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上天入地布建未來 守護電力的職人匠心

710期

2452
0
3
採訪、文字|許佩玟 圖|新桃供電區營運處、新竹區營業處、大潭發電廠、塔山發電廠、再生能源處、配電處、鍾政宏、劉曉天當代影像、林政群 協助|新桃供電區營運處、新竹區營業處、大潭發電廠、塔山發電廠、再生能源處、配電處、資訊系統處、電力調度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從電廠或案場第一線,到智慧電網及交易平台的建置與運作,在不同崗位的台電人身上,相同的是為了穩定供電的使命必達。新創時代風起雲湧,電力群將尖兵們,縱向深化職能之外,更橫向跨域T型化,敬業與專業的極致堅持,展現百鍊千錘一生懸命的職人魂。

登高入海 與天拼搏的故事

新年、節日假期,正當大家與親朋好友歡聚出遊時,有一群人上山下海,攀高入地,與天候、環境相搏,只為供應全民如陽光、空氣般重要的電力。在外人看來備感辛勞與高風險的工作,是這群人平凡的日常,是什麼樣的熱情與原動力讓他們堅持敬業、專業,用笑容迎接各種挑戰?

爬過數千鐵塔電桿 創新思維解工作難題

元旦假期,民眾沉浸在跨年的歡樂聲中,新桃供電區營運處的總領班徐世嘉卻在山區,進行天輪-龍潭線鐵塔改建工程的停電準備。

民國69年進入台電的他,70年分發到新竹保線區,至73年改制為新桃供電區,轄區內的3,458座鐵塔、電桿,40多年來他爬過的多達8、9成,將12、14米電桿更換成18米鐵柱型,許多新開發區域如新竹市慈雲路上原來的鐵塔遷移、再到地下化……都有他的經手。

談及工作挑戰,他第一時間想到的是,高鐵新竹站興建期間,因當時高鐵的高架結構造好,無法搭架與碰觸,他想出創意工法解決難題。早年高山區作業需滑下十多米掛9只制震器,當時無人敢下去,主管祭出「掛1顆送1打啤酒」徵勇士,他自告奮勇,設計板車滑下去,把9只全掛上,順利完成使命,贏得所有啤酒。從此以後,每遇到作業上的困難,他總會想出創新的方法突破,這是他樂在工作的成就感與吸引力。

採訪當天,隨著他的腳步來到新竹-竹東線36號塔,為維護鐵塔設備安全,進行竹木修剪。因為工作,他認識許多山林樹種,也在工作中培養爬山、攝影等興趣。他自在享受外線工作,談及未來退休後的生活,反而擔心離開工作的日子如何安頓,真是十足樂在工作的職人!

一旁剛從施工現場檢驗回來的同仁王鼎竣,是徐世嘉眼中的接班種子,爬過全臺最高的110米 、約37層樓高的鐵塔。他猶記當時風很大,起初很緊張害怕,約到16米高之後就無感了,過了這一檻後,再攀爬其他鐵塔、電桿作業,都已不算難事。

家住臺中的王鼎竣,長住公司備勤宿舍,只要房內燈光一閃爍,立刻查看手機,搶修通知電話一來就往外衝,往往因此淺眠。聊到職業病,徐世嘉則樂呵呵的說,旅遊途中都會觀察當地的電塔線路,「常被老婆唸,天天看都看不膩」!若在非轄管區內發現疑似問題,他還會通知公司其他供電區處呢!

市巡課發明家 故障零容忍高標要求

視線轉到新竹區營業處的最大課-市巡課,新年期間,同仁在近郊山區徒步推著纜線施工。課長許清壽不需輪值,卻要隨時留意手機有無值班同仁的來訊,好即時回覆。日常負責督導巡檢與事故處理,他不時需到現場會勘,每日平均多達上百件通報,包括孔蓋有聲響、樹木碰觸、電桿傾斜、第四台導線掉落、家戶跳電……等,事故原因真正屬公司的僅四成,許多非台電業務,也視情況協助處理,很受用戶好評。

由於服務範圍涵蓋護國神山產業、百貨等,竹科廠商對供電可靠度的要求很高。例如一年一次的歲修,在全國經濟引擎的竹科只能停電一天;園區內5個變電所,每個只容8小時作業,他坦言:「我給自己的目標是設備故障零發生,壓力很大」!

