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在荒蕪之地起舞 水金九山城能量再現

699期

1010
0
1
文—詹嘉紋 圖—陳長志(《Break & Break! 無用之地》金瓜石)

遊走於合稱「水金九」的東北角水湳洞、金瓜石、九份地區,編舞家、舞者周書毅探索昔日礦業足跡,在山邊、海邊,在無人遺跡和荒廢的建物裡跳舞。他用身體及影像和空間對話,凝煉為兩個半小時的創作,《無用之地》身體錄像展演為金瓜石說了一個新故事,讓褪成鏽色的山城再次透出寶藏光澤。

在金瓜石礦山所長三毛菊次郎宿舍旁,有一條不在觀光路線上的百年舊石階,因為少有人煙,苔蘚與石材靜靜地呈現了時光的品質。去(2020)年9月下旬《無用之地》表演的第一個空間選在此處,觀眾停在階梯中段屏息等待,周書毅像藤蔓,從階梯盡頭蔓延而來,扭轉、跨步,他穿越群眾兀自向上生長,雖然大家自動讓道,但在有限的空間裡,距離靠近到肌肉張力與情緒振動都一清二楚。他停在向上長的狀態,觀眾則繼續沿階梯下行。第二個空間是日治時期沿用,臺金公司所屬理髮廳的「八角亭」舊址(侯孝賢導演電影「悲情城市」的重要場景之一,現由台電公司接管),周書毅在僅存的斷垣殘壁間,一會兒披著理髮用圍裙,一會兒跳上建物屋頂,似與過往記憶共舞,創造出默劇般的想像空間。太陽西下,我們搭上接駁車,再下車漫步十分鐘(沿途欣賞、探詢屬於文化景觀的廢煙道及由藝術家何采柔創作的作品I),抵達第三個空間十三層遺構時,天色已黑,燈光和配樂在寂靜蜿蜒的山徑映出魔幻效果,紀錄影像在舊廠房的斑剝水泥牆上輪番低語,周書毅換上一身紅衣,跳出城市邊緣的壓抑扭曲,但更像躍動火苗,點燃了新的可能性。

三言兩語難以盡述三個表演地點、三種場景氛圍和觀看視角的種種變化細節,看似開放,隨機的表演場域,實則融合了團隊之力,王榆鈞的音樂、葉光振的裝置、李國漢的影像等設計,讓展演的化學作用超越當下,在觀者記憶中留下一份念想,於夜色中低迴不已。

和光一起工作 表演藝術點亮金瓜石

《無用之地》金瓜石版無疑是超乎觀眾想像的作品,對周書毅和台電公司來說,也是嶄新的嘗試。

猶記得2019年中秋夜,在優人神鼓莊嚴的鼓樂中,萬名觀眾齊聚欣賞沐浴於琥珀色燈光中的十三層遺構。十三層遺構原為日治時期設立的水湳洞選煉廠,1980年代關廠後,由台電接管,2017年起,台電歷經兩年籌備,邀請國際燈光大師周鍊設計燈光作品,不僅活化文化資產,也宣誓啟動水金九的公共藝術。周書毅即是台電委託的金瓜石公共藝術計畫駐村藝術家,而這也是台電營建處公共藝術課首次嘗試以藝術駐村形式執行公共藝術計畫。

「(當時)看到燈點亮了,我就思考是不是能在這個地區用身體表演,跟光工作,想透過《無用之地》去留存風景的價值。」受到「台電金瓜石公共藝術計畫」的視覺作品啟發,周書毅主動向台電提案駐村創作,希望從礦業歷史和居民生活痕跡中,挖掘更多想像和可能性。

這或許是周書毅想撐開的對話空間吧?六年前開始,他以《Break & Break!無用之地》嘗試探索廢墟,想瞭解環境、慾望與人類的關係,他在臺北空場廢棄紡織廠、澳門傾圮的信榮船廠起舞,2020年則跳進了金瓜石及水湳洞選煉廠周邊,甚至是禮樂煉銅廠的場域。

從真實生活長出來的《無用之地》

退掉臺北的租屋處,周書毅興奮地搬到霧雨繚繞的舊日礦村,一住就超過半年,將身心全副融入金瓜石。他的一天從鍛鍊身體開始,不用到外地工作的日子,他總帶著照相機,騎著風雲125摩托車四處遊走,有時待在九份山頂,感受光影在山海交界之處留下的軌跡;或沿海岸走走停停,在東北角獨特的海岩上起舞。用影像和身體記錄想法和感受,回家後觀看反芻,經常得捨棄掉大量、未成形的素材。他工作、跳舞、創作,行程滿滿,用他自己的話說,是還在「Fight」。日復一日,來來回回地磨,像潮起潮落,也像過了又過的日子。他持續在平凡生活中累積創作,比如像是每次都點一樣的炒飯,吃到小吃店老闆認識、閒話家常;或是「跟蹤」在地導遊的導覽團,跟到後來還跑進人家辦公室飽覽文史資料照。這些採集除了化為社群媒體上精彩的文字、影像紀錄,也滋養了《無用之地》。

