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食農教育—歡迎光臨療癒小鎮! 食在感受雙溪的里山智慧

700期

2142
0
4
文、圖—簡淑慧

擁有友善土地的農業技術和自然環境,雙溪的低調魅力經過多元轉譯,變成創意而充滿在地特色的菜餚,好吃的食物吃進嘴裡,滿足了心,更體會到綠色產業的更多可能性。

位於東北角的雙溪,經常被外界形容是個遭到遺忘、最沒存在感的地方。這個看似不老卻擁有超過200年文化的老鎮,遺世獨立,山林環繞溪谷,每個街底都有一座山,每個村里之間都有一橋樑相連。山坡地水梯田曾是當地人賴以為生的命脈,至今仍保有*里山自給自足的生活智慧。(*「里山」(Satoyama)一詞源於日本,為人類生活與自然環境的重疊之處。)

小時候的假日時光,我總是在菜市場度過。從三忠廟第一代市集擺攤,到往返火車站市集之間,尋找推騎著改裝三輪車沿途賣菜的父親,幫忙兩頭補貨。直到第三代市集於綜合市場落腳,已經在外工作多年的我,仍得在除夕前幾天請假,幫忙一年一度最忙碌的市集。過去想逃離的賣菜生活,如今卻成為我歸鄉推動社造創生、食農教育的重心。

復振百年農業 從教育出發

為什麼要推動食農教育?從注腳雙溪工作室展示的日治時期農耕課程老照片可窺見,這兒自古延續了百年農業文化。我在論文研究雙溪產業過程中,也發現新北市最早的山藥有機農就在雙溪,東北角很厲害的林下蜂小農也在雙溪,林務局推出的里山列車短片《蛋蛋的憂愁》裡,堅持友善養殖的雞農場就緊鄰著雙溪街區。

友善土地的農業技術不能被埋沒,於是我邀請有機小農來傳承,帶著雙溪高中綠精靈社團學生,在雙溪渡船頭創造可食地景,也鼓勵地方學校一起推動。如今上林國小已成為食農教育學校,雙溪國小幼兒園玩起山藥料理,雙溪高中108課綱也以食農教育為本。不論是不是在地孩子,都可以透過食農教育更了解、認同地方。雙溪高中歷屆的綠精靈社長,有人考上食品未來學系、園藝系,也有學生打算以行銷管理來幫助農業,創造更多可能性。

維持糧食自給率優勢 新創平台救農業

近年來,新北市政府觀光旅遊局營造雙溪觀光設施,火車站外面排排站了12個里的地景詩牌,也揭露了雙溪過去至少有外柑、上林、三港、魚行4個村落的地景特色與農業有關,等於全區至少有1/4的里擁有地方農產品,足見在地糧食自給率頗高。

「吃當季,食在地」與提升糧食自給率息息相關,行政院農業委員會主委陳吉仲也大聲疾呼:「最應該關心糧食安全的是消費者,不是農民!」應從消費端影響供應端,減少對進口農產品的依賴。

雖然雙溪保留了百年農業文化,近年來以有機友善耕作種出的高品質山藥、段木香菇頗具盛名。但人口嚴重外流,以目前當地小農的產量,仍不足以大量供應都會市場,而一般農產品辨識度不強,競爭力不大,恐怕連支付開車往返臺北的油資都不夠。於是,我開始連結小農、廚藝師,嘗試以「注腳雙溪」做為雙溪農業的新創生平台。

淡蘭追菜人 食農玩更深

2019年底,注腳雙溪以食農教育、文化轉譯,成為新北第一個淡蘭古道服務據點,接軌永續綠色旅遊,推動綠色消費的體驗經濟。我不僅成為淡蘭古道帶路人,也邀請大家體驗「淡蘭追菜人」。

走在淡蘭百年山徑,在雙溪低海拔山區,除了探索先人足跡,也可以從地方自然史脈絡,追蹤百年梯田的生物多樣性密碼。自然作家吳永華在雙溪發表「貂山之岳」新書時,就建議大家可以趁三月找找雙溪菜園,看看是否還有橙艷異菊虎Lycocerus chosokeiensis(Pic,1937)在十字花科植物上採蜜。

