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此景只應天上有 與環境共融 電廠秘境探幽

678期

5727
0
11

從日治時期第一座水力發電廠—龜山發電廠完工啟用至今,臺灣的水力發電工程發展已超過百年。由於水力發電需利用高低水位落差,將位能轉換成動能,因此電廠及水壩多半建於深山峻嶺、溪水豐沛之處,又因土地受到管制,難以抵達、遺世獨立,保留了當地的原始自然風景,成為一處處展現電力工程與環境共融之美的「台電秘境」。

目前台電所轄的水力發電廠(含承攬電廠)總計有12座、共88部機組,全部串連起來,有如一張全臺秘境地圖,發電處張天瑞副處長表示,如果將台電的水力秘境一一分類,包括農家風景、生態電廠、壯麗水壩等,都各有獨一無二的特色。張副處長以位於宜蘭三星的蘭陽發電廠為例,電廠四周環繞著翠綠的農田,從壓力鋼管上方還可遠眺安農溪圳路流過平原的景緻,開闊的鄉村田野風光,隨著四季更迭,換上不同色彩。

走訪大甲溪發電廠的馬鞍壩生態園區,隱身在森林之中的園區步道,彷彿一條富有魚、鳥、蝶、獼猴、野豬等野生動、植物的生態廊道,為了保護溪流生態,還特別設置了專供洄游性魚類溯游的魚道,遊客只要透過觀魚窗就可以近距離觀察魚兒洄游的過程;另外,南投萬大發電廠更獲得環境保護署環境教育場域認證,除了廠區內的臺灣原生種大豆復育區,以及豐富的動、植物生態等珍貴的自然資源,春櫻遍野的浪漫景色搭配日式歷史建築,更是秘境一大看點。

山巒壯麗 水壩添靜謐之美

若想一探水力工程矗立於大山大水間的恢宏地景,北部首推桂山發電廠烏來機組,其主要引水口有兩處,分別是上游南勢溪的羅好壩和桶後溪的阿玉壩,其中羅好壩鄰近內洞瀑布,風景清幽且易於到訪,其負離子含量還曾高居全國森林遊樂區之冠。大甲溪上游的德基大壩,雙曲線壩體造型雄偉優美,是頗具代表性的水力地標。為充分利用大甲溪水資源,在大甲溪支流的志樂溪上游建有志樂壩,將志樂溪水越域引入德基水庫,水庫下游另有攔截發電尾水的青山壩,錯落於蒼翠溪谷間的兩座壩體,與德基水庫串連成一條高山大壩秘境路線。

另外,絕不能錯過的是曾獲台電「十大秘境」網路票選第一、位於濁水溪河床最窄處的南投武界壩,其最重要的功能是從濁水溪和萬大溪取水引入12公里外的日月潭水庫,供給大觀一廠、鉅工發電廠及大觀二廠、明潭發電廠使用,著名的「日月湧泉」就是因為舊武界引水隧道末端落水口的水壓大、衝出潭面而形成的水柱。

一般遊客往往止步於日月潭,武界壩也因此保有寧靜的山林之美,壩體下方的思源吊橋可俯瞰排沙口和幾乎已被填平的滯沙池,前往上游的摩摩納爾瀑布路上,可遠眺壯闊的綠水及排洪道,在接受山林洗禮的同時,也可感受到前人築壩的不易與艱辛。抵達風景優美的瀑布後,啜飲一口純淨泉水,清涼、甘甜的滋味讓人忘卻爬山、健行的辛勞。

東部四大流域貫穿其中 處處是秘境

除了西半部外,東部發電廠可說是全臺轄區最廣的水力發電廠,從北到南共納入和平溪、立霧溪、木瓜溪(含支流清水溪)、壽豐溪等四大流域,最近還接手原隸屬於台東區營業處管轄的東興發電廠,轄區延伸至臺東縣卑南鄉大南溪流域,目前共計有12座分廠、19部發電機,從民國28年完成第一部清水機組到現在,80年來撐起東部水力發電的一片天。

位於花蓮市區的遙控中心就像是東部發電廠的心臟,統一管控轄區內所有機組,「自從開始採用光纖電纜之後,訊號傳輸穩定,也不用擔心山區暴雨雷害,發生訊號中斷的情形。」東部發電廠李重億廠長表示,自從民國90年東部發電處改制為東部發電廠,遠端遙控中心啟用後,可即時監控機組發電狀況。目前除了碧海、龍澗需派員留守外,轄區其餘電廠皆已無人化,人力調度也更加靈活。

花蓮縣境內的木瓜溪發源於能高南山和奇萊山,由於上游支流眾多,溪水流經的山坡地形高低落差大,適合發展水力發電,從上游到下游,包括龍溪、龍澗、水簾、清水、清流、銅門、榕樹和初英等8座機組,是典型的串列式水力發電廠,一個接一個,上游發電尾水供下游發電使用,其中以民國48年完工啟用的龍澗機組發電量最大,也是第一個由國人自行設計開發的水力發電工程。

龍澗機組依賴上游的龍溪壩攔水發電,有效落差達855公尺,是目前亞洲最高落差的水力發電廠,然而完工後發現,部分溪水進入水壩前即潛入地下、形成伏流,導致入壩水量少於預期,為解決這個問題,民國50年在上游興建小龍壩,再將水引入龍溪壩,56年則在龍溪壩下游增設抽水站,抽取泉水注入壩內,到了70年代,開始利用上游小龍壩與龍溪壩引水路241.9公尺的落差增設龍溪機組,使其水力效能完全利用,龍溪機組也就此加入東部水力發電行列。

