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翻開生態地圖  探尋電力場域豐富物種

737期

765
1
0

台電遵循《台電環境白皮書》六大策略面向,同時積極進行全臺電力場域的生態亮點盤點工作,透過諮詢專家、建立相關指標並實地考察,分享「八大電廠明星生態地圖」。充分展示台電環境保育的具體成果,為臺灣生態保育帶來新的契機,也呈現了台電在生態共融及永續發展道路上的探索和貢獻。

看見台電.生態嚮豔

自從民國108年發布《台電環境白皮書》起,台電每年辦理環境月系列活動,回顧前一年度的執行成果,呈現推動生態永續的理念與願景,落實友善環境承諾。台電環境保護處副處長吳政宏說:「過往台電秉持『工程師文化』精神,實事求是、默默耕耘,努力做了很多事情,但外界並不見得那麼明白。」提到本年度環境月主題,他表示:「我們以『看見台電.生態嚮豔』為核心概念,聚焦在電力設施周邊生態共融的成果。」

「透過環境月的系列活動,我們希望讓各界了解台電的生態保育願景,讓大眾知道台電做了哪些策略措施、目前有什麼樣的成果?共同檢視是否落實守護環境的承諾。」吳副處長也強調不能愧對大眾寄望,以及企業肩負的社會責任:「除了生態共融,今(113)年環境月我們也提出『Go Future』概念,希望從現在到未來,台電所發出的電力都能逐漸變得更加潔淨、落實永續。現在不改變,美好的未來就不會實現,這便是台電念茲在茲、不斷提醒自己求新求變的最大動力。」如何能夠真正做到使每一度電都不破壞生態,吳副處長認為這是大眾非常關心的議題,也是台電多年來努力的方向,期盼藉由今年環境月系列活動,讓社會看見台電的決心與用心。

八大電廠四季生態 明星物種生機盎然

民國109年6月,台電根據長期觀測研究所得的生態資料,邀集橫跨自然環境、經濟、社會等各領域的學者專家,進行諮詢、現場勘查,進而擬定相關指標,評選出15處具生態共融潛力的場域,並在去(112)年9月成立生態保育專家小組,擬定八座具有特殊在地物種的電廠作為亮點場域,於本年度環境月分享「八大電廠明星物種生態地圖」,各物種因地制宜,採取棲地營造、保種復育、生態維護等不同策略作為。台電亦將物種依四季時序列表,便於民眾按圖索驥,前往踏青探祕。

台西風力場址 蝙蝠遷移「住房率」高

雲林縣台西海埔新生地北堤防風林內,是台電的「台西風力發電計畫」場址,具有四部風力發電機組,於今年初展開施工作業。台電在初期調查環境時發現當地蝙蝠生態豐富,便採取補償作法,目前已在風機預定地附近打造出一條遷移廊道。今年3月24日總經理王耀庭更撥冗率環境保護處處長温桓正、環境保護處及再生能源處相關同仁赴台西風機場址,視察風機工程進行及蝙蝠巢箱設置狀況,並對在場相關作業同仁之努力深表肯定。除期勉風機工程施作順利外,更深切期待藉由蝙蝠巢箱設置,形成蝙蝠遷移廊道,能發揮「棲地補償」之功效,降低未來風機運轉對當地蝙蝠族群的影響。

蝙蝠遷移廊道第一階段已設置100只蝙蝠巢箱,目前累計超過1,700隻東亞家蝠利用,「住房率」高達95%,代表蝙蝠相當滿意這些「新居」,預計還會持續向外增設。台電環境保護處副處長林景庸表示:「最終目的,是將蝙蝠逐步引導遷移到1.6公里外的南側防風林,未來當風機開始上線運轉,能將對蝙蝠造成的衝擊降至最低。」

團隊為蝙蝠戴上不妨礙行動的塑膠翼環,並使用聲波偵測器,以觀察了解蝙蝠活動情形。從設置巢箱、記錄入住情形、逐步引導蝙蝠遷移至防風林,到後續的生態活動追蹤、評估計畫實施成效等階段工作,皆需要長期全力投入才能完成。台電的蝙蝠遷移計畫是臺灣首例,為了達到生態共融目標,團隊直迎挑戰,除了參考國外經驗,每月巡檢時也會偕同專家一起討論、集思廣益,當發現蝙蝠陸續入住,喜愛巢箱、對巢箱具有忠誠度,並開始孕育下一代時,團隊感到欣慰且觸動。