「在金瓜石,你會覺得每天都是小說。一開始覺得很魔幻,比如冬天,每天都是濃霧,但我住到第三、四個月就習慣了,沒有驚喜但有一種很大的呼吸感,可以跟著環境一起代謝,很像植物,在哪裡生存就得能適應那裡的天氣。我很少聽到當地人說雨天不好,因為他們習慣了下雨天。不能用一兩天的心情去看水金九,它有一種獨特的步調。」跟著山城呼吸節奏的他,用身體感受、發問,練習說起在地語言。

在荒煙漫草中找舞台

「舞台在哪裡?」每到一個地方,周書毅總不斷自問,探索可能的創作素材及演出方式。「我如何跟這裡溝通?」他開始在戶外舞動,開始遇到人,有人來看,就會聊天。透過戶外及野外練習,認識駐足者的速度感和時間感。他也在人跡罕至之處跳舞,比如禮樂煉銅廠、十三層遺構裡的一些空間、金瓜石的舊路、破房子等,「紀錄影像裡的空間和記憶都藏在山城中,它們只是暫時休息,休息也是一種能量,等待再次被發現。」

這些被放棄的地方藏著什麼呢?他從這個角度探究遺跡,一進去都能待一整天。例如第二個場景「八角亭」以前是日本人專用的理髮廳,斜對面祈堂老街則是臺灣人的理髮廳。八角亭在2001年颱風受創後,現在成了花圃、菜園。「還可以利用呢,隨著人的觀點和需求,空間在有用無用之間切換,我也想試著來運用」。於是,他精挑細選出最後展演的三個場景,百年階梯(往酒保口的路)—八角亭—十三層遺構頂層,串成一條由上往下尋覓的路,最後觀眾安安靜靜坐在山腰上,「你在下方看整個遺構很宏偉,但坐在上面時,只看見局部。我覺得有點像回到房間。靜下來看,無用之地仍存在力量。」

山城的迷人縫隙和更多可能

阿根廷哲學家、精神學家米格.班納薩亞(Miguel Benasayag)說:「無用帶來對我們而言最有用的東西─是不抄捷徑,不趕時間的創造,讓我們越過社會編造的幻影。」周書毅以日常編織的作品,呈現了山城在產業沒落表象之下的生機。例如,雖然空房子不少,卻形塑出獨特魅力。沿著蜿蜒山路騎車,就會經過有人的空間、沒人的空間,有/無的轉換在夜晚更明顯,才剛路過一戶人家透出溫暖燈光,轉個彎風景又可能完全沉入黑暗靜謐—這是屬於山城民居和產業的迷人縫隙。周書毅穿梭其中,以身體探索人類遺跡,昔日璀璨與現今的頹圮,於展演瞬間交錯融合。

「這是我做過最瘋狂的版本!加上移動時間,展演大概兩個半小時,每天回到宿舍都雙眼發直,門一關我完全不動,覺得自己也像個遺跡。很痛苦,比想像中累很多。」周書毅打趣描述演出後的狀態。但「這也是一個非常珍貴的版本」,因體力負荷極大,展演是僅有兩天三場的限量版。限量就是殘酷,以後還有機會看到這「在地限定」的作品嗎?「好想再演喔。」這次創作不是終點,周書毅希望能時常回來表演,因為「這是屬於這裡的作品」。

彷彿走在廢棄礦坑隧道中,隧道口透入微光,他跳著舞著,一邊探索一邊實踐,亮點慢慢擴大,未知的彼端令人期待。

相關文章

以愛發電 義舉點亮心燈

台電人在工作之餘,體察社會弱勢或家鄉需求,以愛心服務社會,就像小小發電機,讓幽暗角落充滿能量。......

會呼吸的綠建築光電屋 光電達人鄭博文打造模範好宅

北緯23.5°北回歸線所經的嘉義縣,是全臺灣日照時間最長的地區,在竹崎鄉灣橋村鄉間,則有一棟外觀獨特......

志工團拼公益 傳承再造善循環

世上每個角落都有志工的身影,他們如同化身翱翔天際的老鷹,或像穿梭山川林澗的飛鳥、飛舞花叢的彩蝶,至現......

台電浮世繪-令人安心的所在

......

設計優質台電建築 訓練所本部競圖實錄

配合企業品牌轉型的台電建築,在提升臺灣各地空間的質感上,扮演舉足輕重的角色。此次「台電訓練所所本部多......

台電版奧運—第53屆技能競賽紀實

為強化核心技能並傳承台電傳統精神,被賦予「台電奧運會」意義的技能競賽,自民國58年開辦至今已第53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