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績效評估方式初探

以平衡計分卡及通用績效評估架構為例

636期

9644
0
6
吳東穎 企劃處

在績效評估領域,無論是組織績效還是個人績效,常用的方法包括目標評估法、平衡計分卡評估法、主觀評估法等多種方法,但從「全面品質管理」(Total Quality Management, TQM)切入的績效評估工具比較少見。以下將分別簡單介紹平衡計分卡(BSC),以及基於TQM的公共組織績效評估工具──通用績效評估架構(CAF)。而本文認為,公共部門或公用事業等組織如能善用平衡計分卡的優點,並結合通用績效評估架構之精神,將有助改善績效表現。

一、平衡計分卡

(一)源起

1990年知名國際會計師事務所KPMG旗下研究機構Nolan Norton Institute資助名為「未來的組織績效衡量方法」之研究計畫,為期一年,由Nolan Norton Institute執行長David Norton主持,深入探討績效表現優異企業的成功之道,哈佛大學商學院教授Robert Kaplan亦參與其中。該計畫於同年12月結束,並完成績效衡量系統的可行性與實施效益報告。Kaplan與Norton並根據其研究結果與心得,於1992年聯合撰文「以平衡計分卡推動績效」(The Balanced Scorecard: Measures That Drive Performance),發表於《哈佛商業評》,在解決傳統績效評估制度過於偏重財務構面的問題上,獲得廣泛迴響與討論。此後,平衡計分卡不僅在學術界成為績效管理的顯學,企業界也競相採用此一全方位的績效衡量系統。

(二)模型簡介

平衡計分卡的內容包括財務、顧客、內部流程、學習與成長四大構面。採取平衡計分卡進行目標管理的企業,在設定目標時,須考慮組織短期和長期目標之間、內部和外部顧客之間、過程和結果之間、財務和非財務指標之間等等的平衡狀態。嗣後,Kaplan、Norton及多數學者發現,在實務運用上,平衡計分卡須結合企業的願景以及營運策略,並將其置於中心,方能轉化為一套環環相扣的績效衡量指標體系,讓全體員工為組織之目標而努力。此外,配合績效獎酬制度,連結具體的目標值及評核權重,以平衡原則有效發揮績效管理功能,俾達創造企業競爭優勢之終極目的。爰此,與其說平衡計分卡是一個衡量績效的系統,倒不如說它是一個實用的策略管理工具。再細部分析而其所謂「平衡」,即如圖1所示,一邊是關於股東、顧客的外部量度,而另一邊則是關於組織的業務流程、學習與成長的內部量度。

1.財務:財務性績效可顯示出組織的策略與執行,對於營利是否有所貢獻。傳統的財務目標通常與獲利能力有關,衡量標準通常是營業收入、資本報酬率,或是經濟附加價值(Economic Value Added, EVA)。但許多人認為傳統的財務性指標不夠完整,其關注焦點在於過去成果,而非向前看,亦無法反映當下的價值創造活動。換言之,財務構面目標是平衡計分卡所有量度的交集,而計分卡所選擇的每一個量度,都應該是環環相扣價值鏈中的一環,終極目標為改善財務表現。如果營運績效改善了,卻無法反映於實際營收及利潤時,管理者應該重新檢討願景和策略,或者提出與之相應的改善方案。

2.顧客:今日許多企業的經營理念都是以顧客為中心,「為顧客提供最高的價值」是常見的使命宣言,不僅要滿足顧客的需求,還要主動瞭解顧客真正的期望,再以創新的作法,提供顧客優質的服務。因此,以顧客觀點來執行工作,已然成為經營者的優先任務。就顧客關心的重點而言,基本上可分為四類:時間、品質、產品表現與服務、以及成本。為了讓平衡計分卡能有效發揮作用,公司應明訂上述四類目標,並將這些目標轉化為特定的關鍵績效指標(Key Performance Indicator, KPI)。

