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縱橫島嶼的輸變電建設

電力英雄惦惦(電電)為臺灣打拼

703期

3664
3
5
採訪、文字—李宛澍、陳歆怡、紅藍創意團隊 攝影—輸變電工程處、北區施工處、中區施工處、南區施工處、公眾服務處 協助—系統規劃處、輸變電工程處、北區施工處、中區施工處、南區施工處 審查—台電月刊編輯小組

台電進行中的「第七輸變電計畫」,是持續十餘年的全國性大型輸變電計畫,屆時整體輸電骨幹都將完成,有助提升電網穩定與供電品質,也為能源轉型預做準備。台電人以專業用心,許諾電利臺灣大計。

「第七輸變電計畫」(以下簡稱七輸)是台電配合政府「愛臺十二建設」,因應區域電力負載需求成長及改善既有供電瓶頸,繼「六輸」之後於民國99年開始推動,核定投資總額2,369億元。由於部分重要關鍵工程尚未完成,目前七輸計畫修正展期陳報經濟部核定中,預計從原訂的110年延長期程至114年完成。

台電輸供電事業部執行長兼副總經理蕭勝任指出,七輸不僅對於增加電網供電可靠與系統安全大有貢獻,也攸關能源轉型政策的落實。細數近期宣告完成的重大輸電線路工程,皆屬於六輸延續至七輸的指標工程,包括:345kV大林~高港線、345kV通霄~義和線、345kV板橋~龍潭線,以及即將在今(110)年底完成的161kV臺澎海底電纜工程。隨著這些輸電幹線的完成,得以提高中北主幹線送電容量,並提升區域間融通能力,紓緩地區性供電瓶頸。

七輸計畫中,與政府「展綠、增氣、減煤、非核」之能源政策相關的項目也不少,例如,345kV通霄~義和線、峨眉~后里二進二出義和線路工程、義和開閉所等輸變電工程,即是為了燃氣電廠新設電源線。又如,為了營造綠能友善併網環境,全面提升桃園、彰化、雲林、臺南及屏東等地區的再生能源併網容量。

此外,為滿足科學園區、工業區、都會區及捷運、高鐵與臺鐵等軌道建設用電,七輸計畫新建12座超高壓變電所,滿足產業需求,也為國家經濟發展打下穩固的電力基礎。

輸變電計畫變革 區域電網成主流

台電輸供電事業部轄下,以系統規劃處、輸變電工程處、供電處分別為上、中、下游,由系規處提出電網規劃,輸工處負責設計、發包、監造與施工,完成送電並加入系統後,交由供電處營運維護。

系規處黃瓊誼副處長說明,電力系統規劃至少要提早10年部署,系規處的專業與責任是依據電源開發情形、區域建設、產業發展與中長期負載預測,分析計算出每一區域的電力負載中心、評估電力系統的安全性,提出電網建設與強化改善的對策,也要與工程單位現勘、評估路線引接方式,除編擬陳報輸變電計畫外,並審查新增設特高壓用戶之用電申請。

在系規處服務逾40年的黃瓊誼,細數電網發展歷程,由50年代接管修復期,歷經火力/核電發展期、民間發電業開放期,到如今又加入再生能源發展目標,電網也愈趨綿密、複雜。而從一輸到七輸計畫,均為連續性、滾動式工程計畫,即所謂「全包裹式」輸變電計畫,未完成的工程便移入下一階段的輸變電計畫繼續執行,近半世紀以來為臺灣奠定良好的電網基礎設施。

「然而,包裹式計畫的缺點是,效益及目標不易掌握,容易造成專案管控不利。」系規處許國隆處長指出,經過檢討,約自105年起輸變電計畫改弦易轍,決定在七輸計畫之後,全面改採區域輸變電網計畫,可更有效控管專案,目前已進行北區一期(105~115年)、北區二期(108~117年)、中區一期(108~115年)、南區一期(110~119年)等計畫。

輪調精進管理 認養制提升施工效率

近20年來,輸供電事業部負責規劃設計、施工、營運的三個單位,藉由各單位主管與同仁輪調歷練,使得彼此能換位思考,精進管理。

曾在輸工處與供電處服務歷練的許國隆不諱言,「過去,運轉同仁不免抱怨規劃內容沒有搔到癢處,或是系規處一筆劃過,工程單位做得『皮皮挫』。」如今他在系規處掌舵,除了更理解規劃專業與背後準則,也能以實務經驗適時提點同仁。又如,輸工處黃清松處長曾轉調供電處服務,他時時提醒同仁,不只追求如期完工,更要注重工程品質,畢竟這是供電處同仁要長久維運的設施。

