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路上觀察學特輯04— 路過不錯過 臺北人孔蓋美力蛻變

700期

2162
0
0
文—范毓雯 圖—臺北市政府水利處

你注意過嗎?腳下踩著的人孔蓋,上頭別具意義的設計圖樣,是公共藝術的展現,讓行人能從另一個角度認識這座城市,就像一張張烙印在馬路上的城市名片。

1960年代,臺灣處理雨水和家庭廢水都是透過馬路兩旁的水溝排放,後來城市進展到美化和交通便利層面,自來水、電線、電話……等管線通通埋到地下。為了方便工作人員維修,在地面設有可以進出的孔,稱為「孔蓋」。孔蓋又可分為「人孔蓋」和「手孔蓋」,人孔蓋以直徑60公分的圓形為主,供維修人員進出;手孔蓋則以長方形為主,具有保護管線的功能。

下水道如同人體,有微血管、靜脈、動脈等大大小小的血管,以臺北市為例,就有約50個管線單位,最為熟知的就是台電、中華電信、大台北區瓦斯公司和台灣自來水公司,除了共用管溝外,都是各自獨立的地下管道空間,猶如一座地下城市。而人孔蓋的圖案,也各有特色,台電和中華電信的人孔蓋以橫、豎交錯的紋路為主,而自來水和污水處理廠的孔蓋,則是方形或輻射狀花紋。

翻轉「負黑」印象 人孔蓋成彩繪藝術

由於遍佈大街小巷,人孔蓋可說是代言城市特色的最佳宣傳。2013年,臺北市政府以台北101、貓纜等觀光地標為靈感,打造人孔蓋彩繪;2018年臺中市政府也以綠川為發想,換上白鷺鷥漫步樹下,遙望兩畔土堤的人孔蓋,強調都市發展與自然生態並重的特色;去(2020)年,臺北市政府捲土重來,由水利工程處發起「臺北蓋水」計畫,以南港區、大同區、中正區及萬華區,設計了8款彩繪人孔蓋,在臺北市4大行政區著名景點周邊的行人徒步區,共設置了 25 座,希望翻轉大眾對人孔蓋的負面印象。

「臺北蓋水」是利用人孔「蓋」與北雨「水」兩字帶出計畫的重點,同時也取臺語「很美」的諧音,由下而上的「Bottom view」仰視角度,以「最貼近土地視角,從人孔蓋看世界」為創意,打造出獨特形象。

人孔蓋彩繪的背後推手、是臺北市政府工務局水利工程處陳郭正處長,他想起日本幾十年前就推廣融合在地特色,在人孔蓋上進行彩繪,蔚為一股藝術風潮。陳郭正覺得,臺灣的人孔蓋設計也可以更多元繽紛。而負責執行這個改造計畫的「苦主」,就是下工科抽水機動工務所主任林得雄。

「我是唸土木工程,長官交代一個工程,我們就會算鋼筋、模板、混凝土的數量,還有像是花海營造、河濱休憩規劃、排水系統設計施工……,都是我們擅長的,但是對美和設計,根本摸不著頭緒!」林得雄說。所以一開始,他的提案都趨向保守,例如請小朋友來繪畫、比賽票選等。但陳郭正不給過關,林得雄左思右想,想起他的學長、也就是樺致形象創意總監楊佳璋最懂設計和美學。這一牽線,終於獲得陳郭正首肯合作—美的事情,就該交給專業設計。於是,楊佳璋出任總策劃執行,率領Bito甲蟲創意劉耕名、藍本設計吳介民與桔禾創意總監張漢寧,聯手為腳下的人孔蓋打造全新面貌。

拉近南轅北轍的想法 蹲點在地對話

當規矩保守的公部門遇上創意十足的設計師,會發生什麼事?起初,眾人想法南轅北轍,林得雄必須扮演溝通橋樑,「有時候設計團隊不懂公文形式,我就得做翻譯,拉住設計師天馬行空的發想,不能無限上綱;但又要把設計想法傳達給我的長官,化成公文走流程,突破公家單位既定的思維。」林得雄說。例如,設計師提議要辦人孔蓋展覽,林得雄的反應是:那你提計畫給我?為什麼想辦?但設計師只直覺反應說「就是想辦啊!」在公部門12年的林得雄,知道萬不可能這樣傳話,只好追問細節,再將設計師的想法轉化成公文形式上呈。

