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監控與修造的藝術家

639期

1308
0
3
文、圖/張錦德

看著林口火力發電廠高聳、顯目的大煙囪,很難想像那也是機械儀器修造高級技術專員徐伯印的工作範圍,只因煙囪裡有偵測儀器,專門用來監測發電廠排煙的顆粒大小以及透光度,而這是台電因應現代人重視環保所設置的。

「別擔心,煙囪裡很安全,不會真的碰觸到排煙。」徐伯印解釋大煙囪內含三隻小煙囪,那才是真正用來排放煙,而在大煙囪與小煙囪之間則設有樓梯方便工作人員上去檢修。

會進入台電大家族,徐伯印可說是台電用人當地化的先驅。民國63年,正值臺灣經濟起飛,電力用量突飛猛進的時候,林口火力發電廠也因應人力需求大量招聘新人,只是這些員工大多來自中南部,無法支援假日加班。於是當時的廠長特別申請專案,跟桃園農工合作,招聘了40名學生,而就讀農工三年級的徐伯印就是在那時候加入台電公司,他高中一畢業就到林口台電廠報到。

說起機械儀器修造,主要工作就是負責儀控設備的監測與維修,要時常監控著儀表的數據,如溫度的高低、壓力的大小,水位的變化,這些數字看似冰冷,但對徐伯印來說卻不是如此,他反而認為自己像藝術家一樣:「溫度有高有低,壓力有大有小,這些數字如果上上下下,將會影響整個發電機組,所以要慢慢跟機器磨耐性,不斷修正、調整,直到數據形成一漂亮曲線為止。」這讓徐伯印感到成就感,也因為把機器的當作藝術品一般的善待、親近,才化解每天面對冰冷儀器的枯燥與乏味。

聽著徐伯印的敘述,還讓人認為機械儀器修造是一件浪漫的工作,事實上辛苦的地方也不少。與其他台電工程一般,這工作也有感電、攀高的風險;另外由於是火力發電廠,因此在發電機廠房內工作,難免要面臨高溫考驗,加上鍋爐是燒煤發電,廠房內許多管線都佈滿灰塵,即使天氣再熱,工作時還是得戴上口罩才行。

而最讓他印象深刻,莫過於民國68年夏天,由於用電過緊,使得發電廠一部機組的鍋爐管線破裂,於是所有的員工都下來搶修:「可說是沒日沒夜啊,結果天亮修好後,又換另一部機組也破管,變成兩天兩夜無法回家,偏偏廠房內又熱,想偷打個盹也很難啊!」徐伯印笑說那時候沒有勞基法,即使有,眼看著股長、課長都跳下來帶頭做,身為基層員工,怎麼可能停下來休息:「就像台電外線人員,碰到颱風還是要沒日沒夜的搶修,而這就是『使命必達』的台電精神。」

相關文章

台電嬌點賴沛琪 高爬電桿沒在怕!

賴沛琪是台電台東區營業處的第一位女性配電技術服務員,而目前台東區處只有二位女性外勤員。從考試進入台電......

就算颱風來襲 也要堅守到最後一刻

62歲的楊清福,民國61年高職畢業就進入日商的電子公司上班,雖然當年每個月六千元的薪水已相當優厚,他......

這是我們的工作、責任, 更是我們的榮譽!

身為核一廠的電機設備裝修高級技術專員,謝榮譽平常的工作就是巡視電廠,進行發電設備如發電機,附屬設備如......

「一等士官長」 講師級的技術專員

16歲進入台電,今年61歲的葉乾城,在台電服務的年資已長達45年,專業的「電銲」技術在全國可說無人可......

「快焊快出」的一流技術

電力修護處第二工作隊的湯清光,一頭灰白的頭髮,顯示自己在台電的工作資歷。他於民國65 年進入台電,從......

披荊斬棘30年 輸電線路的先導

張炳棋擦擦汗,揮動柴刀從芒草叢中,劈出僅容一人鑽行的空間,推進到稍具視野之處,環顧展望,2、3小時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