曾拍攝《飛鳥電廠》的知名生態導演許鴻龍,與台電再度攜手合作,以台西風場的蝙蝠遷移及保育為主題,完成《蝙蝠喬遷大計》紀錄片。林副處長說明拍攝初衷:「相較於書面資料,動態影片得以傳遞更詳細、深入的保育過程,也讓大眾更容易觀賞到生態共融的成果,增加台電與社會對話的空間,因此才會採取拍攝影片的紀錄方式。」

一期一會用心保育  永安濕地成水鳥大飯店

永安濕地坐落在興達發電廠管制區內,蘊含豐富的潮間帶動植物,是候鳥過境臺灣的重要覓食中繼站之一,為了兼顧開發與生態保育永續發展,台電劃設41.25公頃作為濕地保護區,並提出完整的生態共融計畫,人為控制濕地水位低於海平面約30公分,以保留鳥類的多樣性。濕地中飛鳥物種與數量逐年遞增,被譽為「飛鳥電廠」和「水鳥大飯店」。

除了加深場域與環境的聯結,台電亦致力結合生態保育和人文教育,例如在萬大發電廠附近的親愛國小萬大分校推廣環境課程與活動;並與尖山發電廠附近的澎湖龍門國小合作,邀請學生採收荸薺,宣導環境保育重要性等,多方落實生態共融概念。林副處長認為,在強化電力設備與自然生態之間的和諧關係時,台電的首要任務是與學界及社會對話:「建設過程中,必須確保對環境造成的衝擊降到最低。環境永續,電業才能永續,如果純為開發而開發,是顧此失彼、得不償失。我們希望有更多人一起來參與、推動、凝聚共識,包括環保團體、各界學者、專業人士,以及在地民眾,都能共同關心這片土地,建構互動良好的對話橋梁,才能迎向更美好的未來。」

落實生態共融計畫的長遠目標

為了營造更多與當地生態融合的電力設施、達成生態共融計畫的長期目標,除台西風力場址及興達發電廠的永安濕地之外,台電目前正在進行大甲溪發電廠的生態共融營造工作。由於環境變遷、河道沖刷,造成魚道的入口落差變大,台電規劃於攔水壩設置生態魚道,保持魚類洄遊廊道,以維護河川中生物的棲息與活動。經過初步改善後,目前已經陸續有魚類利用魚道上溯,一旁也裝設自動影像辨識系統,用來記錄使用魚道的魚種及數量,統計分析效益,預計將於今年完成大甲溪發電廠的水系生態廊道。

此外,卓蘭發電廠廠區的野生動物生態豐富,台電已經在111年進行完整的生態調查,預計未來將在此營造淺山生物通道,提供能讓動物安全自由穿越淺山棲地的廊道,以保護在地自然物種。

未來,台電會不斷針對已完成的生態共融計畫進行優化,亦會持續連同各界學者專家共同研究、評估、討論,並與地方政府、在地里民、非政府組織、環保團體及社區學校結成夥伴關係,共同參與生態共融營造工作,積極發展其他具有生態潛力的電力場域,確保當地自然生物多樣性,以落實生態共融計畫。

相關文章

實際選用都說好 批次生產+用電管理 助產業省電費

台電從去(112)年推出批次生產時間電價之後,有超過400多個用戶改採用新的計費模式,除了實際支出的......

電力與生態和諧曲 譜出永續生命力

為達成環境保護與生態永續,台電長期監測電力設施周邊環境,亦對經營場域進行保育措施,積極營造生態共融,......

推動生態共融  台電實現對環境永續的友善承諾

近40年來,台電全體一心,著重於保護電力設施周邊的生物棲地與環境,以營造生態共融為核心策略,維護生物......

響應OECM精神  繪製電力與生態共融藍圖

電力設施與生態融合,一直是台電的現在進行式。近年國際間倡導的OECM(Other Effective......

增強電力調度預判力 打造綠能發電全感知

當再生能源大量併網後,由於綠能有間歇性的特性,為了精準預測未來綠電供應的變化,台電持續投入精進預報系......

結合氣象科技預測 實現更精準的電力調度

臺灣近年來積極推動再生能源,太陽光電及風力發電挹注電力系統的力道逐漸加大,卻也逐漸顯現出對於電力調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