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旅人行腳─向山致敬 臺派古典樂登峰 灣聲樂團《日照能高霞光音樂會》紀實

696期

1865
0
2
文—邢玉玫 圖—公眾服務處

專門演奏臺灣古典樂的「灣聲樂團」第五季「臺灣行腳」活動,於今年10月22~26日開辦,11位音樂家走進能高賽德克山村,親炙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登上百岳南華山(能高北峰),迎著山風雨雲霧「向山致敬」。

「灣聲樂團One Song Orchestra」成立於2017年,是一個只演奏臺灣人所寫、以臺灣為素材之音樂的古典樂團,近年來快速竄紅於臺灣古典音樂藝文界;最特別的是每年所舉辦1~2場的「灣聲樂團・臺灣行腳」公益義演活動,由音樂總監李哲藝老師帶領樂團的音樂家,以「行動音樂廳」概念,將動人樂音送到臺灣每個角落。

第五季「臺灣行腳」行程共計五天,前兩日沿著台14線、台14甲線進出多所學校,與孩子們合作演出。即使不是親臨現場參與,透過「灣聲樂團」臉書上傳的影像,可以窺見樂音響起當下,孩子們眼裡閃動著歡喜;不論是廬山長老教會場,大家哼唱著〈茉莉花〉、或是星期五下班前,仁愛鄉公所場的搖曳舞動,因古典音樂而不分你我的忘情交融,對偏鄉在地而言,即使不是「絕後」,也應是「空前」驚艷。

24日入山前,依照賽德克族的Gaya/Waya(規範),須在屯原登山口,頭頂青天、面對大山,由耆老帶領男人(獵人)舉行簡單隆重的入山儀式。誠心敬告天地神祖靈,我們要起步入山了,祈求守護一切的順利:

「Kana utux rdrudan baraw(敬愛的天地神祖靈),Madas nami mslbu lhbun dmurun namu isu(我們帶著謙卑的心,向祢祈求)……」

上山!除大型樂器由志工輪流背負守護外,每個參與演出的音樂家,皆自背樂器走上能高越嶺道。首站來到台電的雲海保線所前廣場,以磅礡的古典樂向昔日守護光明的舊東西線與高山保線員至上感謝之意,台電人員也在現場親自解說與風雪為伍的保線工作,配合實體工具與解說看版,讓人感懷劃時代的電力工程。

能高古道很來電 橫貫東西撐經濟

此次「臺灣行腳」活動,幕後有南投縣能高越嶺道生態旅遊推動發展協會協助在地接待及隨行陪伴登山行程,協辦單位包括行政院農業委員會林務局、台電公司,因24~26日行程是高難度的演出挑戰,極需此二單位的全力支援與協助。其中,台電與能高古道的關係源遠流長,民國39年,為了將臺灣東部水力發電的剩餘電力輸送到西部,在古道上興建了有「電力萬里長城」之稱的東西輸電線,沿途興建許多負責維修的保線所,對早期臺灣電力發揮調節功能。然而,隨著環島輸電線的完備,以及1998年新東西線的完成,舊東西線退居備援線路,2016年正式退役,沿途保線所也陸續除役,雲海保線所前的廣場,成了山友們歇腳休憩之處。

臺灣每座高山都有原住民族的守護,從前,能高越嶺道是屬於賽德克族都達語群(都達村)的傳統領域,現今行政區劃分則屬精英村,從獵徑到建成國家步道,其不同階段演進,至今仍與賽德克部族緊緊相繫。除與台電公司息息相關的舊東西線保線道路功能外,2004年成為臺灣14個國家步道系統中,第一條建成的國家級步道;2014 年林務局依據嚴謹的遴選過程,擇定此步道(西段)作為臺灣推展國家步道生態旅遊之首例。而今年「灣聲樂團・臺灣行腳」則更像「接力」,續寫能高佳話。

