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開箱台電文化路徑 體驗百年電業精神

732期

347
0
0

同樣是Open Taipower,可以有不同的形式與創意,一種是以凝聚未來共識為目的的青年參訪團,邀請學生進入現代化科技場域,另一種開放則很文青、很復古。

今(112)年下半年,台電營建處以藝術形式打開戰地電廠,吸引大眾進入台電塵封多年的場域,體驗當年供電的神祕與艱辛,直視過去供電的點點滴滴。明(113)年還有台電專屬文化路徑,由秘書處蒐集、整合具有文史價值的資料,從中規劃出電力文化路徑,看見台電與社會共同成長的軌跡。

一步一腳印,循著前人留下的痕跡,踏上追尋之旅,終將看見台電始終如一的穩供DNA。

電力文化路徑 看見臺灣社會發展的軌跡

文化是人類活動的總和,而人會不停地創造、移動、進步,這些行為及發展軌跡透過文字、繪畫、建築等不同的方式保存下來,經過後人以主題式整理、串聯,從點到線,拉出一條跨越時空、具特定主題的路徑,再向外延伸擴展成一個面,從而看見人與環境的互動,交疊出厚實的文化痕跡。

最著名的文化路徑於1987年提出,跨越歐洲數個國家的「朝聖者之路」(西班牙原文:El Camino de Santiago)讓現代人能再走一次前人走過的路,實地體驗、理解文化內涵,也開啟了對於文化資產的另一種詮釋與想像。

近年,「文化路徑」的概念在國內逐漸發酵。擁有百年歷史的台電公司,是臺灣電力產業不可或缺且關鍵的重要角色,推動「電業文化路徑」不僅是保存過往的文化資產,也藉此整合文化資源及不同延伸面向的文化資產,成為一個有共同的敘事主題及關連的系列性文化資源組合。

民國105年起,台電開始積極保存電力產業的文化資產,累積豐厚的資源,於民國111年著手啟動「電力文化路徑」的盤點與調查,並挑選出四條具潛力的電力文化路徑,包含:新店溪、大甲溪、荖濃溪及木瓜溪,將臺灣重要水域及其上水力電廠串聯起來,除可看見臺灣電力與社會的發展,也有產業、地景變化與生態的內涵。

利用電業文化與地方資源整合,同時保存、活絡在地資源,帶動地方創生環境,進而與在地民眾共創、形塑對於電業文化路徑的想像及願景,也讓台電獲得第16屆文馨獎「文化永續發展獎」殊榮。

明(113)年將推出的第一條路徑是新店溪流域的小粗坑、烏來、桂山三座發電廠。現存最早且仍在運作的小粗坑發電廠,外觀仍保有日治時期建造的原始樣貌,並於民國100年登錄為新北市歷史建築。

「即便我們是台電員工,也有很多不曾去過的地方,透過田調及場勘,實地走過新店溪的電力文化路徑,才看見台電不為人知的美麗。」秘書處文化資產保存資深專業管理師李建平興奮地分享踏查的所見所感,洞穴裡的蝙蝠、電廠內的蝴蝶,以及半掩在山壁裡的電廠設施,顯而易見的感動與快樂,很容易感染他人。

「認識」是促進理解與認同的第一步,藉由敞開大門的行動,台電主動走向大眾,Open Taipower將愈來愈精采。

北竿(軍魂)發電廠首開放 以藝術之眼回望戰地供電艱辛

今(112)年11月,美國有線電視新聞網(Cable News Network, CNN)以一篇「Secretive power plant in Taiwan opens to public for the first time - as an art space」(臺灣的隱祕發電廠首度對外開放-作為藝術空間)為題,報導了馬祖北竿(軍魂)電廠。在馬祖國際藝術島期間,台電營建處建築組公共藝術課以藝術結合北竿(軍魂)電廠,要帶領參觀民眾回到民國64年,感受電廠昔日時光。