讓林得雄印象深刻的是,設計師一開始提出的草圖相當完美,卻不夠實用。「草圖線條太精細,會讓人孔蓋的止滑功能不見,所以我們又和工廠討論,到底要怎麼畫,才能達到止滑和生產。設計不能只有美學理想,還要回歸到功能性。」在林得雄提醒下,4個設計團隊又卯足全力,重新發想改版。同時,為了捕捉地方特色,實地探查後也選出「最具代表性」的特徵。例如,萬華區融合歷史,希望構圖能詮釋當地宗教活動,工作團隊拜訪艋舺青山宮,透過工作坊請益有關家將特有的臉譜、服裝及法器等細節。南港區則展望未來,呈現南港串聯了流行音樂、研究中心、交通樞紐等都市規劃的新氣象。

用「小花理論」 帶動美的循環

在溝通過程中,林得雄的角色很像「夾心餅乾」,時而為難、時而燒腦,但他相信處長陳郭正提出的「小花理論」。這個理論是假設有個邋遢人,住在很髒亂的房子裡,有一天他收到朋友送的一朵花,便找出一個塵封已久的花瓶,洗乾淨後插上花放到桌上,但一看書桌發現太髒了,就開始整理書桌,接著又覺得整個房間和書桌不搭,便整理起房間,無意間又照了鏡子,發現自己蓬頭垢面,所以他就梳洗,最後整個人與環境都煥然一新。

「我們希望臺北蓋水就像小花一樣,成為帶動城市美學的種子」林得雄說,當設計師提出策展想法後,他雖然也半信半疑、忐忑不安,但另一方面他也希望策展可以發揮效益,帶動城市美感。於是「臺北蓋水」人孔蓋展覽,選在人流量極大的市府大廳舉辦,結果大獲好評,白天不夠消化看展人潮,繼續加開夜間展覽時段。

這樣的效益風潮,對林得雄是一大鼓舞,「推出之後,吸引很多媒體報導。坦白講,我們有時候也是被推著走,一直往前突破和嘗試。」策展後,引起其他縣市政府相關局處的同仁來了解、洽詢。「其他縣市的承辦同仁一直打來,問我是怎麼辦理的?」這樣帶動的漣漪,再加上看到局處同儕紛紛去拍照打卡,多方的認同和正面回饋,讓林得雄開心不已,也有了走下去的動力。

城市設計漣漪 還要再擴散

接下來,「臺北蓋水」會將計畫延伸到臺北市其他8個行政區。每天帶著厚厚一疊相關文件,林得雄繼續奔走統籌這個構想有趣,又能提升城市美學的人孔蓋設計活動。同時,他也得保護手中所剩不多、只送不賣的人孔蓋杯墊,因為很多人一看到他,就要索取。好設計的魅力如此搶手。

「我們不只做對的事,也把事情做對了。而且還可以玩更大!」他信心滿滿地表示,雖然過程「蓋累」,但有了長官和同仁的支持協助,他期待能看到整體計畫「蓋好」、「蓋滿」。林得雄臉上綻放的笑容就像一朵小花,即便在不起眼的角落,那份清雅也能感染大家。

「臺北蓋水」8款設計人孔蓋

取四大行政區的在地特色,設計的8款彩繪人孔蓋,分佈於城市中,等待與散步民眾巧遇。或也可透過水利處的「臺北蓋水主題地圖」,跟著地圖來安排一場「尋蓋」城市小旅行吧!

領路達人

林得雄

中興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在臺北市政府水利工程處服務12年;目前兼任工務所主任,負責北市約16,000座雨水下水道人孔及67座沉砂池的維護管理,防汛期間還另外負責調度移動式抽水機組。承辦「臺北蓋水」計畫,大獲好評。

相關文章

路上觀察學特輯05—創作無疆界 進擊的塗鴉藝術

塗鴉(Graffiti)走入美術館,甚至成為收藏藝術品,其內涵拓展了美學視野。而臺灣塗鴉創作正以跨界......

旅人行腳—與太平洋跳曼波 花東海岸徒步旅

喜歡旅行、採訪、攝影。上背包、帶相機,分段環島一圈,用腳步串起一條旅行的線。沿途邂逅各色人、景、物,......

節令生活—農曆四月八的草仔粿傳奇

初夏時節,流傳在桃園鄉間,是以8種草藥製作的草仔粿。從避邪、祈求農事順利到感恩守護子嗣的石母,飲食習......

臺灣電業文史散步─有一種鄉愁叫做電線和電桿

近年,日本的東京等大城市為了景觀美化和防災要求,已逐步將電線和電線桿「收納」至地底,許多人發現熟悉的......

食農教育—歡迎光臨療癒小鎮! 食在感受雙溪的里山智慧

擁有友善土地的農業技術和自然環境,雙溪的低調魅力經過多元轉譯,變成創意而充滿在地特色的菜餚,好吃的食......

路上觀察學特輯03-耳機裡的新風景 採集城市聲之歌

從巷弄裡的平凡聲響,挖掘不平凡的細節,耳機裡傳來誰的說話聲,讓我們走在路上除了用眼睛看,也學著聽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