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台電一期風場起示範作用 尊重海洋 追求與漁業共生

彰化區漁會總幹事 陳諸讚

705期

2720
0
10
口述—彰化區漁會總幹事 陳諸讚 採訪、整理—黃郁晴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是經濟部能源局的示範風場,也是彰化第一個離岸風電。發展再生能源是趨勢,漁會與台電溝通過程,努力尋找漁業與電業共榮的可能,也起了一定的示範作用。

在全臺優良離岸風場中,彰化離岸風場占了7到8成的量能,台電配合政府政策推動「離岸風電第一期計畫」示範風場,也是彰化區漁會第一個接觸的風電業者。雙方每一個溝通合作環節,都可作為其他風場的示範參考。

政府發展離岸風電勢在必行,漁會最在意的則是漁民的工作權。彰化有600多艘漁船,離岸風電對傳統漁業首當其衝的便是捕撈方式,由於彰化漁業9成採用流刺網,長約2公里的流刺網,捕撈方式是先讓漁網隨潮汐漂流到5公里左右再起網,因此需要較大作業範圍。而風機之間彼此相距約只有500至800公尺,讓傳統捕撈方式大為受限。其次是潮間帶養殖業,因海上施工造成的漂砂現象,或電纜穿越養殖區,都會對蚵田及文蛤養殖造成影響。

漁會與台電有效溝通 維護漁民工作權

自從台電於2016年架設海氣象觀測塔以來,漁會便積極協助台電從事海上作業。因為台電是國營企業,合作很快取得共識,漁會站在協調角色跟漁民溝通,漁民基於對政府的信賴,也願意提供協助。

民間風電業者要跟漁會簽訂契約,往往需要經過風電委員會、漁民說明會等多道程序。而台電作為國營企業,所有合約都要送行政院核定,細節比一般業者更詳盡完整,可信度也更高。我常說:「跟地方相處得好,不平之聲就會降低。」台電模式是讓漁民共同參與,包括漁業資源調查、戒護船、鯨豚觀察員雇用,都在計畫中詳加說明,以兼顧漁民工作權,這樣的合作模式日後也可作為其他業者的良好示範。

漁會最能了解漁民的需求,也是最佳協調者。舉例來說,適合風機安裝的時間,也剛好遇上漁民的漁汛期。當海上工程進行時,依規定會劃設安全警戒區,然而有些業者警戒範圍超過施工範圍太廣,例如要施工10部風機,卻把整個風場都圍起來警戒,如此便會嚴重影響漁民捕撈作業。透過協調,我們說服雙方能互讓一步,在安全戒護的同時,也讓漁民的工作權受到保障。當初跟台電合作,我們也是一面進行工程、一面協調,找出最佳和解方案,通常協商後,漁民多能接受,畢竟意外或爭執都是雙方不樂見之事。

漁民轉型關鍵 在於長遠規劃與支持配套

透過與台電離岸一期的合作過程,漁會也輔導漁民轉型,其中最有成效的是鯨豚觀察員與戒護船的聘用。由於漁民年齡落差大,目前可以實際參與離岸風電作業的,多半是原本從事漁業的青年漁民,漁會已輔導50多位漁民至高雄海訓中心進行訓練,取得可出海協助施工的資格。

然而,鯨豚觀察員與戒護船工作,僅限於施工期間的短期需求,另一方面,目前漁會與其他風電業者簽訂的合約中,工作機會往往是僧多粥少,往後如何讓漁民有穩定工作,是轉型成功與否的關鍵。因風機運維期長達20年之久,漁會也計畫購入一艘CTV運維船,未來業者需求量若增加,長遠也可能規劃評估購置4到5艘運維船,並輔導漁民提升海運技能及外語能力,如此才能真正讓漁民成為風電運維的一分子。

風電與漁業和解共生 催生共榮基金平台

2019年彰化區漁會提出「和解共生」方案,希望由各家風電業者出資成立「財團法人彰化離岸風電漁業共榮基金會」,由通過評選的風電業者挹注資金,成立平台共同商討彰化地區漁業與風電共生共榮的各項事宜。外界常誤會共榮基金是漁會的附屬平台,但是法人性質的基金會,其實是由漁會、風電廠商、學者專家,甚至經濟部、農委會等政府機構共同參與的,風電廠商更佔3分之1席次,一切討論皆公開透明,並非漁會專權。

未來平台成立後,漁會將偕同各領域專職人員,共同研商海洋牧場、育苗中心、儲運中心、魚市場、人工魚礁、娛樂漁業等共生計畫。目前彰化地區風電業者僅1、2家尚未表態參與,多數業者多取得共識且樂觀其成。原本基金會去(2020)年底已進入籌設階段,但因疫情影響而延遲,今年底或明年初有望正式成立。

從觀光到海洋牧場 永續漁業朝多元化發展

為兼顧風電發展與永續漁業,彰化縣政府也啟動彰化漁港計畫,在彰濱工業區提供無須候潮的港口,因應漁民漁撈作業及未來觀光漁業的發展,預留2公頃漁業用地,作為製冰廠、拍賣場、魚苗栽培中心使用。而在彰化南側風電運維專區,漁會也希望爭取一定額度的泊位,作為日後漁會自購運維船的停泊之用。

至於海洋牧場的規劃,因前期與台電合作多為資源調查的書面資料,漁會希望風場正式啟用後,也能持續推動海上箱網養殖的實作試驗,逐步實現海洋牧場的願景。

陳諸讚總幹事

出生漁村,曾任芳苑鄉民代表、芳苑鄉長、彰化縣議員,擔任彰化區漁會總幹事17年,為地方漁業產特開發品牌、建立口碑,年年摘下「農金獎」,更得到「農信保業務績效」特優獎。

相關文章

台電實踐智慧能源數位轉型 步伐穩健領先

台灣微軟公用業務事業群的任務是幫助客戶數位轉型,致力於提升臺灣創新力、競爭力,與台電數位轉型有合作經......

能源轉型築夢踏實 電力交易平台幫綠電「轉大人」

由跨領域專家共組的綠學院,在綠色產業中扮演知識、社群及會員服務聚合者角色,於新興能源領域著墨極深;綠......

水力發電的氣候調適策略與風險管理

氣候變異影響下,缺水衝擊水力發電,影響電力系統調度,進而對淨零碳排目標之達成增加變數,必須及早研提調......

與國際接軌 深化節能技術服務

臺灣於1996年引進能源技術服務業,近年隨著知識經濟興起,以及財務工具的創新,能源技術服務業也有長足......

確保供電穩定 強化電網韌性是關鍵

在極端氣候下,為電網可能遭受天災衝擊時預作準備,同時善用智慧化工具,做好風險管理;當非預期事故發生時......

循環經濟不是選項 而是永續發展必要之路

面對氣候危機的挑戰,台電如果能善用既有資源,展現領導力,並積極與電力用戶溝通,不僅有助推動能源轉型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