白蟻是竹科電纜地下化最大的威脅,非常狀況,需要非常解法。35年來始終在新竹區處服務的許課長,從現場領班、主辦到課長,專業職能持續精進,他發現園區前身是蔗園、茶園,白蟻是當地「原住民」,難怪老是驅之不盡。他將蟻害熱區標定出來,透過藥劑的使用與更換固定設備,雙管齊下預防蟻害損及纜線。他還研發出一款防鼠網,利用電線防範松鼠爬電桿誤觸死亡並造成附近停電事故頻傳,減少三至四成鼠害,這套裝置已推廣到其他區處使用。

對於職責,他表示「盡己所能,降低事故發生率,確保同仁工作安全最重要」。課內同仁每人至少5張證照,依循SOP作業,將風險的發生降到最低。每次處理完事故,看到用戶有電、感謝台電的當下,對他來說就是最好的回報。

課內服務一年多的同仁陳庭璿便深刻體會到訓練時的嚴苛,是作業時的安全保障。執行外線維護工作時,常需停電上電桿,有學長手把手的帶領,讓他逐漸擺脫緊張感,而課長更是盡可能地把一身技能傳承下來。對於技能逐漸掌握,穩健邁向獨立作業的目標,以及逐漸能與同仁相互扶持、分擔任務,是他現階段的成就感。

畢業就進台電 一生懸命的職人精神

來到桃園市觀音區海邊,供應全臺灣北部地區 1/3 用電量的大潭發電廠,走入中控室,值班同仁正在聯繫積水問題,而維修人員已迅速在一旁集合,準備出發緊急處理。

值班經理徐士豪帶領同仁兢兢業業監控、巡視每部發電機組,仔細核查、記錄每項設備運轉數據,仔細核對操作流程圖及運轉作業標準,一旦發現異常,立即通知維護部門檢查維護,即時處理,一如採訪當天遇見的情況,避免影響機組的正常發電。

發電機組多、範圍大,需巡視的設備多,而值班人員的編制有限,本就格外辛苦,加上發電機組管路、設備多為高壓、高溫,及以無色無味、及使用與空氣混合後易燃易爆的天然氣作燃料,工作環境風險高。因此,穿戴安全帽、耳塞、手套、安全皮鞋、手電筒等基本裝備外,也需定期、定點量測天然氣有無洩漏,以維持機組運轉安全,預防工安事故發生。

「我們很多同仁都是一畢業就進台電」,多年來傳承工作經驗,為公司培育新進優秀電廠運轉人才,看著剛畢業無經驗的小樹苗逐漸成長到獨當一面,從業30年的徐士豪頗感滿足。

除夕夜、節假日無法與家人團聚是常有的事。電廠同仁們相處的時間遠超過家人,可說情同手足。除夕夜當天,輪班的同仁通常準備簡單的火鍋,一起感受過年圍爐團聚的氛圍。除了年節假日,颱風來襲、全國性選舉、考試等重要時刻,也是電廠發電機組負載變化操作最具挑戰的時刻,機組運轉同仁總是繃緊神經,確保電力供應正常。

光電工程種子 鹽灘泥沼的雨鞋人生

兩年前,再生能源處太陽光電廠光電三組的陳詠霖來到建在廢棄鹽田上的台南鹽田太陽光電場預定地。還記得動工時正逢雨季,積水加鹽灘地本身的土質濕軟,「當時一片汪洋,連行走都困難,更別提機具作業;後來劃出區塊,一區區輪流將水抽排出去,翻晒濕土,等土壤乾燥,才能進行施工」。

因有施工期程目標要達成,加上天候影響,有時為趕工期,即使過年過節也得加班。所幸於109年9月提早完成裝置容量150MW(15萬瓩)併入電網,這座相當於300個足球場的地面型太陽光電場,成為全臺最大、世界第46大的光電場。

其後的維運工作也不輕鬆,光是巡檢就要走上數公里路,如遇雨季,鹽灘地尤其難走。點滴過程未感壓力,倒是能將原先覺得不可能達標的期程如期達成,把損壞的東西修好,對他來說是踏實有感的成就

剛從會議與案場奔波脫身的經理蘇育辰笑著插入一句:「因為時程壓力由主管承擔」。不僅扛任務目標、時程壓力,為符合工程標準與確保同仁安全,他也視情況鼓勵同仁參加訓練、取得證照,「要與時俱進,有創新思維,對技術士很重要」。南鹽光電場因案場大加上基地的特性,有許多前無經驗借鏡的狀況需突破。它的啟用,對外,不僅是全國光電的示範場;對內,團隊人員個個都成光電工程的種子,同時也輔導承攬商一同突破與進步。

一旁的陳詠霖穿戴上雨鞋、安全帽等裝備,攜著熱影像儀,準備到案場檢測施工情形。不說不知道,原來他之前在臺中做陸域風電的維護工作。風電工作又是怎番情形呢?

