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未來電力要從哪裡來?

626期

930
0
4
李進益

民國104年1月底全國能源會議召開,核電議題再度上演激烈攻防,但最後又以「沒有共識」草草收場,白忙了!

台灣到底該不該有核電,擁核與反核兩派始終爭論不休,孰是孰非?很難論斷。只是不論再怎麼爭辯,事實總歸是事實,並不會因為那一方爭辯贏了,問題就不發生,所以大家終究得理性來面對並解決即將發生的國內電力短缺問題。

由於核四封存,無法順利發電,明年台灣地區的電力備用容量率將跌破10%,限電風險大增;接踵而來,民國107年至114年之間現有核一、二、三廠核能機組也全將接續達到除役年限,屆時供電的缺口更大,要如何替補呢?

103年台電現有三座核能電廠總發電408億度,占所有發電總量的18.61%,而再生能源(含風力、水力、太陽能)發電占比僅2.86%,因此若想靠再生能源來替補核電,很不切實,務實做法應該要選擇天然氣與燃煤發電。

如果選擇燃煤發電,雖然每度發電成本1.30元,比較接近核電的0.96元,但碳排放量很大(碳排放係數為0.929公斤╱度);如果選擇天然氣發電(複循環機組碳排放係數為0.432公斤╱度),碳排放量可以減少一大半,問題是每度發電成本3.92元,比燃煤發電貴2倍,電價勢必得漲很多,大家可要做好面對高電價的心理準備。

其實,替代發電還不只有發電成本高低的問題,它所牽涉的問題相當錯綜複雜,例如若沒有足夠替代發電造成電力備用容量率不足,限電風險將大大增加,產業新投資很可能因此卻步;如果電價太高,除了會帶動民生消費物價上漲之外,甚至會迫使部分製造產業出走海外,進而引發失業的社會問題;若選用發電成本較接近核電的燃煤發電,則會衍生出碳排放量問題,未來MIT產品外銷可能會因為「碳足跡」問題遭到制裁或抵制。

替代發電另外還有其他風險也必須考慮,例如替代發電若選擇天然氣,則現有儲槽周轉天數不到10天,不像燃煤至少會有30天的安全存量,萬一碰到接連兩個颱風侵襲台灣,進口液化天然氣無法及時運補至岸上儲槽,天然氣發電有可能會「斷炊」;如果選擇燃煤,電廠興建遭到地方民眾抗爭的風險會遽增。

要選擇那一種發電方式比較好?個人來說或許只要喜歡就好,但如果從國家與社會的角度來做決定,則除了要考慮發電技術的可靠性、安全性以及民眾的可能接受程度外,還必須考慮發電成本的高低,以穩定國內民生物價,並維持產業對外競爭力,同時也得兼顧能源多元化,以分散並降低未來可能價格飆漲或供應短缺的風險,所以未來電力哪裡來?不能光喊「非核家園」,就可啥事都不管。

相關文章

缺電的夢魘真的會再來嗎?

每次台電公司或經濟部提出「限電」或「缺電」的預警,國內有一些團體與人士總是會「慣性」指控:「又在恐嚇......

綠電認購

「綠色電價」制度已是當今國際潮流,台灣也趕上流行實施綠電認購,只可惜綠電認購不踴躍,好制度的效果大打......

給台電工程師文化找碴

台電公司在國營事業算是優等生,除了在電力搶修、用戶服務等多方面有口碑外,經營超過一甲子的台電也焠煉出......

穹頂下話火力發電

大陸前央視主播柴靜拍攝《蒼穹之下》霧霾紀錄片,不僅在中國大陸引發熱議,其效應也在台灣持續發酵,尤其是......

推動再生能源發電

幾年前,我們在與韓國尬經濟發展表現時,常有人不服氣說「韓國能,為何台灣不能」;現在提到推動再生能源發......

閒談新版電價公式

台電從95年度開始年年虧損,97年度虧損更高達1,013億元,致使截至102年度底止累積虧損高達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