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電月刊 - 打開電力新視野

旅人行腳─秋冬暖暖 穿越時空走讀北投

695期

1414
0
2
文、圖─李宛澍

從新北投捷運站出發,捷運站的對面,就是北投溪橫貫的北投公園,各式溫泉旅館沿著起伏的山坡林立,在日治時代繁華一時,溫泉蒸汽從樹林間冉冉上升,呼應著風雲變幻的溫泉鄉故事。跟著在地導覽「北投說書人」林智海,來一場北投歷史風華巡禮吧!

回到300多年前的清朝初年,中年的郁永河來臺採硫磺兼旅遊,寫了當時的「旅遊部落格」《裨海紀遊》,是以中文創作的臺灣遊記文學之始,描繪了北投硫磺與地景。沿著泉源路往陽明山走,如今泉源路旁、龍鳳谷遊客服務站前,有一座「郁永河採硫紀念碑」,就是清代臺灣最早開採硫磺的地方。

當時原住民看到北投硫磺煙霧瀰漫,河水發出硫磺臭味,視該處為神山,不敢靠近。漢人來臺採硫磺當火藥,但是並沒有泡湯的傳統。直到120年前,歐洲人相繼來臺灣經商殖民,德國人奧利(Richard Nikolaus Ohly)才識貨地在北投的「楓仔埔」(位於今新民國中、中心新村)闢建了北投最早的俱樂部,招待當時洋行買辦,紓壓社交喬事情。

傷兵療養到休閒社交 溫泉事業超展開

「北投說書人」創辦人林智海指出,奧利後來將俱樂部賣給日治時期的政府,成了日軍衛戍醫院,以溫泉療法治療在日俄戰爭中受到創傷症候群的傷兵。之後國民政府來臺後,改為北投國軍醫院,現在是三軍總醫院北投分院,為精神科專科醫院。

醫院旁邊的眷村中心新村,住民多為軍醫院員工眷屬,為臺灣13處國軍老舊眷村文化保存區之一,目前居民已經遷出,分階段修繕與開放。

不久後,來臺灣淘金不成的失意日本浪人平田源吾,因腳傷來北投泡湯療養,發現北投的溫泉有療效,於是買下北投溪旁邊一間房子,原本要當私人別墅使用,後來成為日本時代早期著名的溫泉旅館天狗庵。除了平田源吾,原本在臺北城當公務員的松本龜太郎亦來此處開設松濤園(在現今光明路麥當勞、星巴克處),專營溫泉旅館事業。

天狗庵遺址的位置在現在溫泉路73巷口、日勝生加賀屋旅館的旁邊,有涼亭、日式長廊,標示浴池遺跡。林智海說,平田源吾是當時的老文青,以天狗庵為基地時常舉辦各式文藝活動、參與地方建設,並編輯《北投溫泉誌》,生命史與北投的發展緊緊相繫。

越來越多人來北投泡溫泉,於是日治政府開始建設北投,鐵道部從淡水線北投站延伸興建1.2公里的新北投鐵道,把臺北城來的遊客載到北投溫泉區。興建北投公園,這是日治時期繼新公園(現在228紀念公園)、圓山公園後,第三個修築的公園。當時公園如同現在的複合式主題樂園,有植物園、動物園、遊樂場、公共浴場、餐廳。華燈初上,藝妓、樂師、日本人、有錢的臺灣商賈穿梭。

社區運動下 成功守護東亞最大公共浴場

「北投公共浴場」由日治時期臺北廳長井村大吉主導規劃,總督府建築設計師森山松之助監造,是當年東亞最大的公共溫泉浴場,仿照日本靜岡縣伊豆山溫泉的格局興建,為英國都鐸時期的鄉村建築風格,沉穩的紅色磚牆與黑色的瓦與綠蔭相映。來公共浴場泡湯有三大享受,一樓是公共浴場,可以泡北投名湯;泡完湯,全身麻酥酥,到二樓的榻榻米大廣間休息納涼、享受美食;三是黃昏夕陽時,走到望樓陽台處,遠眺淡水河美景,心曠神怡。當然,現在高樓大廈遮住天際線,淡水河是看不到了,但是北投公園的綠意美景,還是可以盡收眼底。

林智海指出,北投公共浴場在日本戰敗、國民政府接收後,曾被轉做國民黨黨部、民眾服務社、招待所、派出所,終至殘破不堪。1994年經過建築系研究生、北投國小師生陳情,在當地人士的努力奔走下,這棟古蹟被保留下來,1998年重新修繕後開放,成為今日的北投溫泉博物館,是認識北投歷史的門戶。

