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活力滿點的人力結構
精簡扎實
664期



採訪、攝影 集思創意採訪團隊、公眾服務處 協助 人力資源處、訓練所、高雄訓練中心、苗栗區營業處、金門區營業處、尖山發電廠、臺中市立沙鹿工業高級中等學校 審查 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電力無法儲存,一天24小時、一年365天,供給從不間斷。電力隨發隨送的特性,在每個時間點,都須有同仁待命,維持穩定、充足的供電。電力不僅仰賴著專業技術,更需要充足人力的支援,方能成就穩定電力。
時代性人力結構曲線
台電於民國105年成立了四個事業部,致力組織轉型及提升營運績效,在面臨近年來員工退休潮及內外經營環境變動下,各事業部均積極依業務發展需求,規劃中長期人力維持調度彈性,並持續對外招募以更新人力、羅致優質人才。107年,全公司人力分布為總管理處占5%、附屬單位7%、水火力發電事業部24%、核能發電事業部10%、輸供電事業部14%、配售電事業部40%,與民國94年2萬5千多人相比,雖非歷年員工人數最低,但無論在年齡年輕化、學歷優質化及女性同仁比例上,均有效承先啟後順利接棒。
歷經民國80~90年代配合政府推動人力精簡、多退少補政策,期間新進人力相當少,使公司面臨人力資源老化與技術斷層的狀況,所幸於民國94年起持續推動人力更新計畫,有系統的網羅新進人員,同時在101~104年採「提前運用未來年度空缺方案」計畫,也就是運用未來年度人員屆退後產生之部分空缺,提早補充新進,爭取新舊人力的緩衝銜接培育期,提前進行技術的傳承,減緩大量屆退人員對業務、組織造成的衝擊。
透過提前運用未來年度空缺方案及持續招募新進人力,從94年開始到107年3月止,已網羅1萬3千多名人力,占總量的41%,亦即公司每5人就有2人是新進的青壯世代。這批新血的注入,提升台電35歲以下Y世代人力的占比,從約12%提高到23%。
不僅平均年齡降低,同仁們的教育程度,在12年國教的制度下,朝高學歷、高知識邁進,截至107年3月,員工具專科以上學歷者:派用人員(職員)約占98%、僱用人員(工員)約占61%,全公司約占79%。高素質人力的加入,加速新技術和新設備的導入,增加企業競爭優勢亦有助於電業專業技術培養,提升核心技術傳承的速率與品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