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路上觀察學特輯06—字戀有理! 上街捕捉文字風景

702期

1014
0
0
文—高彩雯 圖—justfont

我們的生活充滿了字。從起床張開眼睛打開手機開始,3C產品的預設字體伴隨大量資訊映入眼簾;出門上街,形形色色的招牌字是城市風景的主旋律;迎面走來黑衣男孩,T恤印著草書手繪體的「夜露死苦」(日文請多指教),擦肩而過時能感覺到一股無厘頭的生猛力量;坐下來打開電腦做簡報,選擇什麼字體、標題和內文層級如何安排,都會影響讀者接收訊息的心情。

臺北市松山文創園區的justfont字型展《怎辦!字型怪怪的?》,是由justfont(就是字)團隊打造的字型教育展。策展人陳巧育開門見山,「現代人活在『數位聚落』裡,一生都和字型脫不了關係」。因此展覽以電腦「登入」為概念,用鄉民用語「登入=出生」的說法,比喻現代人生活被字體籠罩的狀況。觀者進入展間虛擬國度後,會發現字體因感染了病毒而變得「怪怪的」,其「病徵表現」則如字體亂用、缺字、字體邏輯混亂等,使得訊息傳播障礙重重。而為了讓觀者更能體會字體個性,展區還邀請視網膜、蔡哥、凱莉等網紅名人為不同字體配音,以聲音表演凸顯風格,字體彷彿活了起來。

美感從小開始 字型教育成全民通識

成立於2010年的justfont,雖然是10人左右的公司,但開設的字體課和造字計畫,如2015年的「金萱體」群眾募資,以及其輔導的「凝書體」,都成功引起大眾對字型的關注。而他們不只是起造新臺灣字體的團隊,深愛字型的這群人,更著眼於推廣他們的「字戀」。字體教育—即是讓使用者認識字體,享受字體之美,進而理解如何正確使用字體。

「文字風景」安靜而深遠地影響著生活選擇,但人們對字型的認識和運用技能卻遠遠不足。因此收到臺灣設計研究院邀請的justfont,要辦「字型教育展覽」時,陳巧育延續justfont「跟大眾溝通」的想法,要讓字型教育成為全民通識課,將傳播對象設定為高中以上。之前,他們推出的字型課,已向下深耕至小學高年級。例如2020年和臺南美學館及「美感教科書」、「美感光波」團隊,攜手當地國小教師開發課程;2021年也在臺北市大直國小開課。justfont並和「美感教科書」等團隊協力,刷新國小教科書面貌,以「(培養)美感從小開始」為信念,在小學推廣字型的識讀與使用能力。

字體有其歷史,亦有適合的使用情境,有時字型本身沒有錯,錯的是出現的環境。例如勘亭流體,原是日本江戶時代歌舞伎劇場常用的字體,因其「日式風味」,在臺灣經常被用在拉麵店或日本料理店的招牌。再舉例來說,傳統廟宇的對聯和匾額一般會使用傳統書法字體,以強化神聖的信仰秩序,若字體選用了少女體或新細明體等電腦字,就可能會怪到讓信徒拜不下去。

街頭看字有門道 先建立觀察座標

在justfont負責策展與執行的陳巧育,大學時學的是設計,「所以不管是字體、色彩、造型等,都會更想精進和了解」。當時,臺灣在做字型教育的只有justfont,陳巧育因此常去聽團隊創辦人葉俊麟和蘇煒翔的演講,於是認識了團隊成員。那是字型還未受注目的2012年。他提到2014年,臉譜出版社策劃的字型散步相關書系陸續出書,影響很大,包括柯志杰、蘇煒翔《字型散步:日常生活的中文字型》、小林章《街道文字:在世界的街角,發現文字的秘密》、藤本健太郎《字形散步 走在臺灣:路上の文字觀察》等字型專書,以出版為字型教育培力。越來越多讀者關注justfont的部落格文章,並加入討論。而2015年「金萱體」群眾募資計畫的上線,短短時間就突破2,600萬,掀起臺灣字體熱潮。

陳巧育的IG展現了他對街上文字的熱愛,說是搜集癖也不為過。「我本來就有街拍的習慣,喜歡大同區或萬華區保留較多手繪或廟宇牌匾、對聯字。有些老店依舊保持匾額字體的乾淨亮麗,保存了商號精神,也會讓我們感覺到店家的活力」;而「臺北車站後站很多傳產材料行的招牌,都還保有原來的味道」。像中國有個專門關注文字設計和視覺文化的專頁「type is beautiful」,還會組織旅行團到臺灣旅遊,除了和justfont切磋造字方式,也到臺北老區欣賞不同於簡體字的字型,他們在網頁自陳想「從老街的店名與匾額、政府規劃的制式招牌、新式創意小店的店招,還有傳統廟宇內的各式文字,來看臺灣的文字應用設計。」

話說回來,在這個充滿文字的世界,我們該如何看出字裡行間的門道?陳巧育深思後答:「以城市招牌來講,有幾個面向,可以從現代與傳統、輕鬆與嚴肅4個象限來看,看的時候能想想這個象限可以怎麼安排。」像是來到老雜貨店,可能招牌是楷書,「從字體感覺會比較舊、比較嚴肅」;走到鬧區年輕人開的新咖啡店,「如果用了有設計感的標準字(品牌字),看起來就比較新潮,會被我歸類在現代感的範疇。」透過不同角度來觀察、分類,觀看者也可以找出自己獨特的看字座標。

「台味」噴香魯肉飯 用什麼字體比較好吃?

