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戶外教育, 讓孩子學得更深、記得更牢

用身體感覺 用心聆聽

670期

1342
0
4
文 林美齡 圖 嘉義市北興國中、臺北市靜修女子高中

現代父母不可不知的觀念:孩子們在大自然裡接觸、探索、感受之後學到的經驗,會比從課本學來的知識,更深刻也更完整。

你對「校外教學」的觀念是什麼?是去郊外「遠足」,或是去主題樂園遊玩?近年來,包括芬蘭、日本、加拿大、美國、英國、澳洲等,愈來愈多國家開始強調「戶外教育」,不僅是讓孩子走到戶外,更要設計出教案、規劃課程,讓學生的戶外活動真正充滿教育意義,而臺灣也逐步跟上這股學習新風潮。

北興國中 將東市場變成教室

嘉義市北興國中,由戶外教育人文探索組執行祕書黃智偉老師主導,為國一到國三生設計出一系列精采的戶外教育課程,從單純的攀樹課程,到人文探索、自然探究與生態解說等,「讓學生們可以不斷接受戶外教育的薰陶。」

有趣的是,戶外教育的場景不僅是在野外,嘉義庶民生活的東市場,就是北興國中國一生人文探索課程的起點,老師會讓學生走訪市場的當令食材攤、親自設計菜單、採買當地小吃所需材料,並在家政課實際烹飪,藉此讓孩子更加認識在地美食。

東市場課程還會與嘉義市文史工作者合作,帶領學生了解這個擁有105年歷史的市場,並探訪市場周邊如舊縣治的所在,以及嘉義城隍廟的歷史,讓孩子印證從國文、史地課本中的所聞所學,把嘉義市最大的菜市場變成北興國中的教室。

單車走讀 用雙腳踏出對歷史的了解

北興國中國二生的戶外課程,則把腳步邁得更遠,讓學生以單車騎乘的方式,來回嘉義與新港之間,體驗田野及人文景觀的變化,並參訪新港朝天宮、板陶窯,讓學生了解媽祖信仰以及交趾陶的文化歷史。

國三生則會再把單車騎乘的時間拉長,於會考結束後,讓學生的走讀課程從嘉義擴展到嘉南平原,從山邊騎到海邊,包含嘉南大圳、臺南科學園區、外傘頂洲、南鯤鯓與故宮南部院區的參訪,共三天兩夜300公里的單車之旅,讓學生能夠腳踏實地去感受身邊環境的傳承與美好。黃老師說,這趟單車行不僅與原本的鄉土文化課程相結合,「更重要是讓學生利用雙腳踏出對歷史的了解。」

前進山林 以大自然為師

自然探究的課程則以臺灣山林為主,國一生從嘉義近郊的蘭潭後山開始,鍛鍊腳力與行程規劃的能力,同時訓練學生小隊合作意識與團體動力。國二生則進階到鹿林山、麟趾山,進行高山健行訓練,並搭配地景詩創作、觀星課程及生態觀察,讓學生走入山林、認識山林、喜歡山林。

國三生的北大武山野營,則是學生自然探究課程的驗收點。學生需運用之前習得的健行知識與技能,度過兩天一夜,無痕山林、負重訓練以及森林生態是這個課程的重點。由近而遠,由易到難,引領學生進入山林,從大自然學習。

培育生態解說小志工

特別的是,北興國中還有生態解說的課程,這是人文探究與自然探索課程的結合。以學區的頂庄社區為基地,安排生態解說課程,有解說訓練、社區生態介紹與夜間觀察、社區行腳等,透過擔任社區的生態解說志工,將課程中所習得的人文、自然知識向民眾解說。

這個課程除了可以促進學生對周遭環境與社區的關心,讓學生喜歡社區、了解社區,更重要是能夠服務社區,回饋社會,讓孩子在小小年紀就能對社會有具體貢獻,從而建立自信心。像是學生鄭亦淇就說:「我從來沒想過可以在眾人面前侃侃而談,向大家介紹關於獨角仙的生態,感覺超棒的!」

靜修女中大擺盪 教孩子從做中學

臺北市靜修女子高中,同樣也從高一到高三設計了完整的戶外探索教育課程。首先在高一安排校內的數十種平面探索活動,透過低阻礙的挑戰,讓學生之間產生人際互動,強化「溝通」與「信任」,建立初階的團隊合作關係。

接著,則有「大擺盪」的高空挑戰活動。負責戶外探索教育的體育組長潘秋安說,這是設置在體育館內,讓學生吊在兩層樓高的空中擺盪活動。這樣的高度,對大部分的孩子來說都是種挑戰,然而,如何克服心中恐懼、如何離開個人舒適圈、如何鼓勵他人向前一步,都是這個課程希望幫助學生做到的。重要的是,這些並不能從課本上學到,而是要實際體驗才能培養出的能力。

突破自我 高空中挑戰極限

靜修女中校內還設有攀岩場,潘老師說,在練習攀岩的過程中,除了各種技巧之外,更重要的是教會學生確保彼此的繩索安全,「要讓孩子認識自我價值的重要,」因為別人的安全就在你手裡,不但要能夠愛自己,更要能夠對別人負起責任。

最後的戶外教育成果驗收,會將學生帶到龍潭渴望基地,終極挑戰是攀高到約六層樓、18公尺高的木柱上,大聲喊出心中願望之後向前一躍,奮力抓住懸在半空的橫桿。這個挑戰需要扎實的技巧及莫大的勇氣,因此會先讓學生自己決定想要攀上的高度,再藉由同學互相支持打氣,鼓勵每個人再把目標訂高一點,潘老師說,通常大家都能盡力突破自我且完成目標。

透過這樣的極限挑戰經驗,帶入真實生活之中,會讓孩子相信,將來不管遇到怎樣的挫折、面對再困難的事情,自己都是有能力可以完成的,就像學生陳楚瑩形容從高處跳下後的心情:「完成了一件困難的事,真的很有成就感,而且感覺將來的願望與目標也都能實現!」

相關文章

整個農村就是一座美術館 後壁土溝村的翻轉再造

聽聞,位於臺南後壁的土溝村有座「農村美術館」,但這「館」卻不是真的館,進場也不需收取門票,因為農村本......

不用電力也玩得精彩 桌遊教學應用正當道

近幾年來,臺灣掀起一波桌遊熱,五花八門的桌遊如雨後春筍般冒出,無論是小學生還是上班族都可以找到各自喜......

護樹有你 都市呼吸 國際首創「臺北樹益獎」

不是一棵樹就能成為都市之肺,也不是一個人就能保護一棵樹。樹木能夠提供都市新鮮的空氣,還能調節氣溫、提......

動動手指 支持夢想成真 淺談群眾募資 思考益處與風險

臺灣自民國100年來陸續誕生了13個群眾募資平台,分析成功案例可以發現,多是具備設計創意、公益性質或......

松山奉天宮和國立臺灣博物館的跨界新嘗試

近年來,國內舉辦大型展覽的場域已不再局限於博物館體系,例如著名的宮廟松山奉天宮就曾跨界與博物館合作舉......

用綠色旅遊愛地球

在107年4月22日世界地球日這天,全球知名訂房網Booking.com發表《2018全球永續旅遊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