篳路藍縷 打造奇萊引水隧道

除此之外,距離市區兩小時車程的龍溪壩上方,還有一條蜿蜒曲折,長達14.6公里的「奇萊引水隧道」,串連起興建在木瓜溪上游的檜溪、林溪、奇萊溪、天長溪及磐石溪等五條支流的攔水壩,充分運用木瓜溪上游的水力,將匯集起來的溪水導入龍溪壩,供給龍澗擴充機組(龍澗2號機)發電,為東部地區帶來源源不絕的電力。

從民國66年開始建造的奇萊引水隧道,其實早在52年就開始規劃並派員探勘,「奇萊引水工程的困難度較下游的木瓜溪水力發電廠擴充有過之而無不及。」當初參與規劃、設計的營建處陳天明前計畫經理表示,他在63年進入台電之時,已是規劃階段的後期,之後也全程參與了引水隧道的工程。

他笑說工程設計不能只坐在辦公室憑空想像,必須接地氣,負責與施工單位配合的他,三不五時就要到現場勘查,若有問題也能直接與施工人員溝通討論,並配合實際勘查情況調整設計圖,且在施工過程中,還必須考慮當地的民情、風俗與現況。

「我平均一個月到現場兩、三次,每次都是重裝備上山,現場的東部水電工程班還要請當地部落山青幫忙揹東西上山。」陳前計畫經理至今難忘當時山青負重入山的身影,也不時想起他們在夜裡升起篝火烤肉、背對背坐定整夜不睡的畫面,而如今平地也可品嚐到的刺蔥與過貓料理,再怎麼樣也比不上30多年前在高山上初嚐的美妙滋味。

這項大工程要在人煙罕至、完全無路可達的陡峻山嶺裡,從無到有,興建五座水壩、一間維護中心和一條隧道,因此施工初期先修整出長達46.5公里的道路,為了加速完工,採取先開鑿施工橫坑,再開挖主要引水隧道的方式,「據說當時從兩頭及橫坑往裡面打,貫通後的隧道連接處誤差最多只有30公分,以過去的技術來說,這樣的定位準確度令人佩服。」東部發電廠運轉經理楊延齡表示。

奇萊引水工程經過許多地質鬆軟地帶,最艱難的環節之一,就是在海拔約1,530公尺處的五甲崩山,興建長約600公尺的五甲隧道,以此連結奇萊壩和更深入的林溪、檜溪壩,從命名就可得知這座山的特性,該處地質不穩、容易崩塌,遇到雨季更會加深工程的難度,光是這條隧道就耗時三年半才完成。

披荊斬棘 養護水路

從前期的地質勘查、設計藍圖到全線通水,歷時15年以上的奇萊引水工程,終於在民國73年完工,充沛的水量讓龍澗機組2號機正式啟用發電,然而後續艱辛的水路維護工作才正要展開,尤其水路潮溼、沿途又容易坍塌,且早期隧道中用來遙控水門的電話線和操作水門開關的電纜訊號容易受到影響,需要手動排除故障。

擔任水路維護工作30多年的蔡萬枝課長,當時幾乎每個月都必須走一趟水路,穿著青蛙裝,涉水進行水壩的排砂、清淤、清理攔污柵及相關維修和保養工作,「一趟路上去最少要花5天,有時候路坍掉了就得用走的繞過去,尤其天長隧道最容易坍方。」晚上就住在奇萊山莊,所有吃、喝的食材都得自己揹上山,「一定要讓同仁吃飽喝足,不然怎麼有體力工作?」

4年多前,由於全線道路、隧道崩塌嚴重,無法通行,造成進入上游五壩及隧道進行清淤、維修等日常保養工作困難,部分採取自然放流的方式集水,楊延齡經理表示:「目前我們已經完成龍溪壩上方奇萊路5.5公里處之前的道路維修,希望『順勢而為』,克服地層鬆軟、崩塌、斷崖、走山等問題,修復全線道路後,才有辦法修復水路。」

奇萊山區地勢險峻,即便是今日,一般人要進入仍有一定難度,遑論半世紀前的山區,沒有人行道路可通達,也沒有先進科技設備的幫助,為了在層層險阻山勢中興建或保修水路,只能藉著傳統工法,一步一腳印地完成,艱辛程度難以想像。木瓜溪水路不只是充滿荒野之美的秘境,在風景背後,還蘊含著早年台電人跋山、涉水又遁地的努力。

相關文章

新機組加入如虎添翼 大潭發電廠擴建 發揮穩供最大戰鬥力

位在桃園市觀音區臨海的大潭發電廠,目前有七部燃氣發電機組,總裝置容量498.4萬瓩,是國內最大天然氣......

老電廠新任務 天然氣成發電主力 通霄發電廠躍升供電要角

從西部濱海快速道路南下,過了白沙屯不久後,即可見到右側矗立著數根巨大煙囪,其中一根上頭寫著「歡迎蒞臨......

Taipower Memory-通霄發電廠

通霄發電廠於民國54年建廠,至今已有50多年的歷史,興建之初補足了當年冬季枯水期的電源不足,隔年陳蘭......

飛林走壁的發電奇蹟 東部發電廠碧海機組的美麗背後

昔因水勢迴盪、波瀾壯闊而以「洄瀾」命名的花蓮,擁有豐沛的水力資源,早在日治時期,花蓮縣境內就開發了清......

隱身山林的綠能秘境 揭開慕谷慕魚神秘面紗

花蓮木瓜溪水路沿途空靈絕美的溪谷風景,彷彿世外桃源般迷人,尤其是串起銅門、清水和龍澗機組的慕谷慕魚(......

Taipower Memory-東部水力足跡

臺灣東部山林秀麗,神秘且靜謐,而在這片廣袤山河中,處處可見台電人的足跡,不論是立霧發電廠的修建、亦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