機會。

法國歐洲工商管理學院INSEAD,是寰宇計畫自民國103年開辦以來第一次納入推薦課程,或許大家對它比較陌生,但其實在2016及2017年金融時報的全球商業管理教育排行(Global MBA Ranking)上它都名列世界第一,INSEAD的校訓為「The Business School for the World」,特別強調「國際視野」,自創立迄今已有超過 57,000 名校友,其國籍遍布世界175個國家以上。而INSEAD開設的高影響領導課程(High Impact Leadership Program,HILP),將課程目標設定為「From Management to Leadership」,與我個人尋求的目標一致,且課程設定的對象為具有三到六年擔任管理職務經驗者,正好與我本身經歷相符合。

其中讓我印象最深刻的一門課程,是透過克服我們內心裡「對改變的免疫」,進而使我們能從計劃到行動。在生活上或工作中,我們都曾面臨明明知道改變、變革很重要,卻很難做到的情況。像是健康檢查後,醫生交代要多運動、戒菸,自己也下定決心要付諸行動,卻無法持續或甚至無所作為;或者在工作上希望自己能多聆聽他人意見,卻往往在還沒聽明白前就很快地下結論而打斷其他人的話。究其原因並不是缺乏意願或沒有足夠的能力,更不是故意抵制,其實是一種「心路歷程」。在面對改變時,內心會無意識地產生對改變的抗拒,可以把它稱為一種「對改變的免疫抗體」(Immunity to Change),正如人體免疫系統不停地保護人體,人的意念也是一樣,為了保護一個隱藏在潛意識的承諾而在不知不覺中啟動了對改變的防禦,進而表現出與追求目標不一致的行為。而這隱藏在潛意識裡的「競爭承諾」(Competing Commitment),就是造成我們無法去實現改變的原因。

因此,要克服「對改變免疫」的第一步就在找出隱藏在我們心中那個與我們追求目標互相競爭的承諾,在這裡可以利用哈佛大學教授所發展出的練習工具-「改變的四欄練習」( Four Column Exercise for Change)來找出競爭承諾。

我們可以透過這樣的練習來找出「為什麼無法聆聽他人意見」的原因。第一步驟,先將希望改變的結果或願景以正面的描述列出,例如:「希望自己能多聆聽他人意見,使個人獲取的資訊量逐步極大化」;第二步驟,列舉「做了什麼」以及「沒做什麼」,探究使第一欄所列的願景沒辦法完全實現之因,例如:「我從來不提出問題,或要求加入遇到敏感、棘手問題的話題圈內,甚至會遷怒為我帶來壞消息的同仁。」

第三步驟分為兩個階段:首先思考,如果我們做與第二欄中相反的事情,是否會感到擔憂或不適?例如:「如果自己冷靜且開放地傾聽關於某項計畫的壞消息,會害怕聽到自己無法解決的問題」,接著試著定義一個積極的承諾以避免這件讓自己擔心害怕的事情發生,以確保永遠不會承擔這樣的風險,這是步驟一的邏輯逆轉。例如:「我設法不去了解我無力處理的事情」,透過這個步驟,我們將挖掘出深藏在心裡、讓我們抗拒改變的競爭承諾,它通常反映人們心裡害怕的一面,是一種自我保護形式─那麼它所要保護的是什麼呢?答案通常位於第四欄位的「重大假設」(Big Assumption)。

在第四步驟中,我們以下列的句型來定義Big Assumption:假設如果「反轉在第三欄內的競爭承諾」,就會「產生某種不好的結果」。例如,我認為身為一名領導者,應該要能解決所有問題;如果我無法處理所有問題,就會被看作是能力不足。

從上述例子我們可以知道,選擇不去了解無力處理的事情,是潛意識裡擔心被別人當作能力不足,因此產生逃避的心理,藉此保護自己免於被看作能力不足的結果,以致於外在的行為表現是無法認真聆聽別人的意見。為了克服潛意識裡「對改變的免疫抗體」,我們首先可以透過觀察重大假設如何影響工作或生活,探討重大假設的發展、改變歷程,並設計一連串的測試及評估,其目的並不是要立即嘗試改進,而是透過有系統的操作、測試來獲取有關重大假設的訊息,尤其是了解我們所擔心的假設真實性究竟多高,當然這些測試必須是安全、適度且可行的,例如:可以先透過觀察當別人無法處理問題時,其他人或自己是否會產生負面反應。透過這樣測試與調整的過程,逐步推翻重大假設,達到克服「對改變的免疫抗體」的效果。

這次的研習除了感受到來自世界各地的學員於課堂中展現出來的積極和熱情,以及對課程內容、個案探討時他們所提出的獨到見解感到敬佩外,學員間不吝分享個人經驗與課後彼此之間的交流,都讓我大大開拓了視野。

相關文章

美學X電學 輸送電力的最後一哩路 美感電域變電箱科普特展

您是否曾經留意過靜靜佇立在街頭的變電箱呢?為了破除民眾對變電箱的種種誤解,台電與臺北市文化局攜手合作......

直擊kW Design Award! 全臺動員、活力四射的校園設計競賽

每年9月至隔年2月,台電的「全國校園電力宣導及競賽活動」巡迴各校舉辦說明會,不僅獲得師生響應,亦點燃......

優良員工提案專題 動輪葉片薄化破損之檢修及改善工作

卓蘭發電廠為越域引水之電廠,機組經大安溪引水發電後注入景山溪之鯉魚潭水庫,由於大安溪河砂質地堅硬(含......

供電智慧化 AI大數據人才發展營專題報導

近年來台電配合政府政策積極建置智慧電網,整合發、輸、配、售上下游之電力資料,確保穩定供電。為了達到供......

自主研發中央寒水機熱交換器化學清洗作業

電廠中央寒水系統為Trane廠牌1500冷凍噸R-11冷媒之負壓運轉寒水機,提供寒水至控制廠房、輔助......

大林發電廠50週年廠慶紀念 大林五十載 精采百分百

今(108)年10月15日大林發電廠建廠屆滿50週年,為了慶祝這個感恩與欣喜的日子,特別舉辦了一場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