日本人走了,國民政府接收後,北投溫泉區的既有設施,有許多轉為公家機關銀行的招待所,這裡仍是政商應酬社交的重鎮。北投長大的民謠大師陳明章回憶,大稻埕的商人應酬交陪時,會在延平北路的酒家談正事,風花雪月續攤就到北投來。讓北投的酒家菜盛極一時,伴隨著行動樂團「那卡西」興起,2到4人組合,一人演唱,其他樂手演奏三味線、手風琴、吉他或電子琴。

昔日酒家文化的美麗與哀愁

越戰時期,臺灣是美軍補給站,1960、70年代,北投成為美軍喜愛的度假中心。這時,日本戰後經濟已恢復,臺日文化淵源和相對便宜的消費,日本客人也相當喜歡到北投度假。北投的溫泉、餐飲與性服務產業形成環環相扣的產業鏈。

1967年12月,美國《時代雜誌》(Time)介紹北投侍應生陪浴的照片,讓當時政府覺得臉上無光。於是臺北市議會決議,自1979年起全面撤銷北投妓女戶的營業許可。在廢娼後,觀光客銳減,北投的溫泉旅館從鼎盛時期80多家、年產值3億新台幣,剩下10幾家。取而代之,林森北路的酒吧崛起。

林智海說,這段北投的黑歷史,對在地人五味雜陳。溫泉酒家支撐起北投的經濟鏈,北投市場的規模大、肉攤特多,都和北投的酒家菜需求有關。禁娼讓北投貼上標籤,也打擊原有產業經濟。

大時代裡有小人物的血淚,陳明章多年前寫下〈再會吧,北投〉這首歌,近年由綠光劇團改編為「再會吧,北投」歌舞劇,講述北投溫泉鄉酒家女子的承擔,面對生活的無奈。

以故事款待 跟記憶溫存

現在回頭看,北投溫泉產業因為廢娼沒落,也讓北投有喘息與脫胎的機會;整體環境的開發與破壞速度減緩,讓許多溫泉文化的遺跡得以保存下來,而有機會重新復活。多年前,北市府本來要以BOT方式興建纜車,帶動人潮,引起地方討論與陳情反對,認為纜車對環境衝擊大,終於在2015年正式決議不興建北投纜車。

林智海指出,1997年,北投溫泉博物館被指定為三級古蹟,次年修復並開放,是滋養公民意識的觸媒之一。北投在民間與官方合力下,從歷史文化中,找回生活發展動力,積極提出生態文化資產再利用的構想,推動「北投生活環境博物園區」。「北投說書人」也是在這個背景下而生,這個提供在地專業服務的社會企業,提供故事導覽、戶外角色扮演遊戲、客製化行程等,也培養導覽人才,持續挖掘在地故事。

現在你來北投,有溫泉博物館、親水公園、老穀倉再生、老屋新生、健康取向的溫泉養生產業、在地老店、小店、假日市集。在地人會用最好的故事招待你,邀請你體驗北投,一起成為故事中的主角。

作者簡介

李宛澍

社會學專業,專長為採訪寫字、畫畫創作或給人出主意。文字作品《我想安心吃飯:消費決定生產,良食從餐桌開始》、《滾動式創新轉型:北醫大如何卓越成長》等。

相關文章

旅人行腳─向山致敬 臺派古典樂登峰 灣聲樂團《日照能高霞光音樂會》紀實

專門演奏臺灣古典樂的「灣聲樂團」第五季「臺灣行腳」活動,於今年10月22~26日開辦,11位音樂家走......

節令生活—跨越族群界線的冬至菜包

你可知道,冬至除了吃湯圓,還有吃菜包的習俗?臺南府城的百年老餅鋪,一年就只為這一天準備菜包;各地菜包......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11─「CircuPlus」共同創辦人黃暐程

今年9月,黃暐程及CircuPlus團隊歷經六個多月的競賽,從三百多組參賽者中脫穎而出,獲選為202......

豆知識補給站─從一朵菇看電力地球 淺談微生物發電

科學家直到近幾十年才認識到,地球是顆活生生的電力行星;早在人類之前,會產生電流的微生物,已經在草地、......

發現臺灣新世力特輯10─奧運攀岩國手李虹瑩

不斷突破身體極限,是職業運動員的挑戰與使命。但從事冷門運動的選手,還得突破資源稀缺與前景不明的困境。......

台電秘境遊─萬大發電廠 啜飲季節的滋味

每年深秋楓紅,總有不少遊客驅車前往奧萬大森林遊樂區賞楓,然而多數人卻不知旅途必經的萬大發電廠,不僅是......