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飛鳥電廠 濕地與電廠和諧共存

726期

1145
0
0

永安濕地位於興達發電廠廠區東南側,一個是烏托邦裡詠頌的自然環境,另一個則是全然的工業風,兩種極端不同的環境為什麼會共存在一處約130公頃大的場域裡?

飛鳥和電廠之間,原來不是水火不容,透過用心的經營管理,友善環境與生態保育可以相輔相成。興達發電廠和永安濕地的並存是偶然、也是實然,在友善環境理念下成就了美麗,更成為經濟發展和生態保護平衡的典範。

經濟發展與環境永續 台電致力找到平衡點

科技進步與電力供應的關係密不可分,從手機、家用電器到交通工具,電力成為維持個人生活乃至城市、國家運作不可或缺的存在。而電力設施的布建更必須走在科技的前方,充足的電力設施即是科技創新與城市發展的堅強後盾。

為了滿足可預見的用電需求,興達發電廠於民國109年開始擴建新廠區,總投資金額約1,168億。「興達電廠燃氣機組更新計畫」配合國家增氣減煤政策,燃煤機組將於112-115年陸續除役,取而代之的是3部天然氣複循環機組,新機組單機裝置容量130萬瓩,總裝置容量共390萬瓩,年度總發電量約217億2千萬度。天然氣由中油永安廠供應,預估尖峰用氣量為每小時480噸,年用氣量約273萬噸。

在過去,以經濟發展為最高準則的年代,一座電廠的開發計畫可能會受到民眾熱烈歡迎,時移事往,價值觀逐漸多元,經濟發展之外,還必須將環境衝擊、生態及居民權益納入考量,「30年前興達發電廠成立已然不易,電廠不僅符合環保署及高雄市政府的環保法規,我們甚至把標準訂得更嚴格。」興達發電廠副廠長盧秀良表示,高雄市政府的環保法規明訂排放煙氣中的氮氧化物標準值為10 ppm,興達發電廠新機組在環評書中進一步承諾5ppm,未來施工會朝承諾目標值努力。

如果純粹從商業的角度解讀數據,從10 ppm降到5 ppm代表必須額外投入更高昂的減污成本,對於重視獲利的多數企業,可能不會再額外投入這些資金。但台電終究不是一般的企業,永續環境是經營理念重要的一環,「我們希望用科學數據說服民眾,爭取更多認同。」台電長久以來致力於改善空污,與環境共存共融,數十年來的努力,如今開花結果。台電對環境的友善用心已獲得自然界的肯認,其中,黑面琵鷺或許可以成為台電的最佳推銷員。

建廠輕輕施工 候鳥持續報到

興達發電廠的新廠區位於台電30年前購入的鹽灘地內,更新改建計畫啟動前即受到各界關注。總面積約130公頃的鹽灘地,原本預定做為灰塘,堆置發電後的煤灰,後來找到更好的地點,因此這塊地另做規劃,然而,在與周邊居民及魚塭業主未取得共識前,台電始終未做實質的開發。

興達發電廠環境化學組經理楊士弘指出,這塊鹽灘地購入後,僅維持低度管理,由於地勢較低而成為天然的滯洪池,加上周邊漁塭每年排水都會流到這裡,當中可能夾帶些生物,久而久之竟逐漸形成完整的濕地生態,濕地有了生命,自然吸引了過境候鳥棲息。楊經理表示,至少在十年前,台電綜合研究所生態保育研究組已開始在這塊鹽灘地調查及研究濕地生態,而高雄市政府則於民國107年指定為地方級重要濕地,其範圍北自興達鹽灘地,南至鹽保路止;西以興達路為界,東至連通潟湖的公溝,濕地面積為41.25 公頃。

在台電購入的約130公頃鹽灘地裡劃出41.25公頃地方級濕地,台電不得開發,且需接受高雄市政府監督。又為了避免干擾候鳥棲地,再劃出約15公頃的緩衝帶;此外,原本滯洪的功能亦不可廢,於是再保留5.5公頃的滯洪池。最後,新廠區的北、東、南三側擬規劃為生態廊道,皆維持原貌,開發區僅餘35.5公頃,占原本用地的27%。「從新廠區用地一再縮減,可以看出台電高度重視生態保育經營理念,以及對環境友善的承諾。」負責建造新廠區的南部施工處土木組經理黃朝宗表示,除了廠區用地不斷限縮,在建築工法上,也採取了許多友善環境的措施。

