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心靈相談室—疫情大禮 把握改變契機

宅在家不等於耍廢 清淨環境釋放心能量

703期

720
1
1
文—洪素珍

近來,許多人受到突如其來的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心情低落。然而,即使沒有不幸罹病,仍深陷焦慮到惶惶不可終日的地步,甚至影響生活能力,便是反應過度,必須自我覺察,把握改變契機。

人是習慣的動物,我們依著慣有的方式過活:下午必到公司樓下的小咖啡棧來杯冰滴咖啡、皮鞋一定要穿咖啡色、工作非得戴耳機聽音樂、邊走路邊滑手機、牙膏得從中段擠、吃飯先從肉食開始⋯⋯形形色色的「怪癖」,有時連自己都說不出理由,只是不那樣,就渾身不對勁。這種凡夫形貌,用佛教的話來說就叫「習氣」,而習氣打哪來?根本無從查考,所以是「無明」,想找根源都難。

我們因無明習氣,生活如同在迷宮裡打轉,走再遠,終究還在繞圈。10年一覺黃粱夢,醒來依舊紅塵中。

停止抱怨吧!把握契機跳脫習氣

改變,是那麼地困難!好菸者,戒一輩子的,所在多有;減肥的,難保「越減越肥」。說穿了,就是鬥不過自己的那個習氣,除非有個不得不變的契機出現,如同毒癮勒戒,客觀環境在短期內突然被徹底改變,讓人不得不應變。而今的疫情突襲,往好的方向看,這也許就是個改變我們習氣的好機會。

疫情讓我們不得不變。咖啡店暫時休業,冰滴咖啡沒了;以往抱怨天天得趕車上班,現在不必急著到公司打卡,但不見喜悅,反倒有些悵然。生活驟變,縱使換來似乎讓人鬆口氣的空閒,但現實的心情卻不是如此。多數人都想「回復正常生活」,回到那個先前被許多人抱怨的機械、冷酷、「沒有意義」的生活節奏裡頭。

究其原因,人一旦讓自我受制於某種規律,儘管自以為不喜歡,其實早就被集體意識綑綁,而內化成為自己認同的一部分,嘴上說不要,身體卻很誠實地跟著跑。

因此,改變得靠機遇,需要一個不得不變的理由。在必須要變的那個契機裡,能夠把握的人們,就有機會脫離窠臼、「重新做人」,而今新冠肺炎的疫情把人逼到牆角,也給出了機會。

維持生活節奏 善用科技維繫人際交流

想擺脫習氣,首先得冷靜下來,唯有冷靜地審時度勢,才能做出合宜的決定。該如何「冷靜」?首先得讓自己「離境」,即盡量避開亂人心神、多餘無用的訊息,比如盡量不收看各持立場的政論節目,有些媒體在平時便專以製造分歧來創造營收,值此動盪之際,更是變本加厲,有識之士自當敬而遠之,過度涉入絕對有害心身。平常只要大略知道疫情動態,曉得符合出門上街的各種規定、掌握何時能有保命疫苗到來等真正大事便足矣。

具備冷靜的心情,才有擘劃接下來的生活藍圖的能力。我們不是要「超凡入聖」,而是想創造契機、改變生命。總的來說,生活格局不變,要改變的是面對自己內在的態度。

所謂生活格局不變就是維持生活的節奏和秩序,不管是還得出門上班,或者在家視訊上課,該上工時就按平時一樣開工,若暫時沒了工作,就用這段時間來「找工作」。維持固定的生活模式,有助於保持現實感,而不至於頹廢怠惰。

外在生活型態不變,也包括人際關係的維持,不能見面的親友,以定期視訊、電話問候;和同住家人在保持謹慎的狀況下,相互交流與關懷,珍惜這些人際交流活動,維繫我們與這個世界的關係,不至於斷裂。

掃地即掃心 營造專屬心靈角落

疫情衝擊下,需要改變的是面對客觀世界的心理態度,儘管坦然接受世事無常並不容易,但我們還是得開始訓練心靈,讓它有個安住的基礎。

當我們說自己有失落感時,就是在形容失心無所依、空蕩蕩的感覺。雖然,也有人說我們得「應無所住,而生其心」,但那是修行高人的境界,凡人修心,還是得老實地從塵世現狀開始,規劃出一個「新生活規範」,一個有益身心的健康生活方式。畢竟,「耍廢」跟「應無所住,而生其心」表面上難以看出區別,但是自己心裡總是有數的。

我們該做的,是要讓心先安住在一個清淨的環境裡,擺脫以往被外在繁雜世界影響而不得安寧的狀態。現在我們有了更多的機會和時間,與其無所事事地宅在家,不如下定決心從整理這個家開始,先整理書桌,然後衣櫃、餐廳、客廳,慢慢地清淨居家。

專注完成清淨居住環境的成就感,便足以讓心安定大半了。而若客觀條件不允許,如公共空間難以由個人做主,最少,我們也可以整理出一個全然屬於自己的心靈角落,讓自己可以在此冥想、閱讀、聽音樂、品茗、回憶、反省,還可以書寫、繪畫、吟唱、手作等等,讓心自由發揮,進而帶領生命找到另一條出路。

這場因新冠疫情引發的世紀變局,對世界可謂一場浩劫,卻也可以是重生的機會;如果在此過程中,我們的心能擺脫過往的荷擔,而重獲自由,它就是份大禮,而非僅僅是場災難。

作者簡介

洪素珍

諮商心理師。英國杜倫大學教育學院心理諮商博士,現任國立臺北教育大學心理與諮商學系副教授。專長戲劇治療、沙遊治療、創傷治療、性侵害及家庭暴力心理治療、兒童遊戲治療。

相關文章

食農教育—理想生活好自然 到南澳品山海嘗在地

山在裡頭,海也在裡頭,低調的南澳懷抱豐富情調,一不小心被黏住的生活是一首首美好的田園交響詩。以食物分......

路上觀察學特輯07—飛來「燕」福 簷下共居啾有感

穿梭飛翔的小小身影忙進忙出,騎樓樑柱、屋簷下騷動起來,捎來春天的訊息。這些拜訪臺灣的候鳥─家燕,是與......

旅人行腳─山海連線 西湖溪畔桃花源

走入苗栗西湖溪流域,客家先民篳路藍縷拓墾的層層梯田與清澈水圳,傳承百年里山智慧,也許諾保護石虎的棲地......

路上觀察學特輯06—字戀有理! 上街捕捉文字風景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字。從起床張開眼睛打開手機開始,3C產品的預設字體伴隨大量資訊映入眼簾;出門上街,形......

解密台電×檔案—解碼台電公司徽

台電兩字凝練為上下對稱的三角形,安放於排成正方形的閃電紋及三環藍線中,「台電公司徽」就像任何企業標誌......

豆知識補給站—被一點一滴吃掉的畫作

天啊!名畫裡面竟然住著一群不速之客,不僅一賴就上百年,而且還大啖顏料?近年,人們正努力從微生物的餐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