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尋找台電心播客8】

張佳恩《北海岸的高聳巨人》 記錄協和發電廠風華歲月及嶄新面貌

719期

515
0
1
文|吳佩芳 圖|張佳恩

「尋找台電心播客」出聲入化獎7位得獎作品中,協和發電廠主辦效率專員張佳恩的《北海岸的高聳巨人》,介紹在臺灣北海岸運轉超過40年的協和發電廠,不只介紹歷史,更以同仁親身經驗,講述在不同時空背景下,電廠的不同運轉模式,和那些一起走過的精彩回憶。

民國62年第一次能源危機爆發時,因應石油價格高漲且用電量不斷攀升,誕生了全臺唯一的全燃重油火力發電廠—協和發電廠,電力相關的基礎設施也開始興建。

爬梳協和歷史 找回過往榮光

張佳恩在台電工作5年,進公司以來負責更新改建的業務,見證了電廠營運40多年的機組退役,她說:「廠內處處充滿復古感,前輩們告訴我,電廠以前很風光,宿舍裡每一間都住滿了人,甚至有自己的幼兒園,還登上愛國獎券的封面,我甚至根本不知道愛國獎券是什麼,讓我不禁好奇起在我還沒出生的那個年代,協和發電廠到底在臺灣扮演什麼樣的角色。」

在主管大力鼓勵之下,張佳恩開始查閱電廠保留下來的歷史資料,還有前輩們熱心的分享經驗,慢慢將協和電廠歷史串連起來,播客內容主要講協和發電廠背景跟主要營運狀況,一直到現在的更新改建。協和發電廠是目前全臺唯一燒重油的燃油電廠,在整個電力系統中相當特別,協和廠區有非常多蜿蜒的山路,她表示:「因為這樣的地形,我們打造出204公尺高的煙囪,所以將主題命名為北海岸的高聳巨人,從基隆港搭郵輪出海,可以遠遠看到電廠的三根煙囪。」

在當年有著「雨都」之稱的基隆建廠時,建廠人員得時常跟雨神搏鬥,穿著雨鞋踩著遍地爛泥,經歷寸步難行的草創階段。播客中提到,建置4部燃重油的發電機組,每小時可發出總共200萬瓩的電力,占當時電力系統12%的發電量。

起停考驗同仁技術 純熟經驗應萬變

民國74年4部機全部商轉後,核能電廠與水力電廠也相繼完成,離峰時間開始有了多餘電力,相較於核能和燃煤電廠,燃油的發電成本偏高,電廠的營運方式因此改為「二值制」每天起停運轉,非常考驗運轉人員的操作技術,因為機組的起停,不是開關按一下就有電,要將燃料從化學能轉為熱能,再轉為機械能、再轉變為電能,才送到大家的家中,途中需要運轉非常多設備,都要派人手動操作。

在晚上電力需求低時,把機組停下來;清晨的時候,再啟動機組,這樣的日子從72年一直到81年,持續了10年之久,總共做了大約6千多次的起停運轉,成了電廠老前輩們刻苦銘心的回憶,更造就了一群技術純熟的頂尖運轉高手。

讓同仁印象深刻的有88年的729及921兩次大停電,事故當下除了靠同仁熟練的技術,將機組安全的停下來之外,為了協助起動,上一班的人都自動留下來幫忙,直到確定幫不上忙了才回家去查看家裡的災情。

甚至還有電廠的眷屬打電話進來跟同仁說「家裡沒電,你怎麼還不回家」,同仁只能回答:「家裡的電沒來,你就先打給區處的電話通報,因為電廠還有重要的工作要做。」讓聽到的人為之動容。

老兵榮譽退役 繼續陪伴民眾

民國108年12月31日,協和1號機及2號機正式走入歷史,3、4號機也將在未來幾年功成身退,但結束只是另一個開始,張佳恩提到,協和發電廠將從燃油電廠躍身為潔淨的天然氣電廠,能源轉型之外,更力求營造友善的山、海、空景觀,採半開放式供在地民眾觀光,還會結合基隆市政府的景觀規劃、白米甕砲台及海景鐵馬道等休憩資源,將電廠主要設備採用漸層綠色融入自然景觀中,打造出一個名為「希望的綠岸電廠」。

張佳恩致詞時感性的說:「歡迎民眾走進電廠、享用美味的協和冰棒,未來期望自己能親眼看見電廠的轉變,也非常感謝電廠的長官同仁幫忙修飾作品、提供錄音器材,才能得到評審賞識。希望藉由這次的播客活動,讓更多台電人感受你我平凡又動人的故事!」

相關文章

【博見無垠】漁牧循環經濟 開發溫排水新價值

林口發電廠早已和綜合研究所合作利用海上箱網方式進行溫排水養殖試驗,打造「海洋牧場」。除作為電廠溫排水......

【文化台電】宜蘭來電 蘭陽平原上的發電所身影

1922年啟用的天送埤水力發電所是宜蘭所留下最古老的發電所,迄今發電已逾百年,發電尾水是至今仍灌概三......

【電の寫真】眾鳥棲息之地 無聲見證台電生態共榮理念

高雄興達火力發電廠旁特意保留的未來建廠用地,原本是一塊荒廢鹽田,在30年的機緣巧合下,逐漸演變成擁有......

【博見無垠】供電不忘友善生態環境 彰濱光電站榮獲光鐸獎

結合太陽光電、生態及教育等功能的台電彰化彰濱光電站108年啟用,於今(111)年10月台灣國際智慧能......

【文化台電】竹東百年發電所 社區文化路徑裡的珍寶

這是一個從百年前的生活場景延伸到新竹科學園區的故事,順著竹東圳穿越到百年前,看見古早的生活況味,也看......

【電の寫真】電力專屬 臺北都會的地下世界

走在忠孝東路與敦化南路交叉口,你是否想過地底下的樣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