前陣子高麗菜大崩盤,衝擊有機農法蔬菜。菜賣不出去,注腳雙溪於是發起「淡蘭追菜人【追上三貂菜 續百年梯田】」活動,邀請大家來幫淡蘭北路的有機農夫搶收蔬菜,順便追蹤橙艷異菊虎這個過去以「頂雙溪」英文命名的昆蟲,這讓大家走淡蘭、挖掘里山綠寶石的任務變得更有趣了。

除了高品質的有機友善農產品,食農教育少不了厲害的廚師。注腳雙溪也邀請到保留農村手路菜密碼的廚藝師吳月圓女士,她以鄉土藝術家的手創作料理,從田園到餐桌,一道道充滿里山故事的美麗食物,在地方風土餐桌慢慢啖開。

創生四季飯包 展現雙溪療癒質感

2020年受COVID-19疫情影響,人們減少群聚,雙溪卻因多山多水多古道,一小時就能從都會轉場自然的環境,加上官方推廣淡蘭古道,讓身為古道中繼站的雙溪逐漸受到旅客注意,並吸引國際旅行社進場,邀請注腳雙溪帶路或合作規劃行程,我也藉此將雙溪中繼站的角色提升到有機友善的綠色產業。

分享自己家鄉文化路徑的過程中,我經常反問旅客,雙溪給人的生活印象是甚麼?「療癒」、「慢活」往往敲中預期答案。而除了自然山水,讓旅客津津樂道的就是南瓜糕DIY。注腳雙溪讓大家動手料理,不但勾起童心、創造力,也一掃山行後的疲憊感。

因應登山需要,注腳雙溪也創生四季的淡蘭飯包,成為走淡蘭古道最療癒的行動糧。融入友善土地的農產品,南瓜糕、仙桃飯糰、養生薑花粽,裡頭裹著雙溪泰平有機小農的段木香菇,散發天然食物香氣。依季節不同,也搭配了紅菜、山藥、地瓜、柚子、蜂蜜、酵素、野薑花等多樣性友善的生態食材,成為轉譯雙溪最好的元素。旅途中一打開健康、美味、接地氣的飯包,總引起其他山友欽羨的眼光,更加深大家對雙溪的自然療癒感。

糧食自給率不低、生物多樣性豐富,雙溪是生態與生產兼具的寶庫。而兩億年前就與恐龍相處過的雙扇蕨,優雅的線條美,至今仍引人注目。期待來到雙溪的旅客,能和我們一起從永續出發,用心與自然土地對話,體驗舒壓療癒的綠色旅遊。

作者簡介

簡淑慧

在金車教育基金會服務12年。2014年起投入雙溪社區營造、地方創生。2018年成立新北市綠色生活協會,現為注腳雙溪工作室負責人,以促進雙溪綠色產業成熟為己任,厚實淡蘭百年山徑的聚落生態和人文旅遊。

相關文章

節令生活—農曆四月八的草仔粿傳奇

初夏時節,流傳在桃園鄉間,是以8種草藥製作的草仔粿。從避邪、祈求農事順利到感恩守護子嗣的石母,飲食習......

路上觀察學特輯04— 路過不錯過 臺北人孔蓋美力蛻變

你注意過嗎?腳下踩著的人孔蓋,上頭別具意義的設計圖樣,是公共藝術的展現,讓行人能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座......

臺灣電業文史散步─有一種鄉愁叫做電線和電桿

近年,日本的東京等大城市為了景觀美化和防災要求,已逐步將電線和電線桿「收納」至地底,許多人發現熟悉的......

路上觀察學特輯03-耳機裡的新風景 採集城市聲之歌

從巷弄裡的平凡聲響,挖掘不平凡的細節,耳機裡傳來誰的說話聲,讓我們走在路上除了用眼睛看,也學著聽出生......

解密台電X檔案-有滋有味重讀勵進月刊

台電長年出版《台電月刊》、《台電工程月刊》、《源雜誌》等民眾較耳熟能詳的刊物,但你可聽過更早期的《勵......

豆知識補給站-稻草堆上的鮮味 臺灣草菇興衰史

春夏是草菇的產季,走一趟傳統市場就可以找到新鮮的草菇,用草菇燴豆腐就是一道有著滿滿春夏味道的美食。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