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文化台電】長潭溝上的吉光片羽

714期

1010
0
0
文|嵇景芬圖|布拉格影像工作室、公眾服務處、嵇景芬

日治時期興建的北部發電所,是臺灣第一座火力發電廠,與日月潭水力發電廠,一同支撐起臺灣近代化工業發展的電力基礎。

填海造陸 小島變半島

1937年(昭和12年),台灣電力株式會社(台灣電力公司前身)以填海造陸的方式開始建造北部發電所(簡稱:北火,或八斗子發電所),一部機組兩座鍋爐,為當時亞洲除了日本之外最大、設備也最新的火力發電廠。二次大戰時期,遭受嚴重空襲破壞,國民政府接手後,修復並擴建,新增兩部機組,在臺灣推動近代化工業時,提供支撐經濟發展的基礎電力,影響深遠。

民國72年北火除役後,廠房廢棄多年,因政策之故,基隆市政府與台電協調易地,以這塊地交換協和火力發電廠用地。民國86年,廢棄的電廠經過重新規劃與設計,改建為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簡稱:海科館),保留許多電廠原始結構,如今在海科館中可以看見電廠遺構與新建場館共融在同一個空間裡,一起說著臺灣百年來的改變與故事。

來到海科館的這一日,由曾經在北火工作、後來轉到協和電廠服務至退休的杜世寬導覽,解說北火過去的模樣,提供我們想像這偌大場館曾有的輝煌過往。

北火建廠前,八斗子是一個以杜姓家族為主的小島,主要經濟活動是捕魚,和臺灣本島之間隔著一條長潭溝。「退潮時人可以直接走過去,漲潮時可以承載小船。」由於這條溝的長度和寬度相當理想,可以直接利用海水冷卻機組,也接近產煤的礦區,因此日治時期便在此建造火力發電廠。「外海的水比較冷,也乾淨,所以從長潭尾引水入廠,再從長潭頭排水出去。」杜世寬表示,因為電廠的緣故,八斗子也從獨立的小島變成了半島。

北火用於發電的煤礦原本來自瑞芳,以流籠跨過6座山頭送到電廠,先經過乾燥、磨粉後,才投入燃燒。雖然日本政府在金瓜石水湳洞至基隆和平島八尺門間建有五分車鐵路系統「金瓜石線」,但主要目的是載運金、銅等高價金屬至基隆港出口,八斗子與瑞芳之間並沒有道路或鐵路可行。民國50年,深澳火力電廠運轉,台鐵鋪設鐵路並利用「金瓜石線」部分路基完成深澳線運煤鐵路,成為現在的深澳支線,流籠便不再使用。其後隨著公路系統的發展,北寧路、濱海公路陸續開通,而國產煤也逐漸枯竭,在各種因素交織下,進口燃煤便取代了國產煤。

八斗子孩子嚮往的世界

八斗子深受東北季風影響,以漁業維生的居民在冬季難以出海作業。沒有收入的時節,多數人會設法找一些臨時性的工作以維持收入不輟,周邊與煤礦相關的產業,乃至火力電廠的臨時性工作,便常常成為他們的副業。

杜世寬說,他在高職畢業後,曾跟隨家人從事漁業工作。電廠每年冬季定檢、歲修時,也正是漁業的淡季,他會進入電廠協助清理、刷洗零件。主管知道他想進台電後,告知他台電正在辦理養成班招生,經過一番努力後,如願考取,正式成為台電的一員。

廠區旁的台電宿舍,有他年輕時的回憶。當時,地方上的人管這裡叫クラブ(Club)。他說宿舍區規劃非常完善,當年還沒進台電時,就常嚮往著台電宿舍,或許因為這裡的規劃和外界有顯著的區隔,生活模式也和典型的小漁村相異,像是兩個不同的世界,才有了クラブ這樣的暱稱。曾有一位廠長,看著這群年輕台電人缺乏活力,便邀集臺北總部的女孩子來辦舞會,至今仍讓他印象深刻。