約5年前,蕭勝任副總在擔任專業總工程師期間,於輸工處各區施工處導入「認養制」,以提升施工效率。他舉161kV通霄到峨眉段約60公里的導線更換工程為例,若由承辦的中區施工處單獨執行,需要耗時兩年,實際上則是由北、中、南三區施工處加上6個供電區營運處,一共9個單位共同認養路段,「雖然同仁必須南北奔波,但能成就大我,5個月內就完成工程,及時趕上通霄發電廠新機組上線。輸供電單位就是有這種兄弟合作、其利斷金的精神。」蕭勝任說。

都會區變電所 多目標使用開創多贏

隨著民眾主體意識提升,對於興建鐵塔、變電所往往有所排斥,甚或發動抗爭,從而造成電力建設延宕。一路走來,民眾與台電都在學習如何溝通協調,找出多贏的解方。

許國隆指出,輸變電工程在規劃階段選地時,已儘量排除環境敏感地區、評估生態檢核及景觀衝擊,也會預判民情面抗爭風險及因應對策等前置作業,再就適合的土地依區位、輸電、配電、土地使用分區等因素進行綜合評比,以減少日後興建阻力。

近年來,都會區新建變電所的策略是採用多目標開發使用,發揮土地開發使用效益,也爭取民眾認同。折衝協調的過程並非一蹴可幾,除了長時間、「博感情」的溝通外,外部環境包括社會政經局勢的轉變、意見領袖的更迭等,皆對溝通的成敗產生一定的影響。

輸變電建設與地方共榮 長期耕耘博感情

以大安超高壓變電所(以下簡稱大安E/S)為例,其位於臺北市精華地段捷運忠孝復興站旁,為變電所與商業旅館共構之首例,主要電力設施配置於地下2至6樓,地面上6樓至16樓規劃為商旅。與地方民眾的溝通歷經曲折,終能順利推動。

輸變電工程處北區施工處的程長村領班,是促成大安E/S順利開工的靈魂人物,他回憶11年前,「才報開工,所在地仁愛里就組成自救會。」曾經歷整場說明會上砲聲隆隆,程長村總是態度平和、說之以理:「變電所能造福地方、穩定供電,完成後不產生廢棄物、廢水或噪音,是非常乾淨的設施,未來變電所大樓更結合商旅,周圍環境也有綠美化,還會設置里民活動中心,一舉數得。」

當初居民質疑變電所電磁場影響健康,他便帶團參觀附近的基信變電所,實地量測電磁場強度,證明符合法規。平時則勤於拜訪地方頭人,泡茶抬槓之餘也協助處理鄰里大小雜事,甚至博得「副里長」稱號,8個月後終於取得社區同意開工。然而開工後也有陣痛期,主要是連續壁日夜連續施作的噪音擾民,他只能誠懇抱歉,也曾睡在工務所長達一周,只為全天候盯緊環境監測,勞心勞力全看在居民眼裡。

延宕多時的松湖超高壓變電所就沒有這麼順利,其位於臺北松山、內湖區的負載中心,隨著捷運通車及內湖科學園區之發展,負載逐年成長,台電在當地早已購地,採用地下化多目標使用變電所,但至今仍在積極與地方溝通。

輸工處黃清松處長直言,該區供電已瀕臨臨界點,「民眾還沒有感受到缺電困境,其實是台電以短期因應措施,靠原有的汐止變電所拮据供電,卻隱藏許多不穩定因素。」為了都市發展的前景,台電期盼臺北市政府在地方溝通上也能助一臂之力。

輸電線路飛天遁地 團隊合作使命必達

每位前線工程人員都有說不完的幕後甘苦,以345kV林口~頂湖線為例,輸工處唐永豐組長指出,本線路為因應林口發電廠更新擴建而增設,自92年開始規劃,原本線路經過桃園機場及軍事基地附近,有非常嚴格的限高問題,幾經協調無法克服,於是98年重新進行規劃,辦理環評差異分析,至102年8月8日通過後才告定案。然而,興建期間又經歷28起抗爭,溝通協調約500場次,歷時14年才終於在106年9月完成送電。

