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台電綠能生態園區揭牌

648期

4457
0
1
採訪、攝影/商訊文化採訪攝影團隊 協助/綜合研究所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複層栽植、生態池與麻瘋樹

生態園區因採用複層植栽而顯得綠意盎然,提高固碳效益外,藉由雨水及地表逕流收集循環,有效提高基地保水性,並減少景觀水泥用量,降低槽化現象,增加蜜源、食草原生植物種植,以小棲地營造,達到誘集、提高生物物種的多樣性。

吳博士指出,生態園區的面積原為4,135平方公尺,經微幅擴增三分之一面積為5,507平方公尺,並由原來的草花、野草地與生態池,進行喬木、灌木及地被等生態複層的栽植改善後,估算未來40年的碳排放,可由原本的降低82.7噸,再大幅降低6,600噸,成果驚人。

節能減碳種植生質植物是王道。綜研所在生態園區內,也闢有一小塊園地種植麻瘋樹。在不毛之地依舊枝葉繁盛的麻瘋樹,從幼苗到成樹需要三年時間,其樹籽可供榨油做為燃料,提煉出生質柴油,其中以物理壓榨法最低,僅有26%,若採用部分溶劑粹取法則可以達到36%或以上,榨油率差距極大。

位於園中心點的生態池,除了可做為調節氣溫、庭園澆灌、供電站降溫及作為消防水的防災等功能外,同時也誘集黑端豹斑蝶、杜松蜻蜓、紅姬緣椿象等各類昆蟲開始頻繁造訪。

節電率10%綠能智慧生態典範

生態池畔設有一座綠能供電站,站內裝置一套全釩氧化還原液流電池。吳博士說明,液流電池的電能供應類似於一部汽車,電池堆扮演引擎的角色主宰速率,電解液儲存槽等同於油箱,決定了續航距離。其中,電解液儲存槽為吳博士自行研發設計,藉由電池的儲能來啟動馬達,將生態池內的池水打上供電站上的儲水槽後,再順流而下,活化生態池內的水質,從而飼養魚類與培育水中動、植物。

30多年前,臺灣的電線桿是使用雲杉、柳杉、臺灣肖楠、樟木等高檔木材製成,自從全面水泥化後,這些老舊電線桿逐漸被汰換,綜研所在生態園區中大量將礙子懸垂吊掛,或將老舊電桿鋸成數段,作為裝置藝術、階梯或欄杆使用,讓樹林所區之中,充滿著淡淡的台電懷舊風。

樹林綠能生態園區兼具綠能、生態、保水、固碳、永續等五大功能,使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等間歇性電源,經過儲能的過程後,轉化成穩定電源,作為智慧載具、水循環動力、庭園澆灌及照明使用,再結合大樓能源管理系統等多項智慧節能科技,所區每年可節電達552,800度,每日平均節電率可達10%,兼具技術展示與教育示範功能,是營造綠能智慧生態的成功典範。

123
相關文章

24小時摸黑搶修 鍋爐中的修行者

半空中,兩根鐵索吊籠,顫危危、搖晃晃。光照腳底,看不透的黑暗深淵,炙人的熱氣、窒息的異味、撲面的粉塵......

電廠守護者 合力開未來

一孩童匆匆忙忙跑回家裡,跟媽媽說:「外面有叔叔找妳!」這個陌生人是誰呢?其實就是孩子的爸爸。爸爸是台......

放眼未來 穩定供電的擘劃者

夏天缺電,冬天也缺電,臺灣電力不能年年度小月。今年減碳,明年減碳,台電減碳需要長期擘劃。 為了......

電力少林寺 科技新巨塔

台電綜合研究所人才濟濟、高手如雲,是國內電力研究機構臥虎藏龍之地,同仁們傑出的研究成果,不論是對台電......

台電的寧靜革新 以創新帶動成長

受到減碳與能源轉型的巨大衝擊,及隨之而來的變革,今(105)年,台電面臨了巨大的考驗與挑戰,雖然在所......

臺灣最令人感動的力量

霪雨如箭,從四面八方飛來;狂風肆虐,不時呼嘯而過;毫不留情地攻擊著車窗、車身。平常應該被聽到的雨刮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