建北竿電廠前,因北竿尚未解除戰地政務,屬於戰地前線,因此夜間仍有宵禁,居民多以煤油燈提供微弱照明,或是自行對外購買小型的柴油發電機使用。直到民國62年時任副總統嚴家淦前往北竿島巡視,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委員苟雲森藉此向嚴副總統爭取籌建軍魂電廠,由國防部、馬祖戰地政務委員會、台電公司組成北竿發電廠籌建委員會,台電人員協助規劃設計及監造,並由駐守的陸軍257師(軍魂部隊)負責施工,因此得名。

民國65年,電廠完工並開始供電,由馬祖電力公司營運並向台電借調工程師一人擔任廠長,負責發電廠運轉、維護及營運。有了足夠而穩定的電力與時代的轉向,馬祖從過去因戰略因素而不得不維持的用電限制與神祕,逐漸走向光明與正常化的生活,也開始有了大大小小的建設,因此,說軍魂電廠帶動馬祖北竿地區的發展亦不為過。

啟建軍魂電廠的年代,全世界正處於冷戰的高峰期,而兩岸的對峙,使得最前線的馬祖不時遭戰火襲擊,為避免電廠成為攻擊目標,軍方於山中爆破、開挖坑道,將發電機組置於隧道之中。由於戰地機密,軍方將電廠劃為禁區,外人無緣進入。民國99年,馬祖南竿珠山發電廠正式供電後,由海底電纜提供北竿地區用電,北竿發電廠轉為備役機組而停止供電,猶如時間靜止一般,內部空間及三部德國MAN公司製造的發電機組設備原貌保存,直到將近50年後的現在才首度對外開放,讓外界可以一睹冷戰遺跡,感受戰地供電的不易。

步入山腰中前往軍魂電廠控制室狹小的隧道,壓迫感襲來,隧道寬度僅約三人並肩,高度亦不過200公分,加之昏暗的光線,彷彿被坑壁完全包覆。隧道易有回聲,參觀者壓低音量或保持靜默,自然形成的氛圍,再現了戰地的壓抑。進入俯瞰機組的控制室內,透過燈光設計指引目光,部分裸露的金屬已有些鏽蝕,也讓人充分感受到時間在這裡留下的痕跡。

透過藝術家以燈光、聲音詮釋、模擬與再現,感官完全沉浸的同時,彷彿也看見了軍魂電廠供電時的情景。參與馬祖國際藝術島「島嶼生息II」藝術計畫的聲音藝術家暨作曲家王榆鈞表示,震耳欲聾的機器運轉聲,目的是向過去的工作者致敬,發電現場實際的音量應該是展示呈現的數倍大,有些台電同仁因為長期在高噪音的環境下工作,使得聽力受損。而映照發電機組的暗紅色的燈光,則回應火力機組發電時的炙熱與能量,同計畫合作的一隱照明設計顧問朱文英與劉炳毅希望藉由燈光設計,帶領觀眾回到過去,感受到當時馬祖的肅殺感。

重溫過去,是為了不忘記本質與曾經發生過的事實,也讓未來不偏離初衷。台電打開過去的電力場域,讓外界看見台電供電軌跡與堅持不懈的努力,讓彼此更貼近,而能創造良善的對話空間,攜手向更美好的未來前進。

相關文章

打開電力場域 多元體驗創意傳承產業價值

自臺灣第一盞燈亮起,台電累積了供電百年的歷史底蘊,然而供電設施為重要的基礎設施,為了供電安全,不免需......

青年參訪團 認識供電第一線

Open House活動起源於英國倫敦並逐漸向世界擴散,核心理念在使居民更進一步地認識自己居住的城市......

三大主題 看見台電專業與價值

「台電電力職場青年體驗參訪計畫」自民國112年10月中旬首發,迄113年3月底結束,廣邀各大專院校進......

減煤具成效 燃氣接力踏穩能源轉型步伐

為了推動能源轉型,台電持續在北中南各地興建燃氣複循環機組,天然氣扮演未來臺灣的供電要角,不只有助於減......

落實能源轉型 燃氣橋接是關鍵一步

台電近期推動許多電廠更新改建計畫,因燃氣複循環機組有起停快、興建快、可零碳等三大特色,從北到南各區都......

混氫初試驗降碳排 逐步邁向純氫之路

當國發會制定出2050淨零排放路徑後,各部會及所屬機關皆開始動起來,希望能依重要時間點逐步邁向純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