離岸風電的海上冒險 要膽大要心細

彰化芳苑外海約6公里處有一座高達95米、相當於32層樓高的海氣象觀測塔,海域風電廠離岸營運組的機械工程師林永紘需定期爬上執行設備維護、保養與資料蒐集工作。

這座海上觀測塔為場址環境條件進行量測及資料蒐集,作為風場設置及評估所建。他於105年進入台電,離岸風電也在那時開始推展。他猶記當時執行任務只能搭漁船,凌晨2、3點就得準備出海。到達現場後同仁幾乎全暈船。幸好,健朗的林永紘不會暈船,天生適合吃這行飯。

海上作業有許多不確定性與危險性,除了天候的影響,還得面對落海、溺水、高處墜落、感電、頂靠作業被夾壓等風險,因此每次工作一定穿戴重達7~8公斤的安全裝備,登塔離塔全程作業依照SOP來執行,一切以安全為要。後來出海作業由漁船改為專業人員運輸船(CTV)後,大大降低頂靠作業的危險並改善候潮問題。

出海作業做什麼呢?除了海測塔維護,109年台電離岸一期會同試驗如火如荼進行,包括現場接線檢查和設定值檢查、開機測試、警報測試、風力發電機自動啟動/停止測試等,「每次出海至少得在船上待滿一週,很多時候得持續執行任務長達12小時以上。完成後回到運維作業船上,還得完成回報,抓緊時間恢復體力,為明日任務做準備。」

有回在聖誕節值勤,船上工作夥伴幾乎都是外國人,當天工作,外國籍船長及船員們皆穿著筆挺制服,分享節慶食物,可感受到濃厚的過節氣氛,算是辛勤工作中的小確幸。隨著即將接管離岸一期風機運維工作,可以預期未來與同仁24小時輪流值班,將遇到更多年節假日輪值的情況。

辛苦歸辛苦,他將任務現場環境狀況及經驗撰寫作業程序書,以規範作業標準,確保同仁作業安全,以供公司相關單位參酌使用,因此榮獲108年度從業人員安全衛生優良事蹟獎勵;為增加海測塔附加效益,透過安檢所設置的海氣象展示看板,將蒐集的資訊能與漁民共享,作為漁民出海作業參考,對於投入工作並樂於分享的他,都是敬業樂業之餘很大的撫慰與回饋。

職人魂燃燒中 團隊合作齊拼搏

工作逾40年的總領班徐世嘉,初入台電,由日治時期訓練出來的資深老領班帶領,對職內工作從頭到尾都非常嫻熟精練,一絲不苟,至今仍深感敬佩。隨著世代更迭,如今,年屆退休之齡的他,成為帶領同仁的資深總領班,傳承昔日老領班的職人精神,也秉持開放、與時俱進的態度,鼓勵同仁應用數位工具與能力融入日常的工作中,他說:「我們的任務無法單兵作業,都是團隊分工合力完成」。

在他身上,我們看見從傳統到再生能源的電廠、案場與現場,從資深到新進同仁,一代一代傳承下來的專業,以及共同凝聚的敬業態度與精神。

相關文章

移動生活減碳大進擊 行動充電ing

隨著全球暖化問題步步逼近,氣候變遷為人類帶來新的挑戰,節能減碳議題從過去的目標訂定,已經邁入實際進行......

量身打造 為社區專設一戶充電樁

推動電動車發展取代燃油車有利於淨零減碳,運輸載具轉型成為世界趨勢,但不可諱言的是,電動車充電速度及便......

電動車成行動大電源 北市V2G首登場

電動車逐漸普及化,在可見的未來,要加速電動車發展進程,充電設備持續增加已成刻不容緩的重要課題。不過隨......

智慧電網的先鋒部隊 為能源轉型扎根

智慧電網是能源轉型、穩定供電的關鍵,可說是臺灣產業發展不可或缺的推手,台電推動智慧電網的幕後,有許多......

螢幕前的數據人生 擘劃電業轉型願景

正值能源、電業轉型的此際,智慧電業是台電的創新翻轉,同時關聯到國家經濟的未來發展,許多電力相關的新興......

電網展新頁 16年67.9公里 穿越海峽的那道光

民國94年出生的嬰兒到110年已經上高中了,臺澎海纜自94年發佈興工單開始啟動到110年竣工、合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