日出能高 中央山脈上的悸動演出

中秋過後,山區逐漸脫離雨季,是登山好時節,即使午後高海拔容易霧雨繚繞,也常是讚嘆氣象景觀之美。但對於演奏行程而言,卻是一路掛心,祈求祖靈賜與晴天好日順利演出。

25日一早,望著天池山莊前的晨曦,惦念天氣陰晴出發南華山。水泱泱天池畔的快閃演出,是個令人愉悅的暖場好兆頭,而當在相對接近賽德克族祖源傳說牡丹岩的百岳南華山,隨山風的翅膀穿透雲霧,飄散出以古典音樂演奏的賽德克組曲,讓在場聽眾,獲得穿越時空的悸動。然而,全程最戲劇性的演出,非天池山莊前《日照能高霞光音樂會》莫屬!原本過午陰霾令人揪心,但當李哲藝老師引導大家靜心閉眼聆聽樂音時,霞光卻像頑皮的孩子,在捉迷藏中乍現笑臉,音樂、光線的搭配如天降神蹟,令在場人士驚嘆不已。26日,天光未亮前抵達鞍部縣界「光被八表」碑前等待日出,這座由前總統蔣中正題字的巨大石碑,是為彰顯東西線將光明帶至八方地表、造福民生。而從南華山麓高點,遠望中央山脈陵線上的樂團演出,具體呈現了「天人合一」之景。

而此次活動的曲目,〈丟丟銅仔〉、〈茉莉花〉、〈望春風〉、〈月夜愁〉等……可說是臺灣音樂的傳世經典;〈阿里山之歌〉、〈泰雅序曲〉、〈賽德克組曲〉等,則是入境原住民山村,表示尊重並拉近距離的催化劑;最特別的應是〈番社姑娘〉的選曲,其為鄧雨賢以筆名唐崎夜雨,受邀替聲樂歌手サワ・サツカ(原名佐塚佐和子)所創作歌曲,日文曲名為〈蕃社の娘〉(旋律即是耳熟能詳的〈姑娘十八一朵花〉)。

樂音低迴 向山致敬的深思與延續

此行的「彩蛋」活動,包括協辦單位台電公司在雲海保線所安排有舊東西線保線道路相關歷史的展示與解說;由於地處偏遠又途經多處峭壁危崖,電塔與架線工程全仰賴人力搬運與裝建,而高山保線員工作環境不僅與風雪為伍,更需忍受與家人分離之苦,透過歷史照片體現篳路藍縷。

林務局則於天池山莊首播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生態旅遊短片《能高越嶺・台灣中央山脈上的彩虹稜線》,片中代言人為在地賽德克族陳松柏先生,曾參加電影《賽德克・巴萊》,飾演魯道鹿黑(莫那魯道的父親)重要夥伴烏布斯的,也是少年隊守護長老。該片由常年旅居加拿大的李安峰(Tony Lee)導演掌鏡,此次灣聲行腳,也是因為李安峰拍片而牽繫起機緣。

第五季「臺灣行腳」順利圓滿落幕,餘韻繞樑引人思考如何與山林對話?梳理歷史脈絡,山林治理或需因應當下時空因地制宜。例如,今年在疫情衝擊下,無法出國旅遊打開了島內遊憩風,登山人潮絡繹不絕。但相關的總量管制、如何減少對環境的衝擊等等,仍有許多調整及進步空間。而或許,這場因緣際會的「灣聲樂團・臺灣行腳」公益義演,是天地神祖靈冥冥之中的安排,登上百岳的美好樂音,提醒國家政策、政府單位、在地團體及每一位親炙能高越嶺國家步道的山友們,如何協力落實,才能真正地「向山致敬」。

作者簡介

邢玉玫

專案工作者,近年蹲點部落致力於能高生態旅遊相關事務之推展,著有《蓬萊原鄉-竹子湖的環境記憶與風華敘事》、《十年步履・百代風華-林務局步道歷史發展沿革》等書。

相關文章

小鎮風情畫─甜蜜五分車 南臺灣的冬季風物詩

曾經是糖業王國、五分車王國的臺灣,如今僅存虎尾仍殘留過去的光景,看著小火車穿梭在田間,聞著臺灣最香甜......

旅人行腳─南湖大山慢慢行 一年三訪也不膩

熟悉一座山,需要多久的時間?這一年來,走訪南湖大山三回,經歷不同季節,大眾路線與古部落路線,見證了大......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12─金曲獎創作歌手米莎

連續得到2020年金曲獎、金音獎肯定的《戇仔船》專輯,引起眾人好奇。被稱為「女版林生祥」的客語創作歌......

節令生活—跨越族群界線的冬至菜包

你可知道,冬至除了吃湯圓,還有吃菜包的習俗?臺南府城的百年老餅鋪,一年就只為這一天準備菜包;各地菜包......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11─「CircuPlus」共同創辦人黃暐程

今年9月,黃暐程及CircuPlus團隊歷經六個多月的競賽,從三百多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選為202......

旅人行腳─秋冬暖暖 穿越時空走讀北投

從新北投捷運站出發,捷運站的對面,就是北投溪橫貫的北投公園,各式溫泉旅館沿著起伏的山坡林立,在日治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