3.內部流程:優良的顧客績效來自整體組織的流程、決策與行動。在建立平衡計分卡的時候,宜先界定一個完整的內部流程價值鏈:創新、營運、售後服務,以探知顧客需求,獲取顧客滿意度與忠誠度,進而達成財務構面目標。創新是一個非常重要的內部流程,對許多企業來說,其效益、效率與及時性,比日常營運流程的卓越性,或保固、退貨與維修等售後服務工作來得重要。

4.學習與成長:學習與成長構面可創造組織長期的進步與成長,確立組織必須建立的基礎架構。學習與成長構面的目標提供了其他3個構面宏大的基礎架構,亦為驅使前面3個構面獲致卓越成果的動力。組織的學習與成長基本上可分為三個主要範疇:1員工能力、2資訊系統能力、3激勵和授權。

二、通用績效評估架構

(一)模型簡介

政府機關、公用事業等組織提供之服務通常具有外部性與公共財等特質,故其績效評估理論之來源,與一般學理上所謂的績效評估略有不同。以歐盟所採之「通用績效評估架構」(Common Assessment Framework, CAF)為例,主要以TQM為理論依據,旨在建立一個適用所有公共部門的通用品質管理評估框架,不僅簡便,且易於自我評估。而應用CAF進行績效評估之政府機關,其所有部門和人員皆以所提供產品或服務之品質為核心,結合管理、數理統計及其他專業技術,建立一套科學、嚴謹、高效的品質管理方法,控制生產或服務過程中影響品質的各項因素,確保以優質的工作、便捷的方法提供滿足使用者需求的產品或服務。

2000年5月,CAF在葡萄牙里斯本召開的第一屆歐洲品質會議上啟動,此後歷經三次修改,目前使用的是比較成熟的2013版,其架構如圖2所示。CAF由兩大類要素構成,即促成要素(enablers)和結果要素(results),共計9項,其中促成要素有5項,分別為:(1)領導力、(2)人力資源、(3)策略與規劃、(4)夥伴關係與資源、(5)流程與變革管理,結果要素則有4項,分別為:(1)顧客/公民導向、(2)員工、(3)社會責任、(4)關鍵績效。5個促成要素發揮作用的程度決定員工、顧客/公民導向、社會責任等3個結果要素,而前8個要素間的協調互動最終將決定關鍵績效的表現結果。此外並以創新與學習貫穿其中,成為一套兼具投入、過程、產出的品管體系。

歐盟強調,公部門績效評估的最終目的是持續改進組織的整體工作績效,而不只是單純地為分配獎金等單一、短期、純功利性的目標而服務。藉由考察結果要素,我們可以回溯考察每個促成要素,進而確定被評估部門的強項和需要精進之處,再藉由創新與學習,持續進行品質改善。CAF承襲及應用了TQM理論與技術,包括其中的PDCA循環,本身其實就是一種持續改進產品或服務品質的管理技術與操作方法。

12
相關文章

「104年度公共工程金安獎暨推行職業安全衛生優良單位五星獎頒獎典禮」觀後感

筆者目前服務於核能火力發電工程處中部施工處,承辦之「通霄更新擴建計畫冷卻循環水抽水機房及緩流池工程」......

理念的溝通行動 才有力量

「內外溝通平台會議」緣起於黃董事長在101年5月15日任職典禮時,以做到「充分的資訊揭露」、「有效的......

興達電廠建廠35週年誌慶

晨曦中越過太武山的陽光照亮了南台灣一處偏僻海濱,海濱旁眾多漁塭中轉動的水車正激起陣陣白色泡沫水花,祥......

從聽不懂的台電專業術語 談技術傳承!

公司正面臨嚴重的退休潮,大家都知道核心技術必須要加速傳承,觀諸過去台灣電力的百年發展史,曾經接受過日......

地底無名英雄的工作紀實

為配合國家經濟發展,公、自辦都市重劃如雨後春筍般在都會區到處開枝散葉,尤其在首善之都的台北,有鑑於重......

翻轉思考之「突破困境,經改2.0」

國際燃料價格從92年起開始飆漲,對本公司供電成本造成沈重負擔,95年起,經營成本終不堪負荷,財務報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