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循環經濟不是選項 而是永續發展必要之路

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 黃育徵

702期

2032
5
39
口述—循環臺灣基金會董事長 黃育徵 採訪、整理—范毓雯

面對氣候危機的挑戰,台電如果能善用既有資源,展現領導力,並積極與電力用戶溝通,不僅有助推動能源轉型與數位轉型,也將拚出臺灣的循環經濟。

今(2021)年世界地球日,蔡英文總統提出臺灣2050年要達成淨零排放,不少企業跟進響應,台電也由楊偉甫董事長帶頭宣誓持續減碳、邁向淨零。

對台電來說,打造「2050淨零臺灣」是一個難能可貴的機會。因為台電的成就,攸關臺灣每個人與家庭的生活方式,以及每個商店、公司和工廠的營運和生產方式,試問臺灣有哪一個事業體,擁有像台電這樣的機緣?身為國營機構,台電的所作所為都能夠直接影響到臺灣的未來,能擁有改變臺灣未來的機會,台電的每一位同仁都應該引以為榮。

淨零臺灣2050年,關鍵的策略是什麼?就是轉型循環經濟。現在的氣候危機或是碳排的問題,追根究柢就是我們的線性經濟模式(即原料開採、產品製造、使用後丟棄)出了問題,造成資源浩劫、棲地破壞、污染排放、溫室氣體、供需失衡等各種問題。

對於能源、肥料、食物大多仰賴進口的臺灣而言,轉型成為兼顧經濟、環境生態、能源自主的「循環經濟」,將帶給臺灣翻轉的契機。「循環經濟」已經不是一個選項,而是一定要走的路。

創新商業模式 共創循環經濟

台電主動推動淨零,在推動機制與策略上可從三個層面來談。

首先,淨零不會是一個短期的案子,而是未來30年都會持續討論的議題,尤其台電宣示要用能源轉型、數位轉型與氣候調適三大策略邁向淨零,因應這種跨部門的議題,建議台電率先成立一個常態性的組織團隊和專人,負責未來30年的帶動和規劃。

第二個層面是:台電成立淨零團隊可以做什麼?2050年的時候,台電會達到什麼目標?

台電可以利用企業的採購資源去帶動淨零臺灣,不只是為了滿足企業的需求,而是經由台電的採購帶動臺灣的創新產業。舉例來說,假如台電需要採購冷氣機,可以帶動冷氣製造商成為提供冷氣服務的公司,激發出臺灣的冷氣服務產業,不只是賣冷氣機,而是提供冷氣「服務」。

就像荷蘭的史基浦機場和飛利浦照明公司簽署了一份「照明服務解決方案」合約,機場的所有LED燈具和照明設備,都由飛利浦提供,同時為了降低維修更換燈具的成本,飛利浦設計出更耐用、容易維修的產品,最終讓史基浦機場的電力消耗比過去降低了一半,節省電費,也減少碳排放。這種與擁有權脫鉤的循環型採購,即是一種創新商業模式。

第三個建議:台電獨一無二的資源與資產,就是用電的客戶。這也是為什麼我認為,只要台電做到淨零,就等同臺灣做到了。台電擁有全臺灣的電力用戶,怎麼跟這些用戶溝通就很重要。

與電力用戶對話 凝聚社會共識

以冷氣用電為例,假設住宅沒有做好隔熱,有時需要開1小時的冷氣才會涼爽,造成能源浪費。如果台電可以提供居家檢測服務,幫助用戶診斷居住空間的設計或設備問題,浪費多少能源?造成多少碳足跡?徒增多少費用?用這種切身的方式來溝通節電。

台電也可以與全臺電力用戶、消費者討論,30年後,臺灣的生活方式會有什麼改變?因為未來舉凡食衣住行、生老病死的生活方式,將決定台電和各大產業能扮演的角色。

以交通為例,目前多數臺灣人是靠自有的交通工具通勤,假設一般人每天要到10公里以外的地方工作、上學,到了2050年,可不可能有不同願景和規劃?包括縮小城鄉差距,讓住在鄉間的人不一定要到大城市上班,而對於仍需開車的民眾,不見得一定要買車,或可透過出租汽車共享平台租借,以使用代替擁有的模式思考,將閒置資源重新拉回消費市場,也能減輕民眾車貸的壓力。

又如,對於閒置的老屋或土地可以再利用,運用可拆解的建材翻修老屋,不僅減少大量廢棄物,也讓原本僵化的建築如同樂高積木一樣彈性變化,打造循環、零廢棄的建築。

是夢想也是責任 臺灣經驗可以領路

氣候危機下,企業在創造利潤和股東獲利之際,還需肩負起對員工、對社會、對環境的責任。臺灣企業正處於沒有退路但舉步維艱的困境,如同一句英文俚語「between a rock and a hard place」。然而,在全球貿易越趨緊密複雜的情況下,沒有一個國家或是企業可以單獨面對氣候危機,達到淨零目標。因此,循環臺灣基金會發起「CC4CC」 倡議(Circular Collaboration for Climate Crisis),呼籲製造/出口國、使用/進口國之間,以及品牌端與製造端展開對話,加速循環合作,共同面對與化解氣候危機。

愛爾蘭詩人葉慈曾說:「有夢想時,就是責任的開始。」臺灣是許多國家重要的供應鏈夥伴,具有串連上下游的優勢,我們相信,台電可以肩負推動淨零臺灣的責任和使命,成為引領臺灣「轉型循環經濟、落實淨零」的催化劑和領頭羊!

黃育徵

美國賓夕法尼亞大學華頓商學院企管碩士畢業,曾擔任台橡公司董事長兼執行長、台糖公司董事長,以及各家企管及策略顧問。2015年創辦循環臺灣基金會並擔任董事長,致力推廣循環經濟理念,讓循環經濟立足臺灣,放眼全球成為標竿新典範。

相關文章

台電一期風場起示範作用 尊重海洋 追求與漁業共生

台電離岸風電一期是經濟部能源局的示範風場,也是彰化第一個離岸風電。發展再生能源是趨勢,漁會與台電溝通......

與國際接軌 深化節能技術服務

臺灣於1996年引進能源技術服務業,近年隨著知識經濟興起,以及財務工具的創新,能源技術服務業也有長足......

確保供電穩定 強化電網韌性是關鍵

在極端氣候下,為電網可能遭受天災衝擊時預作準備,同時善用智慧化工具,做好風險管理;當非預期事故發生時......

轉型在先 數位在後 從思維改變 建立跨領域合作機制

數位轉型不是技術升級,數位轉型的根本,是要改變組織的思維與員工的工作方式,建立跨領域合作的機制,並且......

迎接綠能高占比時代 電力通信系統超前部署

在綠能高占比時代,智慧電網仰賴大量、穩定的即時通訊做後盾;沒有強大的電力通信系統,智慧電網、資產管理......

善盡資訊公開與公民參與尋求發展與環保雙贏

設計「公民參與」機制,捲動社區共同參與地方保育、環境監測,能夠達成事半功倍的保育效果;完善的「資訊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