他也提及,孫運璿即使在擔任經濟部長、行政院長時,也常在週末回到電廠宿舍小住。他住的那間宿舍可以看見美麗的海景,當時的總統蔣經國還常常到這裡來與他討論政事。

八斗子散策

「八斗」可能源自平埔族巴賽族語「女巫」的音轉。即使是最早到這裡定居的杜姓家族,八斗子地名由來也已不傳。以類似的漢音為地名的還有臺北市的北投,以及新北市萬里區野柳的八斗。

1焚寄網漁船

焚寄網的捕魚方式由杜家帶進臺灣。由3艘船一組,兩艘拉漁網,另一艘負責用燈火引魚,在這艘船上的人,必須熟悉附近的海流、風向及海面下的地形,如果是能手,可以讓漁船晚上6點出海,8點就滿載而歸。

2蕃仔澳

杜家第二批移民,也就是杜世寬這一支系原居此處,後來遷到八斗子外緣的七斗子居住。

3望海巷

望海巷之名據稱來自河洛語「換番」的美化,「換番」意思是與原住民換物的地方,杜世寬說,以捕魚為主的八斗子杜家,過去經常把捕獲的魚帶到這裡與平埔族換物。有趣的是,台鐵八斗子車站實際上位於望海巷,與在地人對八斗子的地理空間概念不同。

4古厝門口(潮境公園)

八斗子杜家祖先自福建乘船而來,先在基隆停留,再越過和平島,從長潭頭駛過長潭在此處上岸,搭建簡易茅草房後便定居下來。後來茅草房燒掉了,杜家便翻過山頭到山背的八斗子居住。現在只有老一輩的還叫這裡是「古厝門口」,而年輕人都叫這裡是潮境了。潮境對面的山腳下則是「換蕃」及「蕃仔澳」。

5國立海洋科技博物館

改建自北火的舊廠房,是一座兼具展示、教育、研究、蒐藏、休閒娛樂功能,以激發觀眾「親近海洋、認識海洋、善待海洋」,結合智慧科技及整合園區資源成為全國最重要的「永續海洋」創新基地。

6深澳支線—八斗子車站

日治時期,「水湳洞(瑞芳)—深澳—八斗子」之間的「金瓜石線」已有火車行駛。民國50年代,台鐵在「金瓜石線」上修正部分路線,除了運煤至深澳電廠,也兼載客服務。在深澳電廠除役後,這條路線便走入了歷史。直到海科館站設立,深澳支線恢復行駛部分路段。

相關文章

【電の寫真】 節能診斷創雙贏

節能不單只是減少用電,而是如何更有效運用能源,台電線上有「用電診斷中心」網站提供各式節能資訊,線下也......

【博見無垠】 明媚「青山」集綠水

青山壩於民國59年啟用,位於臺中市大甲溪上游,即德基水庫大壩下游約1公里處,為一座混凝土重力壩;主要......

【電の寫真】 妙筆丹青 勾勒台電歡喜做甘願受的搶修英雄

前台電員工(現已退休),從小熱愛繪畫,14歲時為了學畫隻身北上,曾拜師漫畫家葉宏甲,成為關門弟子;後......

【博見無垠】 高美濕地新「風」貌

臺中港風力發電站位於臺中市清水區高美濕地旁,設置有13座風力發電機,總裝置容量達26MW。......

【文化台電】飛越熾烈時代 俯瞰大觀重生與驕傲

動亂的時代總有遺憾發生,但遺憾過後卻總有令人振奮的重生,大觀發電廠亦如是。大觀發電廠的誕生就是全亞洲......

【電の寫真】海洋中的溫室 林口海洋牧場

林口海洋牧場憑藉二大技術打造「循環經濟漁場」及「友善海洋」模式,利用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養藻固碳減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