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睹物思電10】電力發展重要一哩路 穿越變電所演進之路

730期

244
0
0
文|王蓓禹 圖|秘書處

隨著時代發展,臺灣在民國60到70年代正值經濟起飛,用電量更是急速上升,為避免用電缺口,台電開始規劃擴建變電所。

因技術限制,早期的變電所除了控制室,其餘的設備如開關場及變壓器皆在室外,然而設置戶外除了需要較大的土地,線路設備也容易受到雷、鹽、塵害等傷害,或外來物的觸碰導致停電,造成維修負擔。直到六氟化硫作為絕緣的氣體絕緣開關研發成功後,大幅縮小開關設備體積及重量,並能遷入室內,於是自民國69年起,變電所開始朝向屋內型發展。其建築結構高出一般建築,能降低運轉的噪音,四周還有環境偵測及符合國家安全的消防設備,安全效能顯著提升。而於民國112年落成投入使用的台電新民多功能大樓,則是開創轉型先河,成為變電所多用途發展的首個成功案例。

(1)會發電的菜瓜棚 早期開關場的變革

早年的戶外型開關場,其外觀為鐵架結構,上面掛滿了開關及線路,因遠看就像瓜棚一般,於是被暱稱為「菜瓜棚」。然而菜瓜棚外型雖然趣味,但維修卻相當不容易。每當作業時,工作人員須鑽進狹窄縫隙中工作,若是停電,工作人員還得將位在高處的開關拉開,但這個動作有感電風險,因此要拿著絕緣操作棒去勾開關旁的圈圈。然而圈圈懸掛在10幾公尺高且直徑不到5公分,操作人員執行時須全神貫注,同時還要注意別去觸碰到一旁帶電設備,十分不易。

隨著屋內型變電所的出現,引進與引出的線路都以地下配電管線為主,安全性提高,使菜瓜棚的景象逐漸淡去。

(2)今昔變電所維修 遠端監控取代傳統人力

變電所承載輸電重要使命,每當問題發生時,搶修工作更是分秒必爭。早期臺灣的交通不發達,變電所與區處之間的來往非常耗時,若是遇到緊急事故,恐難及時搶救,為解決此問題,當年的台電員工都會直接住在變電所裡的備勤宿舍裡。如此一來不僅能隨時巡視,注意設備的溫度、變壓器負載多少等,若是有意外發生,台電員工也能就近支援,迅速排除狀況。

但自從台電開始導入自動化科技之後,全天候遙控監測系統能地隨時隨地掌握情況,同時引入數位型電驛及智慧型電子裝置,在系統發生故障時,能夠第一時間隔離,有效提高運行效率,減少人力浪費。

(3)走入歷史的職務 雷電觀測紀錄員

在避雷設備尚未普及的年代,電力設備並無完善的防護設施,每當有大雷雨發生時,就容易發生電氣設備被雷擊中,導致故障情形,因此防雷成為當時重要工作。台電為降低事故傷害,建立雷害預防措施,便設立雷電觀測工作。

每當雷電發生時,負責人員要迅速將轄區內的雷電觀測報告彙整起來,提供給有關調度單位,調度單位則依據報告內容,判斷是否需要更換送電線路或做其他調整,使系統、設備能維持穩定運作,避免損害。但隨著現代氣象科技進步,觀測防雷的設備越來越齊全,已不需要透過人力觀測雷電,進而免去此項工作。

相關文章

【世界電力新聞週報31】美國清潔能源報告顯示 儲能項目呈現爆發性成長

美國清潔能源協會致力於透過建置快速增長、低成本且可靠的電力,來實現國家安全及達到經濟和氣候目標。本期......

【享綠生活學10】管理你的衣櫃打造綠色衣Q 愛自己也愛地球

天涼好個秋,吃過柚子,過完中秋,衣櫃也要換季了,是可以好好檢視自己今年以來的血拼成果,回顧你的生活習......

【圖解電未來10】智慧電網雙向溝通 電力運用更靈活

智慧電網是一種現代化的輸電網路,運用資訊、通信與自動化科技,在發電、輸電、配電過程中,裝設電腦監控設......

【世界電力新聞週報30】加州增加太陽光電 雖挑戰電力調度但創造儲能商機

最近美國能源資訊局公布一項電力調度資訊,認為隨著美國加州太陽能發電資源的增長,鴨子曲線(Duck C......

【享綠生活學09】智慧綠運輸 城市風情更悠遊

點開APP,查看最近的Ubike租借點,優雅從容掏出TPASS(行政院通勤月票),騎著單車,涼風拂面......

【圖解電未來09】送電到你家的最後一哩路

供電系統中,核能、水力、火力等大型發電廠產生電力後,需透過變壓器升壓至345 kV的超高壓,再利用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