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需求面管理 能源有效利用的夯趨勢
727期



總編輯 徐造華
電力是現代生活不可少的神器,為了穩定電力的供應,先進國家除了在電力「供給面」,興建多元能源的電廠外;在用電「需求面」,也可以透過使用者的用電管理減少電力需求。台電一向走在世界最前面,從民國68年起開始推動需求面管理,40多年來,不斷因應用戶與系統的需求,修正時間電價及需量反應,追求更有效率的電力管理。
隨著太陽光電在臺灣蓬勃的發展,夏季白天的用電,多半可由豐沛的太陽光電支應,但是太陽下山後,台電的發電機組要適時啟動來應付「夜尖峰」的高用電需求,於是推出了「計畫性、即時性和需量競價」等電費扣減誘因方案,吸引各類不同生產製程或用電需求的用戶選用,在不影響生產及生活品質下,只需調整用電的時間帶,移轉尖峰到離峰用電,就能為社會、用戶和台電帶來三贏的最佳利益。
近年來,需量反應措施已經成為世界各國的能源管理夯趨勢,台電自推出「時間帶調整」搭配「需量反應負載管理措施」方案以來,已經減少夜尖峰100萬瓩的用電量,相當於台中發電廠兩部火力機組的發電量,展現透過價格手段促成需求面改變產生的效果。
本期特別採訪利用台電需量反應措施而大量減少電費支出的企業,讓這些電力管理的神隊友來分享贏家的祕訣,同時期待有更多的企業用戶,搭上能源有效利用的夯趨勢,共享需量反應措施帶來的美好成果。
相關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