「台味」字體是什麼?有些字體可能被認為「聳聳的」(俗俗的),但它有自己的情境或故事,只要「放對地方」,就會給人穩妥安心的感覺。陳巧育舉例,「黑體的魯肉飯跟楷體的魯肉飯招牌,我一定會進去楷體的」。楷體已連結起某種臺灣印象,「像寧夏夜市那邊有條街,許多招牌使用劉體楷書」。劉體楷書為何常出現在臺灣招牌上,是因為「民國60幾年劉元祥的《商用字彙》極為風行,甚至還出現盜版,攻佔各地店招,久而久之,這種楷書就與臺灣的城市印象結合」。

不過,因為美感或視覺疲勞,有時在臺灣被認為「醜」的楷體,在他者眼裡卻能衍生出全新感覺。陳巧育提到,因為文化脈絡不同,日本人看到楷體「會覺得蠻正面、蠻有精神的」。陌生化產生了距離美,我們的日常生活也成為他人風景。

陳巧育也跟我們分享一款他喜歡的「台味字」:劉體楷書噴漆字。「把楷體割版又加上噴漆,非常有臺灣味。因為臺灣人重視快,要有效率,噴漆便宜又有效,還可以噴在任何材質上。」噴漆加上破碎的楷體,是臺灣獨特的表現,在漢字國家,「只有臺灣出現這種風格的楷體」日本、韓國和香港都很少見。

而相對於臺灣的「劉體楷書」,同樣使用漢字,「北魏楷書是香港招牌常見的風格,個性比較豪邁奔放,很經典,跟臺灣溫柔敦厚的楷書又不一樣,同樣是楷書,樣子都不同。」

避免亂跟風 字知之明很重要

熱愛手搖飲的臺灣,也可以從飲料店的字體流行看到城市風景。像是4、5年前,市面上流行「康熙字典體」,很多飲料店招牌或菜單用上這字體,好像就能披上一股濃濃文青風。對此,「我們公司的見解是,這套字的版權不明,所以我們並不推薦。而因為它的筆劃、結構、破損感,有『古意』聯想,某些人喜歡這種字體,卻不去想適不適合。」這套字體來自康熙字典在道光七年(1827)的復刊本,可以做文字學研究。若想用帶時代感的字,justfont還是推薦比較正派的復古字體。再如飲料店「可不可」,初期使用「18世紀銅版印刷的細裝飾版」,後期廣告文宣又加入台味感覺,從這些地方都能看到品牌設定的微調與字體運用的關係。

談及風格,陳巧育指出,20幾年前個人電腦的普及,其實造成了「臺灣文字的紛亂現象」。他解釋,以前招牌大多由師傅製作,但電腦時代來臨,強調快速、便宜,大家就不這麼講究了。「市面上出現各種來路不明、免費又炫麗的字體,像是光華商場裡賣的大補帖裡附了很多字體,大家都用得很開心。所以,街上招牌出現紛亂的字體現象,某種程度算是臺灣的歷史共業」。加上當時因盜版猖獗,產業外移,造字大廠華康等移轉至日本,臺灣的新型字體,缺乏開發財源與動能,十幾年間生產的新字型套數不多。所以,2015年催生「金萱體」,就是在這種危機意識下,試圖創作屬於臺灣的新字體。58小時募資突破2,600萬的奇蹟,正反應了長期渴字的群眾心理。

那麼,城市裡這些怪怪的、十幾二十年前的字,我們該怎麼看待?面對「字體之亂」,陳巧育強調,「是因為教育裡並未教導大家要怎麼用」,而「大家總會碰到字體選擇問題,只是有沒有意識」。要打開字體意識,讓更多人恰如其分地用字並享受文字風景,就是justfont致力推廣字型教育的核心理念。

下次上街時,不妨多看看圍繞在生活周遭的字,開啟字型意識的天眼通,啟動「字戀」機制。建立起自己的觀看象限後,就能充分享受收集、理解和欣賞的樂趣。

領路達人

陳巧育

畢業於國立臺灣科技大學設計所,現任justfont多媒體設計師。專長為多媒體設計、品牌設計、展覽策劃、字體教育推廣。策展經驗包括:2018 島:字型提案概念展、2018 好漢玩字節,好漢桃花源-惜字亭、2021 怎辦!字型怪怪的?

相關文章

路上觀察學特輯07—飛來「燕」福 簷下共居啾有感

穿梭飛翔的小小身影忙進忙出,騎樓樑柱、屋簷下騷動起來,捎來春天的訊息。這些拜訪臺灣的候鳥─家燕,是與......

旅人行腳─山海連線 西湖溪畔桃花源

走入苗栗西湖溪流域,客家先民篳路藍縷拓墾的層層梯田與清澈水圳,傳承百年里山智慧,也許諾保護石虎的棲地......

心靈相談室—疫情大禮 把握改變契機

近來,許多人受到突如其來的嚴峻新冠肺炎疫情影響,導致心情低落。然而,即使沒有不幸罹病,仍深陷焦慮到惶......

解密台電×檔案—解碼台電公司徽

台電兩字凝練為上下對稱的三角形,安放於排成正方形的閃電紋及三環藍線中,「台電公司徽」就像任何企業標誌......

豆知識補給站—被一點一滴吃掉的畫作

天啊!名畫裡面竟然住著一群不速之客,不僅一賴就上百年,而且還大啖顏料?近年,人們正努力從微生物的餐桌......

路上觀察學特輯05—創作無疆界 進擊的塗鴉藝術

塗鴉(Graffiti)走入美術館,甚至成為收藏藝術品,其內涵拓展了美學視野。而臺灣塗鴉創作正以跨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