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文化台電】百年縮時,看盡后里美麗與滄桑

712期

1544
0
1
文|嵇景芬 圖|林政群、大甲溪發電廠

時間總是帶來故事,后里機組經歷了重大的地震事故與戰爭,在臺灣史成為顯學的此時此刻,臺灣老電廠的故事理應有更多的記載,她的故事尚待挖掘。

中部第一座水力發電廠,帶動地方產業發展

1908年(明治41年),臺灣總督府為灌概農田而規劃建造后里圳,為了更有效率的利用水力並發展經濟,當時的臺中州大甲街街長聯合士紳建議總督府利用后里圳水發電,於是在1909年(明治42年)建后里發電所,1911年(明治44年)開始供電。

后里發電所雖然不是臺灣最古老的水力發電廠,卻擁有至今仍在運轉、全臺最老的水力機組,目前廠內有兩部機組,其中德製西門子發電機組從建廠至今已運作超過百年。后里發電所的供電範圍為當時的后里、豐原、臺中市、大甲、彰化市、鹿港等地,發電量800kW。「當時的用電需求低,大多只有燈泡照明,雖然現在看起來這裡的機組發電量很小,但在當時,這裡的發電規模幾乎可與現在的核能電廠比擬。」大甲溪發電廠運轉經理鄭財河說。

后里圳水進入電廠發電後,尾水流入城廓圳灌概周邊平原,當時電廠旁就是一大片甘蔗田,台糖的月眉糖廠在電廠的西邊約6公里處。而在發電方面,自有了后里發電所後,夜間有了照明,也讓大甲著名的帽蓆得已趕工增產,帶動了產業發展。

后里發電所於民國66年與天輪發電廠合併,民國85年再併入大甲溪發電廠,現稱「大甲溪發電廠后里機組」。

歷經劫難,依然保有美麗身影

時間在后里最顯著的刻痕,應是1935年(昭和10年)4月21日清晨發生的關刀山大地震,震央在大安溪中游,新竹州及臺中州(包含今桃園市、新竹縣、苗栗縣、臺中市、彰化縣)受創最嚴重。后里機組退休員工張龍男說,「當時房子全倒,家人都住帳篷裡,還好很快就有人從外地趕來煮熱粥給大家吃。」張龍男轉述家中長輩口述地震發生時的景況,其家族世居后里,地震發生時他尚未出生。

當時的報紙裡大量記錄了地震造成的災害,除了民間受創的情況、各方義捐外,也記錄了后里電廠受損、搶修及電費減價等相關報導。報導中說后里發電所取水口及水路被岩石埋沒,張龍男進一步說明,「地震後,取水口的內襯掉落,當時修復的方法是加厚水道內壁,內部空間自然縮減,送水量就減少了。」原本日本人設計電廠時,通過取水口後分從4道鋼管送水,但地震後水道縮減,取水量不足,其中2道水路從此封閉不用。

除了地震,二次大戰時后里發電所也曾遭受空襲,幸而掉下來的是一顆未爆彈,卻已讓電廠人員飽受驚嚇。張龍男說「美國人不炸電廠,都炸開關廠。」大甲溪發電廠供應組經理蕭文振補充說明,「開關廠要復原比較容易。」而后里的規模比較小,所以沒有開關廠,電力直接送地方線,或許正因如此而逃過了一劫。

后里發電所經歷了大地震,也熬過了戰爭,建物及結構依然維持初建造時的模樣,探索早期臺灣電力供應與歷史,后里發電所絕對是不可錯過的一站。

后里散策 后里發電廠水路設備佈置圖

張龍男保留了過去台電手冊中所附的地圖,標示后里圳水路到電廠沿途的佈置。

電廠內的圳道

后里圳水路經過這條圳道進入電廠,圳道的結構仍和百年前一樣,未曾改變。發電後的水則分流到后里圳及城廓圳,灌概各區農田。

二戰的炮彈掉落處

戰爭時,電廠往往是攻擊目標,后里發電所就曾遭美軍炮彈襲擊,根據張龍男口述,當時一顆炮彈掉在送水管的中段,並一路往下滾到前池處,幸未爆炸。二戰時張龍男年幼,這些故事是其任職於台電的岳父轉述。蕭文振說,當時被炸彈擊中的鋼管已於民國90年代更新。

台中線震災復興紀念碑

關刀山地震後豎立的紀念碑位於泰安車站內,碑文記錄了地震後苗栗到臺中之間舊山線鐵路受損及修復情況。紀念碑後方的山壁上則是后里圳的明圳道。此外,附近亦有后里圳獨特的水橋,值得一訪。

河床上的抽水設備

去(110)年逢少見的乾旱,水利會開挖大安溪下方的伏流水,以馬達抽水後送進大安溪的引道,再進入后里圳,目前該組設備仍留置在大安溪河床上。

泰安車站

建於1910年,1935年關刀山地震後損毀重建。張龍男說,當時舊山線柔腸寸斷,對需要利用鐵路交通的人怎麼辦呢?日本政府祭出了減價法,從海線繞過去票價和舊山線相同,於是不少人就趁機坐火車到海線玩。

后里圳源頭

大安溪旁的后里圳路起點。攔汙閘外有農田水利會簡單堆成的引道,讓大安溪水流進后里圳,電廠再利用圳水發電,因此由台電依發電取水量提供每年固定比例的金額至水利會分攤取水口工程費用。

相關文章

【電の寫真】海洋中的溫室 林口海洋牧場

林口海洋牧場憑藉二大技術打造「循環經濟漁場」及「友善海洋」模式,利用電廠排放的溫室氣體,養藻固碳減少......

【博見無垠】山間秘境 生態與人文的交織

萬大發電廠是萬大機組與霧社機組的總稱,建於溪流與山林之間,具備森林生態系多樣之物種組成,亦包含溪流生......

【電の寫真】住在電廠宿舍的童年

1949年生於花蓮。師大歷史系、文化學院藝術研究所畢業。曾任職報紙副刊、雜誌、出版編輯多年。70年代......

【博見無垠】水聲山色在烏來 鬱鬱林間的「羅好壩」

「羅好」之名來自泰雅族語「Rahau」,意思是「濃密的森林」。......

【文化台電】走讀台電,南勢溪邊的美麗身影

民國93年,日本土倉家族來臺灣,行程中特地拜訪當時已廢棄的台電舊龜山發電廠;民國98年,烏來發電廠來......

【電の寫真】桂山發電廠日式宿舍 走進歲月裡的溫暖回憶

往桂山發電廠途中有一條分岔馬路,一邊緩步走上斜坡,一邊欣賞底下南勢溪風景。不遠處出現一排日式平房,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