「傳統基樁工法依構造物型式及地質條件的不同,部分會選擇使用打擊式基樁,例如在大林發電廠時期煤倉工程等就有使用打擊式基樁,也因此,我們注意到它對環境確實會造成比較大的干擾,於是在興達發電廠計畫中,改用成本較高的植入式及全套管基樁。」黃經理表示,打擊式基樁的振動及噪音大,為降低對居民、濕地及周邊漁塭的影響,更動工法,相對來說,也提高許多成本,「全套管基樁成本是打擊式基樁的2倍多。」主設備標使用7,035支基樁,其中全套管基樁為2,815支,於成本上就多出了約7億元。

建造成本提高之外,難度最高的,還是場域大幅縮減後使得施工空間過於狹小。「一般工地周邊都會規劃一處堆置機具、設備及物料的區域,這個區域原本設在14公頃的減碳用地,但現在不能放在減碳用地,只好放在廠區的生活營運區及行政區。」黃經理說明,生活營運區及行政區因為堆置物品無法施工,也只能配合主發電設備區進度,後續再做安排。

施工期間的小心翼翼,換來候鳥對這片環境的肯定,「107年在做環評調查時,測得113隻黑面琵鷺,今年跟拍到427隻,數量足足多了3倍以上。」黃經理以此說明台電在經濟發展與環境共存上致力取得平衡的用心。

維持濕地現況 適度人為監控平衡生態

大量黑面琵鷺及水鳥在永安濕地度冬,已成為當地著名景觀,同時,也成為外界替台電打分數的項目之一。

然而,自然界不是恆常不變的,會隨著氣候更迭變化,人為的控制或干預,過與不及都可能造成深遠的影響。「水位的變化就可能影響多種生物的族群與數量改變。」楊經理指出,對於人類該如何面對自然環境的探討,各家觀點不同,以永安濕地為例,「若只考慮單一物種棲息,就可能擠壓到另一種生物的生存空間,人為干預是很大的環境倫理議題。」在濕地形成前,台電僅做最低度的管理,現階段已開始監控環境變化並以維持原貌做為管理濕地的準則,「以前是設置圍籬、固定時間巡視,避免發生隨意傾倒垃圾等情況,後來加裝了可360度旋轉的攝影機,觀察鳥類變化、族群消長,以及移除外來種等工作。」

所謂維持原貌,其實就是維持已然成形的候鳥棲地,楊經理表示,維持現在的原貌代表需要更多人為的介入。他以外來物種銀合歡說明,「銀合歡生長速度快,吸收掉大量養分及陽光後,弱勢族群就會被取代,因此需要抑制銀合歡的生長,才能維持現況。」讓植物、水與生物達成一種動態平衡。

盧副廠長則指出,由於永安濕地過去是曬鹽場,地勢低窪,濕地內的水來自雨水和周邊魚塭的排水,因此去年乾旱期間,濕地範圍中地勢較高的區域出現乾涸的景象,「當時乾涸的區域只占整個濕地面積的5%,為了控制濕地水位,我們會協調周邊的漁塭業者排水。」環境的自然變化不是台電能控制,然而候鳥棲地已成形,台電也將之視為己任,盡心盡力經營。

民國109年,興達新廠區動工的同時,台電同步成立了「永安生態計畫辦公室」,希望今年取得環保署環境教育場所認證,「讓在地住民為自己居住的環境說故事,邀請他們擔任解說員或導覽人。」盧副廠長表示,台電邀請周邊居民協作,結合社區里民、學校老師共同設計教案,讓民眾更認識這塊寶地。除此之外,盧副廠長認為,與其不停的對外說明台電的環境政策、做出各種承諾,降低民眾對台電的污染疑慮,不如「讓黑面琵鷺替台電說話。」黑面琵鷺持續報到,就是台電用心維護濕地生態的證明,也是經濟與生態可以共存的最佳典範。

相關文章

需求管理彈性高 電力神隊友上陣

在台電所推出各種需量反應措施裡頭,不可或缺的角色,除了分析用戶需求、深入產業界輔導用戶參與的各區營業......

生態與電共好 看見台電ESG新價值

全球對環境永續的關注日益增加,企業在環境、社會和治理(ESG)方面的表現成為衡量其是否可持續發展的重......

環保行動接地氣 落實ESG走在最前端

每年環境月,環境保護處都帶來不同的活動主題,今年聚焦於環境白皮書六大面向中的「營造生態共融」,活動主......

呵護物種讓生命延續 保育的事就是台電的事

台電友善環境、保育生態的工作,包括但不限於森林生態保育、河川水資源保育、海洋生態保護以及陸域生態環境......

電動車駛入電力產業 新電力市場成形

因應綠能環保趨勢,加上技術的演進,電動車成為未來趨勢。許多先進國家紛紛宣告禁售燃油車的時間表,市場預......

「專設電表」 社區充電兼顧安全與便利

根據國發會公布2050淨零排放路徑藍圖,電動車的新車市售占比將達30%,國內電動車的市場發展,也帶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