黃清松猶記,由於規劃線路經過某教會的土地,台電歷經10次協商,提了16個方案,終於在第11次協商中,獲得教會簽字同意,「當下,台電同仁都心情激動,我都想要哭了。」黃清松說。教會長老當時說了一句話:「我並非完全同意台電提出的路徑方案,而是肯定你們鍥而不捨的態度與精神。」

這個例子經常被黃清松拿來與同仁共勉,協商不需要能言善道,而是要同理對方,用心溝通,透過設計、地權手段設法解決,自助而後天助,「過程中峰迴路轉,滋味難以形容。」林口~頂湖線完成送電後,讓林口發電廠的機燃煤機組得以改為240萬瓩送電,每日可節省3,000萬元的發電燃料替代成本,也增加能源效率。

攸關大高雄地區輸電系統穩定度的345kV大林~高港線,全長12.4公里,是台電首度採用雙向同時潛盾掘進於地中接合之工法,台電與承包廠商都嚴陣以待。然而,104年9月,在林園工業區內道路施工過程發生失誤,讓泥水大量灌入洞道,造成地面坍塌,臨近的國營事業廠區亦受波及。參與搶救的現任北區施工處廖俊峯處長回憶,當時南區施工處在事故地點設置前進指揮所進行搶救,由於幾個月後就是地方選舉,「候選人常帶民眾前來陳情,同仁們邊處理工程與後勤補給,一邊與民眾溝通,每天都焦頭爛額。」如今順利完成送電,團隊拼搏的甘苦,都化成革命情感與前進動力。

迎接綠能大未來 區域電網、微電網崛起

放眼未來,面對極端氣候的考驗與新興能源崛起,輸供電事業部早有準備。系規處黃瓊誼副處長指出,考量到極端氣候帶來急降雨、雷擊、高溫、酷寒,遇到超出「規劃準則」所定義的偶發電力事故的頻率變高,因此輸變電系統自106年起開始實施「堅實計畫」,方式是由供電處從運轉實務面,針對可預見或已然遭遇的供電瓶頸或風險主動提報,由系規處統籌評估與規劃,進行輸變電新增工程或增加電壓補償設備。

系規處吳滄堯組長指出,因應能源結構的變化,電力系統未來將逐步加裝電壓補償設備「靜態無效電力補償器」(Static Synchronous Compensator,STATCOM),目前彰濱外海示範離岸風場所連結的大城變電所將優先安裝,之後竹園、南科變電所及再生能源重點區域都會陸續安裝,以維持系統平穩運作。

此外,台電於大量再生能源併網之區域,持續推動區域電網發展,待智慧電網發展、儲能設備建置或用戶端參與需量反應等條件成熟時,更將進一步發展區域能源管理系統,並導入小區域電網規劃,以逐步達成區域電網建立目標。

長期以來,工程人員秉持著專業、踏實的精神默默挺進,值此能源轉型的重要時刻,更導入智慧化工具、不斷精進技能,任重道遠。就如蕭勝任副總分享給同仁的心法:「輸供電部門人員的姿態要低調,心要堅強,誠懇了解民眾訴求、困難和用意,才能化危機為轉機,完成不可能的任務。」

相關文章

迎戰夜尖峰 聰明用電大進擊

隨著再生能源逐漸併網導致用電尖離峰型態改變,台電一方面持續確保穩定供電,同時致力於需求面管理,創造節......

需量反應帶路 高壓用戶神助攻

今(2021)年5月用電破歷史新高下,由於不少大型發電機組仍在大修,加上水情不佳影響水力發電量,供電......

全民年省12億度 節電從我改變

台電自2019年起,積極轉型節電活動,以節電不只是為了省荷包,更是一種正向的生活態度為訴求。今年的節......

大安超高壓變電所蓄勢待發

「大安超高壓變電所新建工程」位處臺北市精華地段的捷運忠孝復興站附近,它是臺北市中心的第一座超高壓變電......

變電所多目標使用成趨勢

近年,台電透過種種創新設計與多目標使用模式,讓變電所精彩變身,同時,因應能源轉型與智慧電網建構,新一......

展現綠色行動 建構環境永續藍圖

每年4月為台電的環境月,今(2021)年環境月的三大主軸為「因應氣候變遷、聚焦循環經濟、營造生態共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